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华;张永芳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015年收治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并具有完整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的患者共126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中,病灶大小以8 mm~15 mm为主并集中在右肺上,病灶内部主要以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为主;增强CT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的有34例,病灶不均匀强化的有92例。结论多排螺旋CT技术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技术。
作者:范德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Barthel指数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潘会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危险的高病死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势。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经食管超声(TEE)等检查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诊断,加之动脉腔内隔绝术方法、器械的不断改进,早期施行内科介入治疗,或与外科手术结合,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作者:廖家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3年6月因绞窄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8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生长抑素)40例和对照组(未使用生长抑素)42例,对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装置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装置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并发症预防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作者:李剑钢;李映辉;郭宝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为临床常见危重疾病,中医无本病名,结合临床所表现的腰酸肢乏、口中秽味、五心烦燥、恶心呕吐、厥热胜复等症状,多数中医学家认为其属于古典文献中的“虚劳”“肾风”“水肿”“癃闭”“关格”“溺毒”等病证范畴。CRF起病隐匿,病患发现时多已是终末期,西医药物透析副反应大,肾脏移植术价格昂贵且资源有限。因此,中医作为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推迟尿毒症发生的治疗手段,仍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内治及外治三个方面,就近年来不同医家的中医治疗见解进行概述。
作者:蒙裕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93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创面处分离的135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93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35株,包括革兰阳性菌(G+)64株,占47.41%,革兰阴性菌(G-)55株,占40.74%,真菌16株,占11.85%。 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奎奴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霉素较为敏感;G-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为主,肠杆菌属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及美罗培南较为敏感。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病原菌G+菌和G-菌感染比例相近,但耐药形势严峻,多重耐药性明显。
作者:李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弄舌”是指患者将舌头频频伸出口外,又立即收回,上下左右伸缩不停,状如舌舐。临床上多以症状名之,而少以病证论之,多见于小儿及年老者,而以1岁~3岁小儿多见[1]。西医对本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医籍多称本病为“吐舌”、“舒舌”,《医宗金鉴》《辨舌指南》中把舌头伸出口外而又舒缓回收称为“吐舌”,舌头微微露出口外而随即快速收回者称为“弄舌”。临床上两种病的病因病机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都应该属于“弄舌”的范畴,临证分型多见于心脾积热、脾肾虚热和痫证。从近年来的报道来看,老年患者多以针、药医之[2],小儿则多以推拿治之[3]。本文欲对小儿“弄舌”之证候、辨证、治法、方药、推拿等进行分型论治,以期有益临床,提高疗效。
作者:张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消癥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消癥丸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方式。对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经消癥丸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获得更为理想的血液流变指标改善效果,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青凤;费彩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76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分别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2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护理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是可行的方法,适合普及应用。
作者:吴林娟;吴丽平;王彩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率变化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81.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士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尿胆原定性检测临床意义的新观点。方法通过调查一段时间内尿胆原定性检测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以及尿胆原肠肝循环的特点,综合评价尿胆原检测的价值。结果尿胆原检测的阳性率为3.73%,住院患者的阳性率约是门诊或健康体检者的5倍。结论建议尿胆原定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健康人宜为阴性,阴性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上部位肠梗阻,包括完全阻塞性黄疸的患者;阳性常见于溶血性疾患及肝实质病变,如肝炎,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下部位肠道梗阻的患者。
作者:路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以降栓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7例,有效率为64%,治愈率为50%;观察组50例患者中,痊愈34例,显效10例,有效率为88%,治愈率为68%,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4.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结合治疗脑血栓,不仅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优于单一的奥扎格雷钠治疗,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金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给予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相应的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经我院诊断为锁骨骨折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总结并讨论其临床效果。结果在钢板内固定术结合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的共同作用下,55例锁骨骨折的患者中54例患者康复良好,1例患者恢复状况一般。结论给予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晋军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81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种类型置胎盘发生产前出血、胎盘粘连/植入、产后出血的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前置胎盘早产率59.3%,明显高于部分型(26.3%)和边缘型(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和部分型患者前置胎盘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前置胎盘发生1例死产,其他2组未发生围生儿死亡情况。结论前置胎盘类型与临床相关情况、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应根据不同类型及其风险,做好充分而科学的产科处置,以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杨丽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数为11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7/10万。地区分布:大同市11个区县除左云县外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其中以城区发病率高;季节分布: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呈现两个高峰,大的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8月,较小的高峰在10月左右;年龄分布:以1岁~4岁儿童发病率高;性别分布:男690例,占59.9%,女462例,占40.1%,男女比例为1.49∶1;职业分布: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3年间共检测到EV71特异性片段207份,CoxAl6特异性片段338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45份。结论2012年—2014年大同市手足口病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发病高峰集中在6月~8月和10月左右,以l岁~4岁儿童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优势病原体以CoxAl6为主。
作者:郭卫华;张永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血脂情况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35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健康查体者142例,并将每组分成不同年龄段,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年龄小于50岁主要表现为TG、LDL-C、VLDL-C增高。在50岁~70岁时主要表现TG、LP(a)、LDL-C升高,在年龄大于70岁时主要表现为LP(a)升高。年龄小于70岁时表现为HDL-C、ApoA1、ApoA1/B低于对照组,大于70岁时主要为ApoA1、ApoA1/B低于对照组。结论年龄小于70岁的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主要以TG、LDL-C升高为主,在年龄大于70岁时主要表现为LP(a)升高。
作者:王印伟;刘学威;李小娥;李玉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ICU新护士的佳培训方式。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40名ICU新护士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与床边操作培训;试验组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理论授课与床边操作培训还采用网络自学、疾病案例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培训。对2组新护士从理论成绩、应急能力、独立当班时间、护理缺陷发生例数四个维度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新护士在培训后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新护士的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授课还应结合新型培训方式。
作者:吴碧瑜;陈兰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再手术率等与对照组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率与再手术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书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淑蓉;崔爱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FNA组和对照组, PFNA组行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术中失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DHS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