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与中青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及治疗

沈健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老年, 中青年, 临床特征, 诊治
摘要:目的 观察中青年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46例,选择同期46例中青年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病例,2组患者入院以后完善全面检查,维护脏器功能,然后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伴发疾病、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检测,诊断结果,阑尾炎病程,手术后阑尾病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老年组具有伴发疾病52.17%、病程(10.34±6.33)h、误诊15.22%、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78.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56%、住院时间(11.25±3.27)d,高于中青年组的15.22%、(5.34±2.16)h、2.17%、39.13%、4.35%、(7.92±2.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转移性腹痛50.00%、右下腹压痛69.56%、白细胞计数(7.23±1.56)×109,低于中青年组的78.26%、91.30%、(12.34±2.38)×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因为生理机能的衰退以及伴随各种并发症,给急性阑尾炎诊断、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应熟悉其临床特点,及时诊断、早期处理.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根管治疗结合牙周翻瓣术对牙髓-牙周综合征患者牙周指数及细菌感染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牙髓-牙周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根管治疗结合牙周翻瓣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牙周指数与细菌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牙髓-牙周综合征患者中选择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行根管治疗结合牙周翻瓣术,对照组行单一的根管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牙周指数变化及细菌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LI、GI、SB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管治疗结合牙周翻瓣术治疗牙髓-牙周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牙周指数,提高细菌清除率并降低细菌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毅;张婷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我院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 对我院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3月—10月的处方1600张,对其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169张,处方不合格率为10.56%.结论 我院处方质量仍有不足,可通过处方点评与有效干预,并且加强培训与学习,使处方质量得以提高,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徐慧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保护性机械通气对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保护性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患儿实施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实施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V曲线对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数值都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儿病死率为3.33%,常规组患儿病死率为1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病死率,值得推广.

    作者:程强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香砂养胃丸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香砂养胃丸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香砂养胃丸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替普瑞酮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用药相比,香砂养胃丸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蒋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超声心动图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5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及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组右心功能的差异.结果 COPD组患者右心房上下径(RAL)、右心房左右径(RAT)、右心房面积(RAA)、右心室流出道近端内径(RVOT)及右心室侧壁厚度(RVWT)均显著大于健康体验者(P<0.01);COPD组患者三尖瓣口舒张早期灌注峰值流速(E峰)与三尖瓣口舒张晚期灌注峰值流速(A峰)比值(E/A值)更低(P<0.01)、三尖瓣口舒张早期灌注峰值流速(E峰)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峰)比值(E/e'值)更高(P<0.01);COPD组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更高(P<0.01)、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FAC)更低(P<0.01).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较好地反映COPD患者右心腔结构改善及右心功能受损程度,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申仕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观察血常规检验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5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5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以及52例健康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设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对3组的血常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观察A组和B组的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RBC)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A组和B组指标对比结果中,除MCH外,都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A组中WBC和PLT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B组(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筛查可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贫血,操作更简便,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金枝;王志娟;聂颖俊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黏度指标的临床变化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黏度指标的临床变化特征.方法 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对照组的血黏度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血液黏度增加,可将血黏度指标检测结果用于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评估.

    作者:赵洪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肋骨骨折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75例患者骨折肋骨共226根,X线检查检出64例(85.33%)、195根(86.28%),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75例(100%)、223根(98.67%).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较X线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合并胸椎骨折3例,合并锁骨骨折5例,肺挫伤6例,血气胸8例,胸腔积液9例.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余纪元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定量动态增强MRI对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定量动态增强MRI对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骨肿瘤患者63例,均行定量动态增强MRI,通过计算容量转运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等定量参数指标,计算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通过2组的鉴别切点,计算2组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容量转运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803,0.688,佳诊断切点为0.568,2.458,14.12.将三个佳诊断切点作为标准,计算容量转运常数、 速率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灵敏度分别为92.6%,74.0%,82.0%;特异度分别为58.3%,71.6%,52.0%;准确率分别为80.4%,73.5%,70.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4.3%,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2%,62.0%,58.1%.结论 定量动态增强MRI用于对骨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容量转运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可作为鉴别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杰钦;李伟周;江佳舒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2012年—2017年萍乡市安源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水痘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分析萍乡市安源区近6年水痘病例资料,对该地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经分析安源区2012年—2017年2393例水痘资料,以9岁以下儿童为多发群体,1~2月及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多发于幼儿园与小学.结论 9岁以下儿童是水痘高发人群,疫情多发生于幼儿园与小学.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大幼儿园、小学对接工作,加大监控力度,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以减少免疫空白儿童.一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治疗,以缩小疫情范围,减少患者人数,保障社会稳定运行.

