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2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焦亚彬

关键词: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病理分析, 肾活检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2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中,13例肾炎症肾病,4例单纯性肾病,2例肾炎综合征,1例单纯性蛋白尿。经活检病理诊断:2例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例为膜性肾炎,3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例患者均经中西结合治疗,3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患者部分缓解,1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45.00%。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以膜性肾炎为主,且该病难以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方法22例患者均在临床超声、MRI和生化资料确认子宫瘢痕妊娠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向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结果UAE术后48 h~72 h给予患者清宫,清宫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出血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结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经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和应急栓塞止血处理后,清宫时手术出血明显减少,清宫成功率高,保宫机会加大,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应用意义。

    作者:左家顺;张世荣;马丽前;肖继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救流程改善在内脏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改善在基层医院内脏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14年1月—10月和2015年1月—10月内脏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流程,总结其抢救与处理办法及时限,寻找到适合基层医院对内脏伤患者进行抢救的科学流程。结果2015年改变流程后与2014年对比抢救成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外科等待会诊、急诊输血、外科医生协助急诊、医护护送检查、完全绿色通道检查手术能大大提高急诊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黄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切口手术复合抗菌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切除术复合术前预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A术前注射抗菌药物,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组B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照组C术前注射抗菌药物,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对照组D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比较4组治疗效果。结果切口长度与术后恢复时间治疗组A、B明显短于对照组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治疗组A明显低于治疗组B(P<0.05),对照组C明显低于对照组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复合术前预先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切口小、切口感染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海风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后内侧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涉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并行后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个月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91.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通过胫骨平台后内侧切口,能够准确复位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手术疗效优良。

    作者:贺秀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谈卷柏泽兰的通血脉作用

    张洪义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天津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究项目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年,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各种老年病、糖尿病及其合并症、顽固性失眠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擅长应用整体调节之法,治疗内科多种疑难疾病,临床疗效卓著。

    作者:边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2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使用保妇康栓治疗240例宫颈炎并发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患者宫颈糜烂治疗总有效率为95.0%(228/240),HPV感染治疗总有效率85.0%(204/240),宫颈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2.5%(222/240)。治疗中发现宫颈糜烂比较严重的患者,终效果较差。结论保妇康栓临床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有效率高,安全可靠、经济方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盈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应用鱼骨图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及防范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方法利用OA系统将2015年7月—12月上报的43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鱼骨图进行根因分析。结果4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占26%,导管滑脱占16%,锐器伤占12%,跌倒占7%。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教育培训、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结论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韩莉;杨坤;高旗;贾立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我院80例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55岁以下患者对病理生理及体力活动知识需求度显著高于55岁以上患者(P<0.05);多次心肌梗死患者对于危险因素及预防方面的需求显著优于初次心肌梗死患者(P<0.05);高中以上文化对病理生理及健康保健知识显著高于高中以下水平患者(P<0.05)。结论针对不同人群,应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裴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2 h、12 h出血量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米索前列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刘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鲍曼不动杆菌305株分布特点及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患者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分析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30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痰标本和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为ICU多,其次为脑外科。该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为多黏菌素,占94.7%;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0.7%;米诺环素50.9%;四环素30.0%;复方新诺明24.6%。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多分布于ICU、脑外科;该菌耐药性严重,治疗该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等。

    作者:窦睿;李扬;齐峰;黄振兴;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创新型应用人才背景下如何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该学科的专业方向是防病、治病以及康复等,因此,其又是一门结合了理工、医、生物等学科的交叉学科。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涉及到生物信息学、医疗仪器、医学图像等方面,所以其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来说,重要、迫切的问题是在创新型应用人才背景下,如何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和分析。

    作者:杨玉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014年阳泉市妇幼保健院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异特点,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713例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13例流感样检测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株217例,其中散居儿童占30.42%,托幼儿童占40.09%,学生占29.49%。流感样病例阳性检出率为30.43%,各月阳性分离率在0%~70.91%之间,1月、12月病毒分离率较高,为70.91%和53.92%,5月—9月未分离出病毒株。217例阳性者中新甲H1占26.26%,季H3占37.33%,Yamagata占36.4%。结论冬春季为阳泉市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株以季H3、Yamagata和新甲H1为主;儿童流感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托幼儿童、学生为流感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学生。

    作者:段淑红;刘向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建设先进医院文化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医护员工素质的需要。其有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强化医院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医院的文化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医院文化建设的认知度不够;医院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雷同性和盲目性;医院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制度缺失及多层面脱节的现象,应针性实施多种措施促进医院文化建设。

    作者:骆汉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脑血管疾病88例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予以分析探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88例观察组和88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地控制病情,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严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经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经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骨性融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踝-后足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踝-后足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骨性融合率高、创伤小、痛苦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胡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应用进展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恶性程度高且病死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主要是肿瘤细胞减灭术配合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尽管有70%~80%的患者可以获得临床完全缓解,但是即使完全缓解依然会有50%以上的患者在2年内复发[1,2],终导致死亡。上皮性卵巢癌主要通过腹膜播散,且85%的复发肿瘤位于腹盆腔内,临床上主要是手术、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通过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出血或压迫等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上皮性卵巢癌对放疗中度敏感,局部放疗可有效缩小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存在的肉眼残留病灶或者复发病灶[3,4]。尤其是近年来CT或PET/CT引导下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的发展,其较传统的常规放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放疗不良反应,起到与化疗协同抗癌的作用[5,6]。

    作者:徐晨;赵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耳穴埋豆对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30例行首次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术后常规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组于术后6 h行耳穴埋豆,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耳穴压豆配合镇痛泵技术管理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崔雁;倪玲玉;沈红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集束化护理降低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8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健全压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规范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防压疮的各项护理措施、严格床边交接班制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了解86.84%、积极配合92.63%、护理满意度98.95%,高于对照组的64.21%,73.68%,86.32%(P<0.05);压疮发生率0.53%,低于对照组的4.21%(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集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的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PCD方案单用或与唑来膦酸联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PCD方案单用或与唑来膦酸联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0例MBD患者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PCD方案治疗,试验组采取PCD方案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骨痛缓解效果以及骨痛开始缓解起效时间。结果试验组骨痛缓解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痛开始缓解起效时间为(7.11±1.1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8±3.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方案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疗效显著,骨痛开始缓解起效时间较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重视绪论教学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

    药理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多、内容复杂、涵盖面广,难学难记,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笔者从事药理学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从绪论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对学好药理学尤为重要。

    作者:封芬;谭安雄;魏海谅;李涛;欧阳恩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