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站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张琴;朱楷

关键词:血站,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血液报废
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探讨有效的无偿献血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提高用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125620份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结果3年间不合格血液标本3921份(3.13%),造成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ALT偏高,3年间因其偏高报废血液1653份(1.32%),HBsAg、抗-HCV、抗-HIV、抗-TP 各占575份(0.46%)、665份(0.53%)、224份(0.18%)、804份(0.64%)。结论要确保临床用血液的质和量,须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对无偿献血者做好献血前健康征询,能够合理利用和保障血源,严格执行筛查工作,从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015年收治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并具有完整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的患者共126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中,病灶大小以8 mm~15 mm为主并集中在右肺上,病灶内部主要以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为主;增强CT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的有34例,病灶不均匀强化的有92例。结论多排螺旋CT技术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技术。

    作者:范德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留置导尿时机选择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孕妇留置导尿管的佳时机。方法选择行剖宫产孕妇50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0例。对照组孕妇在病房送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在病床进行留置导尿,试验组孕妇在手术室施行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由巡回护士在麻醉药显效期间进行留置导尿。比较2组孕妇导尿前后紧张、疼痛不适及对留置导尿操作满意情况。结果2组孕妇留置导尿时紧张、疼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留置导尿操作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孕妇在手术室施行麻醉起效后行导尿术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非洲输入性疟疾病例合并血小板减少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治疗的普通疟疾患者中合并血小板减少情况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广西上林县外出非洲加纳等地务工返乡人员住院治疗的普通疟疾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全年在外出非洲务工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例共1052例,并以恶性疟为主,6月~7月两个月的疟疾病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2.43%(762/1052),在国内实属罕见。住院治疗488例,其中有175例疟疾病例合并血小板减少,占总住院病例数的35.86%(175/488),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病例中均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出现,血小板值低的病例为9×109/L(正常值100×109~300×109/L)。经有效抗疟药物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数在3 d~6 d恢复至正常值。结论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疟疾病例原则上应以采用高效、速效、低毒的青蒿琥酯药物尽快消除血内疟原虫为主,患者血小板数会逐渐恢复至正常值。

    作者:卢愈新;覃宇城;周建钧;马安翔;温勇康;黄亚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观察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35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175例,接受APN连续性排班模式护理;对照组产妇175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43%,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的8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良好,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孟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子宫瘢痕妊娠的手术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随机选取68例子宫瘢痕妊娠者,在患者自愿情况下,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2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阴道平均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有效及系统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效果、改善护理满意度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柳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中选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采取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此外,观察组患者另服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持续服用4周;在早期治疗中服用艾司唑仑,每晚1 mg,持续服用1周。对照组的患者则每晚加服艾司唑仑1 mg,持续服用4周。对比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全的基础上,为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建议优先选择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

    作者:刘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感染是新生儿死亡常见病因,保守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60万例新生儿死于感染[1]。新生儿脐部感染是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达21.7%,其中约有8%~9%为重度感染。脐部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因,约占66%~87%[2]。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主要联系纽带,新生儿出生后,脐带需被结扎,但脐部仍处于一段时间开放状态,为病原菌入侵定植创造了条件,若处置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感染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做好脐部护理一直是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熊金月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给予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相应的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经我院诊断为锁骨骨折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总结并讨论其临床效果。结果在钢板内固定术结合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的共同作用下,55例锁骨骨折的患者中54例患者康复良好,1例患者恢复状况一般。结论给予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晋军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淑蓉;崔爱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增强CT及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增强CT以及增强MRI诊断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50例疑诊为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进行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的情况。结果50例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以及病理活检证实,发现病灶共102个,大部分是1.0 cm~3.0 cm;其中增强CT病灶检出率为93.14%,定性准确率为92.16%;增强MRI病灶检出率为94.11%,定性准确率为93.14%;两者比较,增强MRI高于增强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与增强MRI对肝脏良恶性病灶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均定性准确率较高、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凯月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使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3年6月因绞窄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8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生长抑素)40例和对照组(未使用生长抑素)42例,对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装置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装置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并发症预防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作者:李剑钢;李映辉;郭宝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血栓形成患者56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Barthel指数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潘会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讨蝴蝶效应下ICU新护士的培训方式

    目的:探讨ICU新护士的佳培训方式。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40名ICU新护士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与床边操作培训;试验组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理论授课与床边操作培训还采用网络自学、疾病案例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培训。对2组新护士从理论成绩、应急能力、独立当班时间、护理缺陷发生例数四个维度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新护士在培训后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新护士的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授课还应结合新型培训方式。

    作者:吴碧瑜;陈兰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血脂情况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35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健康查体者142例,并将每组分成不同年龄段,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年龄小于50岁主要表现为TG、LDL-C、VLDL-C增高。在50岁~70岁时主要表现TG、LP(a)、LDL-C升高,在年龄大于70岁时主要表现为LP(a)升高。年龄小于70岁时表现为HDL-C、ApoA1、ApoA1/B低于对照组,大于70岁时主要为ApoA1、ApoA1/B低于对照组。结论年龄小于70岁的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主要以TG、LDL-C升高为主,在年龄大于70岁时主要表现为LP(a)升高。

    作者:王印伟;刘学威;李小娥;李玉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8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与研究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腺肌瘤切除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观察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痛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金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12年-2014年大同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数为11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7/10万。地区分布:大同市11个区县除左云县外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其中以城区发病率高;季节分布: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呈现两个高峰,大的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8月,较小的高峰在10月左右;年龄分布:以1岁~4岁儿童发病率高;性别分布:男690例,占59.9%,女462例,占40.1%,男女比例为1.49∶1;职业分布: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3年间共检测到EV71特异性片段207份,CoxAl6特异性片段338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45份。结论2012年—2014年大同市手足口病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发病高峰集中在6月~8月和10月左右,以l岁~4岁儿童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优势病原体以CoxAl6为主。

    作者:郭卫华;张永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切复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44例)及切复内固定术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复内固定术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临床效果更明显,且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脐切口与脐周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经脐切口与脐周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8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脐切口入路,试验组患者经脐周切口入路。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平均VAS评分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伤口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脐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切口满意度。

    作者:黄箕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率变化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81.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士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在妇产科急腹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收治的26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均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妇科急腹症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贾翠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