    作者:曾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乙肝82例两对半结果探讨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的两对半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的82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查.结果 五项两对半指标阳性率高的为HBsAg,高达90.24%;其次为抗-HBc,为78.05%;阳性率低的为抗-HBs,仅为6.10%.另外,乙肝感染患者中,30岁~59岁的中年人占比高,属高危人群,应当加强预防与控制.结论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五项监测能及早筛查出乙肝患者,对其进行有效预防与治疗,能够大幅降低乙肝病毒的传播与感染,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1].

    作者:苏晓晶;梁冬香;邱启东;阙庆和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肺部超声在危急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在危急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40例疑似气胸的危急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胸部CT检查和肺部超声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等;并比较两种检查所耗时间.结果 肺部超声诊断气胸漏诊率为2.50%,灵敏度为91.67%、 特异度为50.00%、 准确率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4.29%、阴性预测值为40.00%;胸部CT检查耗时显著高于肺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肺部超声检查诊断气胸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尤其适用于不宜移动的危急症患者.

    作者:刘惠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腹腔镜下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打孔不同术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打孔不同术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158例PCOS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下电灼术)55例、B组(腹腔镜下多点穿刺术)53例和C组(腹腔镜下激光打孔术)5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基础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以及术后6个月卵巢体积(Vo)、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PSV)、窦卵泡数(AFC)水平.结果 3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E2、LH、AMH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血清FSH水平高于同组术前(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E2、FSH、LH水平与同组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清AMH水平仍低于同组术前(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E2、FSH、LH、AMH水平与同组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Vo、PSV、AF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PCOS卵巢打孔不同术式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基本相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陈玲;秦芸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3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组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将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显著提高患者视力.

    作者:罗亨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与来氟米特(LEF)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B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A组的76.0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均少于A组(P<0.05);B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关节疼痛所引起的痛苦,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征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用于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用于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100例,收集患者中段尿液样本,分别使用尿液培养以及尿沉渣定量分析进行检测,以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分析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尿沉渣定量分析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尿沉渣定量分析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1.82%,69.57%,90.00%,53.00%,79.00%.结论 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华金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PDCA循环在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2月PDCA循环实施前与2016年12月PDCA循环实施后各1000张处方纳入本研究,比较麻醉药品处方不规范和用药不适宜情况,以及麻醉药品使用记录与空安瓿回收记录符合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麻醉药品处方不规范和用药不适宜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麻醉药品使用记录与空安瓿回收记录符合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能够提高麻醉药品管理质量.

    作者:何志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痰标本真菌检验阳性结果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

    目的 探讨痰标本真菌检验阳性结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000例患者痰液标本,采用革兰染色检查、显微镜检查,针对阳性率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酵母样真菌占比5.20%,白色念珠菌构成比为57.69%,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共计占比25.00%;丝状真菌占比1.50%,烟曲霉构成比为73.33%,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共计占比53.33%.结论 经痰标本真菌检验获得阳性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对丝状真菌的阳性结果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斌;孙晓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3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淋巴结转移、胃壁浸润等情况对TNM进行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术前多层螺旋CT的TNM分期准确率为82.86%,88.57%,97.14%,与术后病理TNM分期对比,T分期与N分期的符合率一般,M分期的符合率较好.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术前TNM分期的判断价值较高,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新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行动态血糖监测对其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并给予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糖监测,即手指法血糖监测方式,并将患者血糖监测结果作为依据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观察并比较2组血糖控制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低血糖状况维持时间、高血糖状况维持时间、平均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漂移幅度、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大血糖波动幅度等方面相较于治疗前均呈现显著改善趋势(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在以上指标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方面对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相较于以往常规血糖监测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

    作者:王晓军;徐丽梅;李晓华;刘文星;梁素娥 刊期: 2018年第2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