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军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以降栓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7例,有效率为64%,治愈率为50%;观察组50例患者中,痊愈34例,显效10例,有效率为88%,治愈率为68%,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4.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结合治疗脑血栓,不仅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优于单一的奥扎格雷钠治疗,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金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消癥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消癥丸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方式。对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经消癥丸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获得更为理想的血液流变指标改善效果,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青凤;费彩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淑蓉;崔爱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血脂情况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35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健康查体者142例,并将每组分成不同年龄段,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年龄小于50岁主要表现为TG、LDL-C、VLDL-C增高。在50岁~70岁时主要表现TG、LP(a)、LDL-C升高,在年龄大于70岁时主要表现为LP(a)升高。年龄小于70岁时表现为HDL-C、ApoA1、ApoA1/B低于对照组,大于70岁时主要为ApoA1、ApoA1/B低于对照组。结论年龄小于70岁的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主要以TG、LDL-C升高为主,在年龄大于70岁时主要表现为LP(a)升高。
作者:王印伟;刘学威;李小娥;李玉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再手术率等与对照组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率与再手术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书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数为11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7/10万。地区分布:大同市11个区县除左云县外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其中以城区发病率高;季节分布: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呈现两个高峰,大的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8月,较小的高峰在10月左右;年龄分布:以1岁~4岁儿童发病率高;性别分布:男690例,占59.9%,女462例,占40.1%,男女比例为1.49∶1;职业分布: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3年间共检测到EV71特异性片段207份,CoxAl6特异性片段338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45份。结论2012年—2014年大同市手足口病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发病高峰集中在6月~8月和10月左右,以l岁~4岁儿童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优势病原体以CoxAl6为主。
作者:郭卫华;张永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脐切口与脐周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8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脐切口入路,试验组患者经脐周切口入路。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平均VAS评分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伤口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脐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切口满意度。
作者:黄箕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采用微波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传统组(48例,行常规护理)和干预组(48例,行优质护理),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青青;章桂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率变化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81.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士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胚胎期移行的神经母细胞受损引起的神经元移行异常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包括多小脑回畸形、无脑回畸形、分裂脑畸形、巨脑回畸形以及灰质异位等[1]。脑部先天性疾病中神经元移行异常并不多见,由其引起的先天性畸形病例较少,常造成诊断和治疗的不及时。研究发现,妊娠早期和中期全面而仔细的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此类疾病,并避免由其所致的畸形儿出生[2]。无脑回畸形是神经元移行障碍性疾病中严重的一种,其由于形成大脑皮质表面层的神经元移行时出现障碍,不能通过深层的神经元[3]。本研究对近期我院收治的1例无脑回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联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的疗效。方法将78例确诊为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B组)40例,观察组(A组)38例,B组采用西药镇痛抗粘连治疗,A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弯曲大角度时的疼痛评分(VAS评分)、关节活动度的情况;比较2组综合疗效的差异,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改善,但A组患者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A组综合疗效更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疗效显著,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有较大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赵永平;刘鹏;李洪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随机选取68例子宫瘢痕妊娠者,在患者自愿情况下,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2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阴道平均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有效及系统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效果、改善护理满意度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柳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76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分别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2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护理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是可行的方法,适合普及应用。
作者:吴林娟;吴丽平;王彩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59例老年胆结石患者,分析其具体情况,结合病情选择相关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9例老年胆结石患者经手术治疗,其中治愈55例,占93.2%;有4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未影响术后康复。结论对老年胆结石患者实施手术,医生需高度重视患者的病情观察,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诊,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手术方法,准确实施,保证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邢振波;周建芳;韩培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FNA组和对照组, PFNA组行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术中失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DHS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ICU新护士的佳培训方式。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40名ICU新护士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与床边操作培训;试验组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理论授课与床边操作培训还采用网络自学、疾病案例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培训。对2组新护士从理论成绩、应急能力、独立当班时间、护理缺陷发生例数四个维度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新护士在培训后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新护士的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授课还应结合新型培训方式。
作者:吴碧瑜;陈兰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8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与研究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腺肌瘤切除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观察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痛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金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例出现恶心、腹部不适;对照组2例出现恶心、腹胀,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培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硫酸氢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而研究组则在此治疗基础上加以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选取硫酸氢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宗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尿胆原定性检测临床意义的新观点。方法通过调查一段时间内尿胆原定性检测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以及尿胆原肠肝循环的特点,综合评价尿胆原检测的价值。结果尿胆原检测的阳性率为3.73%,住院患者的阳性率约是门诊或健康体检者的5倍。结论建议尿胆原定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健康人宜为阴性,阴性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上部位肠梗阻,包括完全阻塞性黄疸的患者;阳性常见于溶血性疾患及肝实质病变,如肝炎,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下部位肠道梗阻的患者。
作者:路卯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