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糖滋阴活血汤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临床观察

朱薇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 降糖滋阴活血汤,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方降糖滋阴活血汤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符合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降糖滋阴活血汤,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对照组给予消糖灵胶囊2粒,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月为1疗程.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服血糖(FBG)、血脂、临床证候等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未达显著性差异(u=1.5554,P=0.1199),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空腹血糖、临床症候有显著改善.结论:降糖滋阴活血汤综合疗效与消糖灵相当,但在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后者,是有发展潜力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
山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降糖滋阴活血汤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降糖滋阴活血汤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符合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降糖滋阴活血汤,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对照组给予消糖灵胶囊2粒,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月为1疗程.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服血糖(FBG)、血脂、临床证候等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未达显著性差异(u=1.5554,P=0.1199),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空腹血糖、临床症候有显著改善.结论:降糖滋阴活血汤综合疗效与消糖灵相当,但在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后者,是有发展潜力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

    作者:朱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3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治以鼻吸芷梅散,穴位注射Vit.B12、ATP、利多卡因.每周1次,6次为1疗程,连用1~2个疗程.结果:治愈23例,显效5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95%CI=89%~100%).结论: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

    作者:苏崇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指压承山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20例

    目的:探讨指压承山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和机理以及与按摩治疗的关系.方法:将2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压穴组120例,按摩组80例.观察两组气滞型和血瘀型患者的疗效.结果:气滞型压穴组总有效率为100%(95%CI=95%~100%),按摩组为94%(95%CI=84%~9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压穴组优于按摩组(u=4.1514,P<0.0001);血瘀型压穴组总有效率为98%(95%CI=87%~100%),按摩组为100%(95%CI=87%~10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按摩组优于压穴组(u=3.4862,P=0.0007).结论:气滞型急性腰扭伤应以压穴治疗为主,而血瘀型则首选按摩治疗.

    作者:鲍铁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痛治验举隅

    例1:张某某,女,60岁,1989年9月19.日初诊.头痛反复发作20年,患高血压病10年,脑血栓形成5个月.现症:满头皆痛,以头顶为甚,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眼花,口干口苦,纳食欠佳,大便或干,右眼阵发性抽痛,眼球上吊,左眼流泪,嘴角向右歪.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少薄白,脉沉细而弦.BP:23.99/17.34 kPa.证属肝阳上亢,血瘀气滞.治以镇潜肝阳,活血理气.镇肝息风汤合羚角钩藤汤化裁:代赭石、杭菊花、炒地龙、怀牛膝各15 g,生白芍、川芎、红花各20 g,钩藤、夏枯草、生石决明、草决明、白蒺藜各30 g.水煎2次,取药液200mL,早、晚空腹温服.

    作者:蒋天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健脾补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302例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健脾补肾中药,对照组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59例,显效93例,有效116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88.7%(95%CI=85.1%~92.3%);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29例,有效40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72.6%(95%CI=64.7%~8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u=2.6438,P=0.0091).结论:健脾补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优于甲基强的松龙或环磷酰胺,其收益为OR=0.34(95%CI=0.20~0.57),NNT=6(95%CI=4.20~11.76).

    作者:吴青;李庚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王裕颐辨治眩晕经验拾萃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为临床常见多发症状.王裕颐教授在30多年的临证实践中,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眩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祥云;王洋;王裕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汤治验2则

    1胸胁部击打伤王某,男,40岁,2003年5月8日初诊.左侧胸胁部被拳击伤12天.经外用红花油,不能奏效来诊.左侧胸胁部疼痛难忍,夜间尤甚,影响睡眠,伴心烦、口渴.查:左锁骨中线外第4~7肋压痛(+)、叩痛(+).胸片X线检查未见异常.舌暗红、苔薄,脉细涩.证属血瘀气滞、血行不畅.药用:当归、桃仁、生地、红花、元胡各12 g,血丹参15 g,川芎、枳壳、牛膝、赤芍各10 g,泽兰叶、柴胡各9g,三七粉(兑服)、甘草各6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0剂,疼痛症状消失,压痛不明显.再服3剂而愈.

    作者:孙亮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除风清脾饮加减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1998年3月至2004年6月,我们运用除风清脾饮加减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律;程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家族性外阴白色病变1组报道

    外阴白色病变是以外阴部皮肤黏膜变白、粗糙、萎缩,甚至皲裂、溃疡、大小便不畅、性生活困难、不能正常分娩为特征的一种妇科疑难病.该病与外阴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现代医学对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对该病的传染性和遗传性更是多持否认态度.祖国医学文献中未见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我院在门诊发现一组3代4例均患外阴白色病变的案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鲜梅;柴瑞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朱进忠相似论学术思想管窥

    朱进忠主任医师是山西省名老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者:李庭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研究进展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疾病[1].也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中医界广泛开展了肾穿刺活检,中医药在控制血尿、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对其病因病机也有了进一步认识,现概述如下.

    作者:崔宇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牵引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自2000年3月至2003年12月,笔者采用牵引加按摩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彦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叉神经痛治疗仪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根据病人疼痛部位,确定发病支神经,然后在该神经的特定部位采用三叉神经痛治疗仪进行碳化阻断治疗648例,838支.结果:临床治愈833支,治愈率99.4%,失败5支,占0.6%.结论:三叉神经痛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即刻止痛、疗效高、相对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王瑞恒;王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紫草油治疗尿布皮炎7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草油治疗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尿布皮炎患儿1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4例采用紫草油局部外用,对照组78例使用5%鞣酸软膏.3天为1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7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95%CI=92.3%~100.0%);对照组治愈46例,好转1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74.4%(95%CI=64.7%~84.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u=3.8894,P<0.001).结论:紫草油治疗尿布皮炎疗效优于5%鞣酸软膏,其收益为OR=0.03(95%CI=0.01~0.30),NNT=4(95%CI=2.8~7.5).

    作者:孔卫华;王茹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我院中医科自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文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术后化疗配合中药治疗进展期胃癌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对胃癌术后化疗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配合服用中药,对照组30例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体重增加12例,稳定15例,下降3例;对照组分别为2、9、19例.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平均为(6.41±1.66)×109/L,(6.31±0.98)×109/L;对照组分别为(6.18±1.04)×109/L、(3.77±0.99)×109/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术后化疗配合中药治疗可明显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韩玉华;司鹏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3例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肩局部麻醉,采用扳动手法,并口服中药解凝汤,外敷温经止痛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3例.结果:临床治愈78例,好转4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8%(95%CI=93.1%~100.0%).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标本兼顾,疗效满意.

    作者:李冠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手法复位治疗小儿下桡尺关节半脱位

    下桡尺关节半脱位多发于1~5岁儿童,文献报道较少.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上常有误诊和漏诊.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笔者共诊治该病患儿35例,就其诊治问题,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宁世荣;宁春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运动性癫痫9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运动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运动性癫痫98例,治以长针透穴、头针与体针相结合、强行针与电针相配合的方法.治疗5个疗程.结果:显效52例,有效22例,效差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5.7%(95%CI=78.8%~92.6%).结论:针刺治疗运动性癫痫有较好疗效.

    作者:任永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原性心脏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原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肺原性心脏病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予限盐、吸氧、抗感染、利尿、强心西医治疗及温阳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西医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95%CI=82.1%~98.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95%CI=50.6%~85.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u=2.1969,P=0.0283).结论:温阳化瘀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原性心脏病疗效优于单用西医疗法,其收益OR=0.16(95%CI=0.04~0.65),NNT=4(95%CI=2.48~15.75).

    作者:李俊成;王丽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山西中医杂志

山西中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省中医药学会 山西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