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史付力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塞, 红花注射液
摘要:目的 对奥扎格雷钠(Ozagrel)治疗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ACI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NS250ml静滴,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NS250ml静滴.两组的用药及疗程相同,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观察与评分.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效果相对红花注射液明显提高.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在桡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护理在桡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中发挥的作用,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在临床推广.方法 2009年间我院通过桡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骨折患者共47例,对患者进行治疗记录和出院之后的跟踪调查,总结桡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正确护理的优势.结果 经过一年的随访,对手术后的效果进行评估,采用桡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的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为93.6%.结论 桡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配合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起到帮助患者恢复的良好效果.

    作者:潘燕燕;孟凤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本病较普遍,全球可见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症.我院收住104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104例病人全部康复.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住104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其中男64例,女40例,平均年龄14 -72岁.其中病毒性脑膜炎86例,脑膜炎18例,病情轻重差异很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发热、四肢无力、恶心、嗜睡,更有甚者焦虑难安,情绪波动大,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

    作者:李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呼和浩特市水质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呼和浩特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我市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2009年监测的水样(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自备水、农村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水质卫生状况好于2009年水质(x2 =20.95,p<0.05);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较差,但2008与2009年水质卫生状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x2 =2.95,P>0.05).结论 应该加强城市及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进程.加强农村改水工程的后期维护和管理.

    作者:张建峰;王春泽;屈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妇科慢性炎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妇科慢性炎症多由急性转变而来,可分为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慢性阴道炎.中医对妇科慢性炎症的认识是从带下入手.正常白带应当无臭无色、白色透明的少量粘液,月经前后略多.如果带下异常,量、色、质、味发生变化,则在妇科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慢性阴道炎中均可见到.慢性盆腔炎,多兼有腹痛;慢性宫颈炎,多兼有白带量多、色黄、味重;慢性阴道炎,多兼有阴痒,白带可查到相应的致病菌.中医认为带与湿相关,湿未化热者,多为白带,质稀味不重.湿已化热者,多为黄带,质稠味重.热伤血络者,多为赤白带下,久病入络,缠绵难愈.中医对妇科慢性炎症的辨证施治,着重从带下的量、色、质、味入手,结合体征以及舌脉象,来辨别湿的性质,从湿论治.

    作者:解鸿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生儿病区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监护病区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对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新生儿患病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住普通病区的新生儿中患臀红、鹅口疮、脐炎比入住新生儿监护病区的新生儿患病率要高出不少,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窒息率也完全不同.结论 对于新生儿监护病区管理需要更加重视,同时有效的从理论上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护理质量,能更好的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黄丽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科收治脑梗死瘫肢患者100进行早期功能康复护理.结果 经过康复训练护理,48例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能自理,18借助器械(轮椅、拐杖)或他人协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10例发音清楚,7例能发简单的短语,5例合并老年痴呆因不能配合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2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7例肢体偏瘫患者,由于惧怕疼痛,功能锻炼不到位,致使关节黏连,肢体僵硬,3例发音不清的患者,害怕他人嘲笑,拒绝与他人交流,失去了康复的佳时期.结论 早期、正确的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

    作者:岳小丽;冀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操作时差对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影响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中,操作时差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是人体受HBV感染后血清中早出现的标志性抗体[1],它持续的时间长,几乎所有的个体在感染HBV后都能产生核心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是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的良好指标.因此对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检测的准确性要求日益提高,要避免因为操作时差对检测的影响.

