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续护理在社区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石玉荣

关键词:糖尿病足, 社区护理, 延续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延续护理对社区糖尿病足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社区延续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俯卧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俯卧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原发性频发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俯卧位组)与对照组(仰卧位组)各40例,2组均给予NCPAP、氨茶碱等综合治疗及相关护理,研究组采用俯卧位方法,对照组采用仰卧位方法,观察记录2组治疗1 h、6 h、12 h、24 h的NCPAP通气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 住院时间、 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6 h、12 h、24 h的PaO2及PaO2/FiO2比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NCPAP较仰卧位NCPAP更能有效改善氧合, 提高动脉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暂停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经飘;曾倩;梁腊梅;曾秋月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别.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面对、回避、屈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以及面对、 回避、 屈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其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作者:姚惠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重症监护室压力性损伤防治护理新进展

    从压力性损伤的管理、预防、治疗方面综述了重症监护室压力性损伤临床护理进展,提出早期干预是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发展的关键.对危重患者落实相关措施,可以很好地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使压力性损伤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作者:卫方方;许雅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异位妊娠腹腔镜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术中护理干预对低体温的预防及影响.方法 将160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80)和干预组(n=80),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手术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术中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结果 对照组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6月共322例(519眼)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掌握健康教育内容129例(79.5%),对照组94例(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6±0.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1.2)d(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凤珠;张丽芬;黄桂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延续护理在社区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延续护理对社区糖尿病足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社区延续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石玉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介绍一种新生儿多功能安全哺喂勺

    新生儿及婴幼儿期机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 纯母乳喂养为生命提供了完美的开端,在营养学、免疫学和心理学方面有重要意义[1],母乳喂养也是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永恒的护理主题. 但在临床工作中,产科护士发现由于配方奶多年来已深入人心,新生儿使用奶瓶奶粉现象比比皆是,出现了新生儿混合喂养、过度喂养、乳头错觉、母乳喂养中断甚至是新生儿呛奶窒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远期将出现儿童肥胖、哮喘、过敏性疾病增加等[2].在我院积极落实爱婴医院长效管理中发现,有加奶指征新生儿的加奶一般使用奶杯和小勺喂养的家属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温度、一次喂养量等,从而不能降低奶瓶喂养率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李伶莉;雷小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护理心得

    目的 总结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做好脑脊液漏患者的病情观察,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及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 68例患者均无颅内感染发生,康复出院66例,转诊2例.结论 对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积极的观察与护理,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其治疗和预后.

    作者:陆晓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12月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症状消失时间更短,焦虑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患者的焦虑情况,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创建风险管理小组,强化风险意识,制订风险管理策略,充分落实相关日常护理制度,终对护理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结果 干预后护理风险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率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坠积性肺炎以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老年病房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出现概率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邵金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荧光素钠皮试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荧光素钠是一种诊断用药,用于供诊断眼角膜损伤、溃疡和异物,眼底血管造影和循环时间测定,也用于术中显示胆囊和胆管,以及结核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等. 但该药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主要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心脏停搏、心肌梗死、肺水肿和脑梗死等,因此该药用药前必需做皮试.但本文介绍1例做荧光素静脉造影患者在做皮试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主要告知大家在给患者做皮试时也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皮试用药过程中的反应,用药前准备好抢救药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红顺;马忠金;焦晓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内科患者血糖漏测率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血糖漏测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月神经内科住院78例患者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漏测率,探讨漏测原因、拟定目标、制定质量改进措施,与2016年4月—6月实施QCC活动后神经内科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67例住院患者漏测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QCC活动,患者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总漏测率由实施前的28.86%降至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的实施降低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血糖漏测率,提高了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燕;郭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措施对心内科微泵使用中护理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在心内科微泵使用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采用微泵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严密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输液时意外风险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管理组意外风险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护理满意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微泵使用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输液时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成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析延续性护理对颈椎病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颈椎病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颈椎病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专职人员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SAS、SDS评分、复发率和医疗费用.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AS、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和医疗费用.

    作者:钟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5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调查581016例分析

    目的 了解玉林市5岁以下儿童体重及身高(身长)生长发育检查状况,为儿童合理营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2014年玉林市5岁以下儿童体重及身高(身长)生长发育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体重共检查581016例,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23357例,检出率4.02%.5岁以下儿童身高(长)共检查581016例,儿童身高(长)<中位数-2个标准差的矮小儿童检出26662例,检出率为4.59%.结论定期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常规体重身高(身长)检测是发现营养不良和矮小儿童的简易方法,可为早期干预提供有效依据,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杨雪;李梅;聂梅;黄瑜;黄雅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分析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稳定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李经远、李栋荣翻译并修订而成的离职意愿量表和自制的养老护理员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对邵阳市18家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 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总分为(13.54±2.63)分,处于较高水平;在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从业年限、职业资格证书、任职方式和职业培训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从业年限、职业资格证书、任职方式和职业培训是影响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婷;郑文君;张细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30 min收缩压和脉搏的变化情况,术中紧张与恐惧程度,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收缩压和脉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患者的紧张度与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手术患者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很好地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缓解血压增高、脉搏增快等对生理的影响,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在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处于恢复期的15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仅出现1例便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便秘7例,压疮3例,尿路感染5例,并发症率为2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处于恢复期的骨科术后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应用.

    作者:朱凌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应用FMEA模式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留置针堵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留置针置管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进行流程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冲管无效、封管无效、夹管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4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针堵管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前瞻性地对留置针维护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助于降低导管堵塞风险,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红;陶美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GDM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