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英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放疗后睡眠障碍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影响肿瘤放疗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疼痛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放疗因素、情绪因素。2组患者护理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PSQI评分较对照组优良(P<0.05);而对照组护理后PSQI评分与其护理前评分相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肿瘤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极佳,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7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7例,采用戈舍瑞林进行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安宫黄体酮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琳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医院作为向广大群众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机构,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患者和伤员,也包括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以及完全健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有敬业精神,良好的修养及心理素质是敬业精神的重要体现。护理人员作为和患者接触多的人员,尤其要注重外在的形象,良好的形象要靠内在的修养和心理素质来展现。因此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护理人员形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一直是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秀花;李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22例,采用手术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术前均存在尿失禁,合并尿频16例,排尿困难18例;术后尿失禁2例,合并尿频6例,排尿困难3例。术前22例患者顺应性(3.896±3.025)mL/cm H2O、大膀胱容量(140.36±43.88)mL、有效膀胱容量(106.23±35.78)mL,术后顺应性(7.536±3.586)mL/cm H2O、大膀胱容量(265.33±85.29)mL、有效膀胱容量(236.78±84.66)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同时联合康复训练对提高手术效果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东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行血液透析(H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25例透析患者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观察2组经不同的方式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延长血液透析时间、血液透析期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血液透析时间延长,对护理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护理满意度,是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理想护理措施。
作者:段淑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对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方法选取50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均为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集,回顾在分析过程中对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本次选取的血液生化检验标本50例,其中5例标本不合格,占10%,分析不合格原因:血液标本保存不当导致1例,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当1例,标本采集方法不当3例。结论采集标本的方法、设置的血量和抗凝剂比例、保存血液标本的方法均会影响检验结果,需充分重视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获取准确的结果,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解晨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9月在我科诊治的5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者31例设为A组,行锁定钢板固定术者28例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崔海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6例小儿肠炎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与对照组(蒙脱石散+阿莫西林颗粒)。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2/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肠炎采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的内涵及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方法以180份中药处方为分析研究对象,对中药调剂进行处方分析,观察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内容疏忽、中药配伍禁忌、用药剂量和用法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率。结果中药调剂未出现药物配伍禁忌、药物剂量和用法错误、用药合理性问题;仅出现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漏写给药剂量),告知开具处方医师后及时纠正,未引起用药错误问题。结论中药调剂中进行处方分析可及时发现并改正处方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人为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还能为中药调制做好准备,提高药物疗效,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水床式鸟巢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符合条件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置培养箱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水床式鸟巢护理方法,观察记录2组早产儿住院第7天及第14天的自行摄奶量、体重,体温差、呼吸暂停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住院第7天及第14天的早产儿自行摄奶量的增加、体重的增长,体温差的减小及住院时间的缩短均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床式鸟巢护理有利于早产儿自行摄奶量增加,促进体重增长,减小体温波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彩梅;曾秋月;莫国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支架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共8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术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红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2WI上出现不均匀低信号条索影有12例,子宫肌层变薄的有6例,子宫与胎盘的交界线(T2WI为低信号)信号缺失有10例,DWI像中高信号的胎盘突入相对低信号的子宫肌壁有6例。结论 MRI在胎盘植入的诊断上具有优越性,子宫与胎盘的交界线信号缺失,T2WI图像上不均匀信号减低,子宫肌层变薄,DWI图像上高信号的胎盘植入子宫肌层是诊断胎盘植入的重要征象。
作者:董非;张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附件扭转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为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扭转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蒂扭转大部分(95.2%)超声可以明确诊断;另外对5例由卵巢囊性病变引起的扭转在第一时间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后疼痛明显减轻,4例经对症治疗后出院。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诊断附件扭转,扭转时所致附件水肿增粗及卵巢的病变特征,是诊断的有力依据,而超声引导下对囊性病变进行抽液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供临床参考使用。
作者:李瑛琪;贺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患者中抽选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术后Bolher角与Gissane角以及足部功能评分。结果手术后试验组的Bolher角明显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能减小损伤,且可以将跟骨关节面直接暴露出来,有利于骨折的复位;此外,克氏针固定对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操作起来较为简单,能减少患者Ⅱ期复位时的丢失。
作者:邵旭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通过曲美他嗪联合阿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发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5.5±1.1)次/周,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2±1.3)次/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持续发作时间为(1.9±0.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1.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绞痛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合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用于术后1年内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术后1年内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研究组35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2组宫颈成熟度,宫缩发动时间,宫缩发动至妊娠物排出时间,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及软产道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成熟度优于对照组,宫缩发动和妊娠物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年内瘢痕子宫中期妊娠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飞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实习的儿科护生60名作为试验组,实施情境反思学习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儿科实习的护生40名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差距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境反思学习法通过建立疾病情景,增强理解能力,以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护生的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实践教学效果。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分别使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2%,两项指标对比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胺碘酮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律不齐等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鹏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2组同时进行彩超多普勒检测,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病患下肢动脉硬化率、一半以上血管狭窄、血管闭塞以及血栓发生概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显著,对其预防具有很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井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随着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小腿严重毁损伤不断增加。此种损伤多由高能量、高速度、强暴力所造成的,表现为伤口严重污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肌肉绞榨挫灭、粉碎性骨折等,按Gustilo分型属ⅢB型~ⅢC型,往往预后很差[1]。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失,严重神经、血管、肌肉毁损,感染、骨缺损、截肢以及反复手术等棘手问题是临床治疗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仍然是当今创伤外科医生颇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作者:梁子聪;胡建山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