    作者:许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肛痿切除开放治疗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31例,乙级愈合9例,丙级愈合3例,随访半年复发3例,术后感染1例,Ⅰ期治愈率为93.0%;对照组甲级愈合27例,乙级愈合7例,丙级愈合9例,随访半年复发7例,术后感染5例,Ⅰ期治愈率为79.1%,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采取肛痿切除开放治疗术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减少远期复发,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国际;吕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析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输液管的输液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输液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将瓶内液体输入静脉.之所以输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广泛,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常见,应用广泛,极其重要的治疗措施和途径之一.其穿刺与其它穿刺相比较是简单且于宜掌握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也有一定的难度与困难,不能做到一针见血.穿刺的失败或穿刺速度缓慢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这不能及时诊治疾病,延误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降低了治愈率.因此,静脉穿刺是衡量护士操作技术是否过得硬的基本功.本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十多年来,总结如下几点体会,以促进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创新,更好地掌握穿刺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夏金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crohn病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以色列胶囊内镜系统对本院53例克罗恩病疑似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53例患者中29(54.7%)被诊断患有小肠克罗恩病,24例(45.3%)的患者没有阳性发现.结论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在诊断克罗恩病中具有较高价值,可成为病情轻重判断的依据,并能协助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作者:郭健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正阳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0年正阳县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0年正阳县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正阳县19个乡镇均有手足口病报告,报告发病769例,发病率97.34/10万,5-8月高发,城市高于农村;98.05%病例集中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1-3岁为高峰;实验室诊断病例39人,EV71阳性31人,阳性率为79.49%.重症病例107人,占总病例的13.91%,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2010年正阳县手足病发病率高,重症病例多、存在地区聚集性,主要病原体是EV71型肠道病毒,传播途径以密切接触为主.

    作者:王震一;贺春民;方华;宋继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0年住院病人疾病顺位统计分析

    本文对我院2001 -2010年住院住院病人疾病顺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领导在病房设施、人员配备、设备换置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根据我院2001-2010年10年疾病分类报表,资料准确.1.2方法按照ICD - 10标准分类.按照病人出院病历首页第一诊断统计.以两年为一时间段,计算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顺位.

    作者:马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葛根降糖汤合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使体内糖、脂等多种物质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消渴”病范畴.我们于2005年1月-2011年1月,用中药葛根降糖汤结合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280例,并与口服西药迪沙片60例对照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的新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P2hBG)≥11.1 mmol/L.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糖尿病的有关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20岁,小于65岁,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保证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的患者.1.3排除标准①非2型糖尿病的患者;②患者在治疗前通过饮食控制、增加活动量等后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 mmol/L;③年龄在20岁以下或65岁以上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不配合治疗患者(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或不按规定治疗而影响疗效者);⑤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严重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⑥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者;⑦对磺脲类药物原发性和继发性失效者.

    作者:汪凤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的探讨研究

    伴随着卫生事业的重大变化,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站也随着医疗机构配套改革的发展不断的向前发展.一项调查显示,未来社区将要解决80%以上的居民卫生保健服务,因此研究社区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意义重大.本文主要联系工作实践,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和必然性,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主要工作进行了相关阐述.重点就社区医疗服务的新模式进行了思考探讨,与大家进行分享,以期更好的做好社区医疗服务,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

    作者:周静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门诊外科护理加强细节护理的效果分析

    外科门诊是一所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损伤类型多样,但患者往往多存在有较为严重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如不能给予较好的门诊护理,可能会影响患者就诊,甚至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而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进步,对门诊外科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我们认为,护理工作是由各个细节构成的,因此,在门诊外科护理工作中,加强了细节护理干预,从细节入手,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提高了护理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门诊外科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细节护理的方法和要点及其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小青龙汤加减,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两组均连续服用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能够较好减轻发作时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晓华;高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抽查我院2010年手术患者病历350份,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用药等情况.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的药物应用问题具体有联用抗菌药物不当、预防用药选择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较长、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当等问题.结论 应积极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吴琳琳;黄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完善医院供应室管理系统的有益探索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院的科研工作范围也在日益扩大,医院供应室的功能日益体现出来.医院供应室的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影响着整个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本文就针对医院供应室管理系统的内涵、操作,及其长远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作简要分析论述.

    作者:曹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盆腔炎132例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有效的急性盆腔炎临床诊疗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9 - 2011年间收治的132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确切,药物毒副作用小,操作方便,费用低廉,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徐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大出血时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大出血时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剖宫产大出血的产妇24例,均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产妇治疗前产后出血量为1248±108ml,经治疗后,产后出血量减少至104±32ml,治疗前后的出血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剖宫产大出血时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的止血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抢救产妇,同时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止血迅速、安全性高等优点,对减少产后大出血产妇子宫切除、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月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