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莲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6月108例胃镜检查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进行胃镜检查,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心理正常人数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在患者胃镜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邱春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家庭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没有受到影响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给予家庭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日常生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娟;雷永春;王月楼;邱慧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100名护生,研究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11月,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50名护生.对照组行常规教学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总结归纳2组护生的实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实习结果、实习满意度更为理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生临床实习中应用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能够提高教学管理效果,提升护生的操作技能、应用技能,进而满足护生的实习需求,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玲俐;张芳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手术室2011年—2013年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2016年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手术室护理管理按照常规处理,研究组针对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护理管理.比较2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仅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重视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制定合理的护理预防措施加强管理,可以明显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值得借鉴.
作者:张建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无抽搐电休克患者2000例,时间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无抽搐电休克患者干预后的焦虑、依从性、血压、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
作者:王姝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在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0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常规管理资料50份为对照组;从2015年11月开始,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将2015年11月—2016年8月的50份常规管理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相关数据.结果 观察组各项消毒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就临床各个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满意度而言,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其工作质量及相关科室人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燕;刘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5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140例(常规护理组),2016年1月—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140例(风险管理组).常规护理组主要针对普外科患者进行抗感染、疼痛护理等,并且遵医嘱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安全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医患之间风险管理教育,合理配置医护人员,病房服务人性化.结果 风险管理组的护理不良行为1.43%、护理不良事件0.71%,低于常规护理组的7.71%,6.43%(P<0.05);风险管理组护理满意度98.5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2.14%(P<0.05).结论 普外科是护理风险高危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护理不良行为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芬;吴小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6例高危妊娠孕妇,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普通组和优质组,每组63例.对普通组孕妇行以常规产前护理,对优质组孕妇在此基础上行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组孕妇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孕妇的心理状态.结果 对2组孕妇的状态性焦虑分值(S-AI)、特质性焦虑分值(T-AI)、孕妇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显示优质组孕妇的两项焦虑分值均明显低于普通组,而满意度则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了解高危妊娠孕妇的需求,产前提供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孕妇在生产之前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曹成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将774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尿路感染分为尿路感染组(n=57)和非尿路感染组(n=717),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有创诊治措施、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774例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7.36%,2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疾病、有创诊治措施、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60岁、有创诊治措施≥2次、留置尿管时间>14 d、应用抗菌药物≥2种、合并疾病≥2种均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杨敏;李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指切口处脂肪细胞受到损害,细胞组织产生破裂、坏死以及液化的过程. 脂肪崩解后会产生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其熔点低、流动性大且呈液态,造成皮下积液,进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 切口处多表现为较多渗液,内含有少许脂肪滴及坏死组织,呈黄色,切口边缘处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1].脂肪液化多发生在术后5 d~7 d,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属于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的并发症范畴,严格来说属于切口感染的特殊类型[2]94-97. 临床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创伤、术后咳嗽、多次手术、高频电刀应用不当、切开及缝合技术、切口暴露时间较长、自身愈合能力低下,如合并贫血、低蛋白、术后血糖控制不佳等都是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3]. 如果处理不当可引发切口感染,继而出现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我院收治1例贲门癌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通过湿性愈合理论干预, 腹部右侧肋缘下切口渗液得以控制,未发生感染,促进了腹部切口愈合. 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丽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局部加温对预防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内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五官科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局部加温,对比2组患者堵管及溶血发生率、 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堵管发生率及溶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加温有助于降低留置针血栓形成概率,减少溶血发生率,使留置时间得以延长,减轻因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王旭菲;李玉芬;巫小琴;丁金强;郑宝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具有自杀危险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具有自杀危险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行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杀行为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具有自杀危险的抑郁症住院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自杀危险,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沈如瑾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3年3月—2016年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细节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负性认知评分.结果 观察组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与负性认知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细节护理对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张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肠造口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造口不适感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造口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杨素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胃癌D2根治术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TS组和对照组,FTS组按FTS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FTS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F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FTS组术后HAMA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TS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FTS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减少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伍思敏;李胜;陈昙;吕警;吕欢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100名作为参照组;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100名作为研究组,对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出现的弊端进行回顾性分析.医院在2015年初开展细节管理模式,将在消毒供应室从事管理的2组医护人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比较消毒供应室工作的2组医务人员的包装满意度评分、 回收满意度评分、服务满意度评分、发放满意度评分与安全意识评分,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细节管理模式运用到消毒供应室中,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还能增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
作者:赵向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对耳鼻喉科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耳鼻喉科患者共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就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医生满意度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及医生都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剖宫产产妇的不良情绪,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云梅;程继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对心内科猝死患者及家属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心内科接诊的30例猝死患者及家属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救护;将2014年9月—2016年8月接诊的30例猝死患者及家属设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流程.比较分析2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结果、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从猝死发生到开始抢救时间为(1.52±0.34)min,抢救成功和有效27例,医疗纠纷发生2起、护理满意度为8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猝死患者及其家属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抢救有效开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初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对比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对护理人员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22.36±28.19)mm Hg,平均舒张压(81.36±9.18)mm Hg,均优于对照组的(174.95±37.55)mm Hg、(105.25±11.36)mm Hg(P<0.05).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饮食控制、运动、血压监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贺永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