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使用卡前列甲酯栓促进子宫复旧和肠排气430例临床观察

孙敏

关键词:剖宫产, 卡前列甲酯栓, 子宫复旧, 肠排气
摘要:目的 观察430例剖宫产术后使用卡前列甲酯栓直肠放曼阴道流血时间和肠排气的时间.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实施的43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5例,术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U/d,直肠给卡前列甲酯栓1 mg/12h,共三天.对照组:215例,术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U/d,共三天.结果 子宫复旧和术后排气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复旧好,平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4天,术后通气时间为15小时.对照组平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7天,术后通气时间为26时.结论 剖宫产术后直肠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能有效缩短阴道流血时间促进产妇排气作用,减少感染,晚期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宁夏某社区糖尿病患者136例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较实施前有显著改变(P均<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琴;杨亚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46例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原因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46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16例患者需要治疗,需手术治疗的有20例,有10例需要非手术治疗.结论 治疗子宫脱垂的老年妇女,严重的子宫脱垂现象比较多,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时,需要积极治疗.

    作者:王绍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用CT检查和X线检查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效果的比较

    目的 分析并比较用CT检查方法和X线检查方法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这一年内来我院治疗的231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分类记录.这231例患者均接受了CT和X线两种检查方法,将经检查后的初步诊断与医院的终诊断作比较,分别计算经CT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和经X线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和计算数据,我们发现用CT检查血胸和气胸等疾病的准确率较高,诊断胸部骨折的准确率与应用X线检查的准确率基本持平.结论 在临床上应首先应用CT检查血胸和气胸等疾病.此外,X线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检查迅速的优点,用X线较为快速的诊断胸部骨折,可降低医院成本,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夏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并中重度贫血患者手术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取策略.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一次,同时口服多糖铁0.3g,每日1次,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次,至血色素上升至80g/L以上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根据每公斤体重需浓缩红细胞3ml升高血色素1g计算纠正血色素至8g以上所需血量,术前予以输注.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同、术中出血量、所需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干预低.结论 对于需手术的子宫肌瘤合并中度贫血患者,通过口服米非司酮控制子宫肌瘤生长,多糖铁纠正贫血,再选取合适时机手术可明显降低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降低医源性传染性疾病、节约血液资源.

    作者:刘雯雯;吴良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2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62例,根据患者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类型进行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一次性切开引流术治疗.结果 本研究62例患者中,治愈54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96.7%,2例患者后遗肛瘘,占3.3%.治疗时间为12-28天,平均时间为(17.2±2.1)天,无肛门畸形、狭窄、失禁等并发症,随访1年,无肛门功能异常病例.结论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是可行的,治愈率高,治疗疗程短,同时避免了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在妇产科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超声波即使用高频率声波进行检查.这种声波,人不能听见,但能检查卵巢,声波反射形成的图像,可清楚显示健康组织、液性囊肿和肿瘤组织的不同.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给予整体护理,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满意度为65.00%,两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朴英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数字化医院计算机网络风险及安全维护

    数字化是医院医疗及管理信息采集、储存、传输及处理的必然趋势,其决定着医院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然而,由于计算机病毒侵袭及软、硬件装备落后,医院计算机网络常出现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事件,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本文旨在分析医院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维护方法,以期对医院的数字化管理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陈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比HCV抗原检测与HCV-RNA和HCV抗体检测在丙肝的检测结果

    目的 对HCV抗原检测与HCV-RNA和HCV抗体检测在丙肝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送检HCV-RNA和HCV抗体血标本,包括HCV-RNA阳性标本47份,阴性标本96份,HCV抗体阳性标本78份,阴性标本98份,对各标本展开HC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CV-RNA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者占72.34%,HCV-RNA阴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者占1.04%;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占48.72%,HCV抗体阴性标本中HCV抗原均为阴性.结论 在丙肝筛选工作中,HCV抗原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其能够对HC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张理华;张爱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起源于欧美国家,随着国际医疗行业的同步化,近年来我国也广泛地使用起来.静脉留置针方便操作,留置时间长,大大减少了反复穿刺的风险,且其便于抢救、保护血管、安全无污染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护理工作者的信赖.尤其在儿科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儿童期患者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使静脉留王针在操作中屡屡出现问题.现将从实例中找出留置针失败的原因,降低在操作过程中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和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钟娇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85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分析.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参与脑血管病炎症反应因子之一,在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增高对临床评估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晓春;苏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层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研究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基层统计中分析报告的意义,并且就当前企业计划部门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指出统计分析报告中应注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关部门应注重建立有利于基层统计分析报告的平台,大可能性发挥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作者:李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霉菌性阴道炎复发程度的影响探讨

    目的 研究霉菌性阴道炎复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临床护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共收治的80例霉菌性阴道炎复发患者,针对患者停药后的第三天和第三个月进行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听从医生的叮嘱服药,停药第三天后,有7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有效症状;停药三个月后,全部患者无复发现象.结论 霉菌性阴道炎复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敖琼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结肠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并寻找护理对策,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80例结肠透析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 80例患者中,依从性差的患者有58例,占总调查人数的72.5%,其中对疾病认识不够、家庭支持度不够、对结肠透析不了解等因素,是导致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患者心理疏导、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督导作用,可提患者结肠透析的依从性.

    作者:梁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并且分析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38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一般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常规治疗外加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一般护理措施的观察组与仅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患儿退热时间短,且惊厥次数要少的多,两组患者数据比较中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明确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一般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娟;郑士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减少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78例,术后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提供精心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78例患者通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均康复出院,无胃潴留,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腹泻,吸入性肺炎,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愈合,无发生吻合口瘘;术后无电解质紊乱.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立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析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和研究医院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诊疗的创伤患者共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 全部患者中,经抢救脱险的患者共207例,死亡患者共9例,抢救的成功率达95.83%.结论 护理人员在针对创伤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时,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计划,要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和理念,认真协调好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院前、急诊和病房监护等三个环节,从而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

    作者:魏松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中38倒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0ml;2例因瘤体大和过度粘连而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很好的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关金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30例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共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共73例,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对于多发伤和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等待其生命体征平稳以后,进行手术的治疗,并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经6个月至36个月的随访,在经过治疗以后存活的患者共29例,死亡的患者共1例,胸部损伤诊断延误的患者共两例.同时该项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颈段和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胸段脊柱的骨折更加容易合并有胸部损伤,且ISS的评分为高,本研究共有11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结论 对于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其创伤大多数比较重,在治疗过程中要先以抢救生命为首要步骤,应当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检查来减小漏诊情况.

    作者:温松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95例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西美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来曲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肿瘤转归情况等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药8周后肿瘤缓解率为44.8%,对照组为45.3% (P >0.05).观察组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口干等,无血压异常、肝肾功能、外周血象等.结论 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轻微,是较好的肿瘤内分泌治疗剂.

    作者:孙志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