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分析

邓军奇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损伤, 探究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予以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60例,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未暴露喉返神经,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对比分析2组患者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并探究发生损伤的原因,从而制定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时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2%,对照组为1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避免甲状腺手术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做好喉返神经的暴露和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做到细心操作,确保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的效果。方法入选本研究的对象均是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共7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干预组(n=37)。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施予针对性且合理化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可加深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其治疗护理配合度和满意度,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杨红;樊卫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使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3年6月因绞窄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8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生长抑素)40例和对照组(未使用生长抑素)42例,对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装置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装置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期并发症预防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作者:李剑钢;李映辉;郭宝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我站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探讨有效的无偿献血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提高用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125620份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结果3年间不合格血液标本3921份(3.13%),造成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ALT偏高,3年间因其偏高报废血液1653份(1.32%),HBsAg、抗-HCV、抗-HIV、抗-TP 各占575份(0.46%)、665份(0.53%)、224份(0.18%)、804份(0.64%)。结论要确保临床用血液的质和量,须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对无偿献血者做好献血前健康征询,能够合理利用和保障血源,严格执行筛查工作,从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张琴;朱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12年-2014年大同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数为11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7/10万。地区分布:大同市11个区县除左云县外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其中以城区发病率高;季节分布: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呈现两个高峰,大的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8月,较小的高峰在10月左右;年龄分布:以1岁~4岁儿童发病率高;性别分布:男690例,占59.9%,女462例,占40.1%,男女比例为1.49∶1;职业分布: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3年间共检测到EV71特异性片段207份,CoxAl6特异性片段338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45份。结论2012年—2014年大同市手足口病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发病高峰集中在6月~8月和10月左右,以l岁~4岁儿童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优势病原体以CoxAl6为主。

    作者:郭卫华;张永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观察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35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175例,接受APN连续性排班模式护理;对照组产妇175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43%,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的8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良好,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孟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例出现恶心、腹部不适;对照组2例出现恶心、腹胀,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培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施压疮管理流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60例瘫痪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压疮管理流程程序护理,对照组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出院时对每位患者进行皮肤状况评估。结果试验组发生压疮人数为2例,对照组发生压疮人数为10例,试验组压疮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制定压疮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帮助护理人员评估、护理截瘫患者,达到压疮审核、监控、管理一体化,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

    作者:宋志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血脂情况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35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健康查体者142例,并将每组分成不同年龄段,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年龄小于50岁主要表现为TG、LDL-C、VLDL-C增高。在50岁~70岁时主要表现TG、LP(a)、LDL-C升高,在年龄大于70岁时主要表现为LP(a)升高。年龄小于70岁时表现为HDL-C、ApoA1、ApoA1/B低于对照组,大于70岁时主要为ApoA1、ApoA1/B低于对照组。结论年龄小于70岁的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主要以TG、LDL-C升高为主,在年龄大于70岁时主要表现为LP(a)升高。

    作者:王印伟;刘学威;李小娥;李玉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三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究三种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中抽取72例,按照所用术式的不同将其分别编入研究A组(开窗取胚术)、研究B组(离子刀切除术)和研究C组(套扎切除术)中,各24例。比较3组患者的术前出血量、盆腔手术治疗史、手术用时、住院总时间、术后体温情况及手术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总结三种术式的实施方法及优劣势。结果研究B组中有盆腔手术治疗史的病例数要多于研究C组、研究A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B组的术前出血量要高于其余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A组的手术时长、住院天数要长于其余2组,术中出血量要高于其余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的平均体温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异位妊娠,采取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在选择具体术式时,要以患者的病史、年龄、体征以及经济能力为基础,进行综合考量,以保证充分发挥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的负担。

    作者:任梅;杨海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弄舌”的中医辨证论治

    “弄舌”是指患者将舌头频频伸出口外,又立即收回,上下左右伸缩不停,状如舌舐。临床上多以症状名之,而少以病证论之,多见于小儿及年老者,而以1岁~3岁小儿多见[1]。西医对本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医籍多称本病为“吐舌”、“舒舌”,《医宗金鉴》《辨舌指南》中把舌头伸出口外而又舒缓回收称为“吐舌”,舌头微微露出口外而随即快速收回者称为“弄舌”。临床上两种病的病因病机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都应该属于“弄舌”的范畴,临证分型多见于心脾积热、脾肾虚热和痫证。从近年来的报道来看,老年患者多以针、药医之[2],小儿则多以推拿治之[3]。本文欲对小儿“弄舌”之证候、辨证、治法、方药、推拿等进行分型论治,以期有益临床,提高疗效。

    作者:张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感染是新生儿死亡常见病因,保守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60万例新生儿死于感染[1]。新生儿脐部感染是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达21.7%,其中约有8%~9%为重度感染。脐部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因,约占66%~87%[2]。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主要联系纽带,新生儿出生后,脐带需被结扎,但脐部仍处于一段时间开放状态,为病原菌入侵定植创造了条件,若处置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感染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做好脐部护理一直是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熊金月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概况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为临床常见危重疾病,中医无本病名,结合临床所表现的腰酸肢乏、口中秽味、五心烦燥、恶心呕吐、厥热胜复等症状,多数中医学家认为其属于古典文献中的“虚劳”“肾风”“水肿”“癃闭”“关格”“溺毒”等病证范畴。CRF起病隐匿,病患发现时多已是终末期,西医药物透析副反应大,肾脏移植术价格昂贵且资源有限。因此,中医作为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推迟尿毒症发生的治疗手段,仍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内治及外治三个方面,就近年来不同医家的中医治疗见解进行概述。

    作者:蒙裕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子宫瘢痕妊娠的手术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随机选取68例子宫瘢痕妊娠者,在患者自愿情况下,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2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阴道平均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有效及系统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效果、改善护理满意度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柳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合并感染分为观察组(合并感染病)与对照组(未合并感染),检测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并分别在2组患者入院不同时间检测其PCT水平。结果观察组CRP与WBC计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天其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7天、第14天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防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尤慧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淑蓉;崔爱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在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采用微波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传统组(48例,行常规护理)和干预组(48例,行优质护理),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青青;章桂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给予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相应的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经我院诊断为锁骨骨折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总结并讨论其临床效果。结果在钢板内固定术结合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的共同作用下,55例锁骨骨折的患者中54例患者康复良好,1例患者恢复状况一般。结论给予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晋军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FNA组和对照组, PFNA组行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术中失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DHS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以降栓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7例,有效率为64%,治愈率为50%;观察组50例患者中,痊愈34例,显效10例,有效率为88%,治愈率为68%,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4.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结合治疗脑血栓,不仅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优于单一的奥扎格雷钠治疗,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金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50例经皮椎间孔镜切除椎间盘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效果,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腰腿痛症状均减轻,住院时间缩短为7 d~10 d,住院费用降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人性化的疼痛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及个体化的功能锻炼,对患者手术成功及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魏秦;雷岳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