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弄舌”的中医辨证论治

张红卫

关键词:弄舌, 中医, 舌头, 临床, 出口, 治疗方法, 医宗金鉴, 心脾积热, 推拿, 老年患者, 分型论治, 病因病机, 辨舌指南, 脾肾虚, 古医籍, 治法, 症状, 证候, 型多, 西医
摘要:“弄舌”是指患者将舌头频频伸出口外,又立即收回,上下左右伸缩不停,状如舌舐。临床上多以症状名之,而少以病证论之,多见于小儿及年老者,而以1岁~3岁小儿多见[1]。西医对本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医籍多称本病为“吐舌”、“舒舌”,《医宗金鉴》《辨舌指南》中把舌头伸出口外而又舒缓回收称为“吐舌”,舌头微微露出口外而随即快速收回者称为“弄舌”。临床上两种病的病因病机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都应该属于“弄舌”的范畴,临证分型多见于心脾积热、脾肾虚热和痫证。从近年来的报道来看,老年患者多以针、药医之[2],小儿则多以推拿治之[3]。本文欲对小儿“弄舌”之证候、辨证、治法、方药、推拿等进行分型论治,以期有益临床,提高疗效。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淑蓉;崔爱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的效果。方法入选本研究的对象均是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共7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干预组(n=37)。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施予针对性且合理化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可加深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其治疗护理配合度和满意度,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杨红;樊卫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三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究三种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中抽取72例,按照所用术式的不同将其分别编入研究A组(开窗取胚术)、研究B组(离子刀切除术)和研究C组(套扎切除术)中,各24例。比较3组患者的术前出血量、盆腔手术治疗史、手术用时、住院总时间、术后体温情况及手术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总结三种术式的实施方法及优劣势。结果研究B组中有盆腔手术治疗史的病例数要多于研究C组、研究A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B组的术前出血量要高于其余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A组的手术时长、住院天数要长于其余2组,术中出血量要高于其余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的平均体温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异位妊娠,采取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在选择具体术式时,要以患者的病史、年龄、体征以及经济能力为基础,进行综合考量,以保证充分发挥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的负担。

    作者:任梅;杨海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76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分别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2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护理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是可行的方法,适合普及应用。

    作者:吴林娟;吴丽平;王彩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在妇产科急腹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收治的26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均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妇科急腹症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贾翠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中选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采取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此外,观察组患者另服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持续服用4周;在早期治疗中服用艾司唑仑,每晚1 mg,持续服用1周。对照组的患者则每晚加服艾司唑仑1 mg,持续服用4周。对比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全的基础上,为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建议优先选择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

    作者:刘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分析

    目的: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予以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60例,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未暴露喉返神经,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对比分析2组患者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并探究发生损伤的原因,从而制定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时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2%,对照组为1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避免甲状腺手术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做好喉返神经的暴露和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做到细心操作,确保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邓军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再手术率等与对照组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率与再手术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书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12年-2014年大同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数为11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7/10万。地区分布:大同市11个区县除左云县外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其中以城区发病率高;季节分布: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呈现两个高峰,大的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8月,较小的高峰在10月左右;年龄分布:以1岁~4岁儿童发病率高;性别分布:男690例,占59.9%,女462例,占40.1%,男女比例为1.49∶1;职业分布: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3年间共检测到EV71特异性片段207份,CoxAl6特异性片段338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45份。结论2012年—2014年大同市手足口病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发病高峰集中在6月~8月和10月左右,以l岁~4岁儿童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优势病原体以CoxAl6为主。

    作者:郭卫华;张永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合同制护士离职情况分析及应对举措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合同制护士的离职原因及应对举措。方法调查某基层二级医院自2010年—2015年7月5年多来合同制护士离职情况,分析其离职原因。结果合同制护士具有年龄层次低、入职时间短、未来发展不确定等自身特点,在工作压力大、与正式编制护士存在管理差别及待遇差别等外在条件的激发下,容易造成合同制护士离职现象频繁发生。结论制定择优选拔合同制护士转正式编制的政策,提高合同制护士薪金福利待遇,以及人性化管理等应对措施,对降低合同制护士离职率、稳定护理队伍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率变化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81.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士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施压疮管理流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60例瘫痪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压疮管理流程程序护理,对照组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出院时对每位患者进行皮肤状况评估。结果试验组发生压疮人数为2例,对照组发生压疮人数为10例,试验组压疮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制定压疮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帮助护理人员评估、护理截瘫患者,达到压疮审核、监控、管理一体化,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

    作者:宋志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血栓形成患者56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Barthel指数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潘会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观察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35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175例,接受APN连续性排班模式护理;对照组产妇175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43%,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的8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良好,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孟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尿胆原定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再探讨

    目的:探讨尿胆原定性检测临床意义的新观点。方法通过调查一段时间内尿胆原定性检测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以及尿胆原肠肝循环的特点,综合评价尿胆原检测的价值。结果尿胆原检测的阳性率为3.73%,住院患者的阳性率约是门诊或健康体检者的5倍。结论建议尿胆原定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健康人宜为阴性,阴性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上部位肠梗阻,包括完全阻塞性黄疸的患者;阳性常见于溶血性疾患及肝实质病变,如肝炎,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下部位肠道梗阻的患者。

    作者:路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增强CT及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增强CT以及增强MRI诊断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50例疑诊为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进行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的情况。结果50例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以及病理活检证实,发现病灶共102个,大部分是1.0 cm~3.0 cm;其中增强CT病灶检出率为93.14%,定性准确率为92.16%;增强MRI病灶检出率为94.11%,定性准确率为93.14%;两者比较,增强MRI高于增强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与增强MRI对肝脏良恶性病灶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均定性准确率较高、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凯月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留置导尿时机选择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孕妇留置导尿管的佳时机。方法选择行剖宫产孕妇50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0例。对照组孕妇在病房送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在病床进行留置导尿,试验组孕妇在手术室施行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由巡回护士在麻醉药显效期间进行留置导尿。比较2组孕妇导尿前后紧张、疼痛不适及对留置导尿操作满意情况。结果2组孕妇留置导尿时紧张、疼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留置导尿操作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孕妇在手术室施行麻醉起效后行导尿术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脐切口与脐周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经脐切口与脐周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8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脐切口入路,试验组患者经脐周切口入路。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平均VAS评分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伤口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脐切口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切口满意度。

    作者:黄箕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015年收治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并具有完整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的患者共126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中,病灶大小以8 mm~15 mm为主并集中在右肺上,病灶内部主要以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为主;增强CT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的有34例,病灶不均匀强化的有92例。结论多排螺旋CT技术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技术。

    作者:范德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合并感染分为观察组(合并感染病)与对照组(未合并感染),检测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并分别在2组患者入院不同时间检测其PCT水平。结果观察组CRP与WBC计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天其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7天、第14天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防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尤慧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