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青;章桂娇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Barthel指数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潘会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切复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44例)及切复内固定术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复内固定术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临床效果更明显,且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3年6月因绞窄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8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生长抑素)40例和对照组(未使用生长抑素)42例,对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装置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装置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并发症预防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作者:李剑钢;李映辉;郭宝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在临床筛查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35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集135例研究对象的子宫颈组织,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进行筛查,并与阴道镜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共筛查出9例宫颈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患者,16例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患者,3例鳞状细胞癌患者和67例炎性改变(临床意义不明确)患者。阴道镜活检结果显示宫颈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患者1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患者共17例,鳞状细胞癌患者共3例,炎性改变患者共68例。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筛查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用于临床肿瘤筛查准确性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疾病的误诊率,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田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探讨有效的无偿献血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提高用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125620份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结果3年间不合格血液标本3921份(3.13%),造成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ALT偏高,3年间因其偏高报废血液1653份(1.32%),HBsAg、抗-HCV、抗-HIV、抗-TP 各占575份(0.46%)、665份(0.53%)、224份(0.18%)、804份(0.64%)。结论要确保临床用血液的质和量,须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对无偿献血者做好献血前健康征询,能够合理利用和保障血源,严格执行筛查工作,从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张琴;朱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采用微波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传统组(48例,行常规护理)和干预组(48例,行优质护理),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青青;章桂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硫酸氢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而研究组则在此治疗基础上加以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选取硫酸氢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宗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增强CT以及增强MRI诊断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50例疑诊为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进行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的情况。结果50例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以及病理活检证实,发现病灶共102个,大部分是1.0 cm~3.0 cm;其中增强CT病灶检出率为93.14%,定性准确率为92.16%;增强MRI病灶检出率为94.11%,定性准确率为93.14%;两者比较,增强MRI高于增强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与增强MRI对肝脏良恶性病灶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均定性准确率较高、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凯月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合并出现脑挫裂伤现象的弥散性轴索损伤患儿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合并出现脑挫裂伤现象的弥散性轴索损伤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疾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合并出现脑挫裂伤现象的弥散性轴索损伤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柯艺灵;林雅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脐切口与脐周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8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脐切口入路,试验组患者经脐周切口入路。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平均VAS评分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伤口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脐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切口满意度。
作者:黄箕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收治的26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均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妇科急腹症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贾翠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孕妇留置导尿管的佳时机。方法选择行剖宫产孕妇50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0例。对照组孕妇在病房送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在病床进行留置导尿,试验组孕妇在手术室施行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由巡回护士在麻醉药显效期间进行留置导尿。比较2组孕妇导尿前后紧张、疼痛不适及对留置导尿操作满意情况。结果2组孕妇留置导尿时紧张、疼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留置导尿操作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孕妇在手术室施行麻醉起效后行导尿术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93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创面处分离的135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93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35株,包括革兰阳性菌(G+)64株,占47.41%,革兰阴性菌(G-)55株,占40.74%,真菌16株,占11.85%。 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奎奴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霉素较为敏感;G-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为主,肠杆菌属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及美罗培南较为敏感。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病原菌G+菌和G-菌感染比例相近,但耐药形势严峻,多重耐药性明显。
作者:李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的效果。方法入选本研究的对象均是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共7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干预组(n=37)。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施予针对性且合理化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可加深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其治疗护理配合度和满意度,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杨红;樊卫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合并感染分为观察组(合并感染病)与对照组(未合并感染),检测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并分别在2组患者入院不同时间检测其PCT水平。结果观察组CRP与WBC计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天其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7天、第14天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防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尤慧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危险的高病死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势。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经食管超声(TEE)等检查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诊断,加之动脉腔内隔绝术方法、器械的不断改进,早期施行内科介入治疗,或与外科手术结合,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作者:廖家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81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种类型置胎盘发生产前出血、胎盘粘连/植入、产后出血的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前置胎盘早产率59.3%,明显高于部分型(26.3%)和边缘型(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和部分型患者前置胎盘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前置胎盘发生1例死产,其他2组未发生围生儿死亡情况。结论前置胎盘类型与临床相关情况、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应根据不同类型及其风险,做好充分而科学的产科处置,以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杨丽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的疗效。方法将78例确诊为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B组)40例,观察组(A组)38例,B组采用西药镇痛抗粘连治疗,A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弯曲大角度时的疼痛评分(VAS评分)、关节活动度的情况;比较2组综合疗效的差异,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改善,但A组患者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A组综合疗效更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疗效显著,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有较大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赵永平;刘鹏;李洪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59例老年胆结石患者,分析其具体情况,结合病情选择相关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9例老年胆结石患者经手术治疗,其中治愈55例,占93.2%;有4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未影响术后康复。结论对老年胆结石患者实施手术,医生需高度重视患者的病情观察,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诊,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手术方法,准确实施,保证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邢振波;周建芳;韩培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随机选取68例子宫瘢痕妊娠者,在患者自愿情况下,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2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阴道平均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有效及系统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效果、改善护理满意度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柳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