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杨健;郝辉

关键词:乳腺癌, 微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临床意义, 检测方法
摘要: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术后复发和转移,而乳腺癌在肿瘤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发生了转移,在乳腺癌外周血中发现肿瘤细胞,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循环肿瘤细胞已经被证明是转移性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然而,新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在早期乳腺癌中亦可提示预后不良。目前,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主要由富集分离法和分析鉴定法两部分组成,应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以提高检测效率。探索循环肿瘤细胞与乳腺癌的关系,有助于乳腺癌早期检测及合理治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门诊换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门诊换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期间180例门诊换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护理,观察组实施下列心理护理:创造舒适环境、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结果观察组SDS评分(34.34±9.23)、SAS评分(33.28±8.98),低于于对照组的(42.29±10.33)、(41.27±11.21),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或消除换药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使其主动配合从而缩短病程,减少换药次数,尽早康复。

    作者:顾美云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综合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手术(VATS),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费用更少,住院时间更短(P<0.01)。结论循证护理对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玉珍;饶菊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阴式子宫全切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给予A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给予B组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给予子宫全切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安志强;王海强;李秀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急性踝关节损伤X线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X线诊断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临床高度怀疑为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渥太华踝关节准则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以X线检查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正确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X线诊断急性踝关节损伤,可较准确地判定患者是否出现关节脱位或骨折症状,具有无创、安全、准确性高等优势,有很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余钟楠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9例AM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是AMCH发生的主要原因,出血灶既可在一侧,也可在双侧;既可在幕上,也可在幕下。结论 AMCH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却很高,应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病因及出血量的不同而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张洪波;尤群生;陈冬霞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地方性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思路与发展策略探讨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其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了新的启发与契机。面对新形势,地方性医学院校应该根据临床医学的学科特点,适当引入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元素,客观自评,合理定位,突出地方特色,以市场为主导,以学生就业为第一价值取向,彰显时代特色,不断革新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多元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陈根云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310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住院患者,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RDW逐渐升高,双支和3支病变组RDW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DW是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以RDW中位数将所有病例分为RDW<13.15%组和RDW>13.15%组,比较2组患者Gensin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RDW>13.15%组Gensini评分高。结论 RDW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其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方存明;黄政;胡学俊;马小林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汇科HK-2003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偏差评估

    目的:对比汇科HK-2003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与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钾、钠、氯结果,评估其偏差大小。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EP9-A2要求,临床工作中每天随机抽取10份新鲜血清标本,分别用两仪器检测其K+、Na+、Cl-含量,连续5 d,记录检验结果,对两仪器进行偏差评估。结果在对比试验中,两仪器所测结果基本一致,配对检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K-2003电解质分析仪与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仪电解质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王长海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面部除螨产品的人群认知及市场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人群对面部蠕形螨感染和除螨产品的认知及面部除螨产品的市场现状,为蠕形螨病防治和面部除螨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调查576人(在校大学生392人,社会人群184人)对面部蠕形螨感染和面部除螨产品的认知。通过走访实体店和访问大型购物网站调查除螨产品的品牌、价格、生产厂家、主要成分、功效和使用方法等。结果576人中,面部蠕形螨相关的知晓率为5.38%~67.53%不等,对面部除螨产品的知晓率为6.60%~79.86%不等,其中大学生人群和社会人群对于不同问题的认知略有差异。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50种除螨产品的调查发现主流品牌是肤美灵、满婷和曲博士等;产品中常见抑螨成分有植物抑螨素、茶树油、蛇床子等;94.00%的产品适用于各种类型皮肤;价格在16~30元的产品多占34.00%;霜类产品多占40.00%;所有产品标注功效除了除螨功效外均兼有美白、控油等其他功效;有卫生或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占74.00%。结论人群对蠕形螨感染和面部除螨产品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以利于蠕形螨病防治。面部除螨产品市场潜力较大,但仍需进一步科学研发和规范管理。

    作者:王子文;田晔;方鸿;姚孝玲;段永池;姚爱霞;刘东升;段宗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方法自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5例,23岁~59岁的中青年患者55例。入院2 d后,对患者实施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标准),统计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在住院2周后,调查统计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的情况。结果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27%,营养不足率33.64%,且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使用率为18.18%,肠外营养使用率为41.82%,老年患者肠内外营养使用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作者:韩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7例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机理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对其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6 h内CT血肿有不同程度减少,24 h内2例完全消散,72 h内3例消散。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与脑脊液的稀释作用及血肿的再分布有关。

    作者:刘建忠;刘海林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贲门癌的研究概况和预防

    贲门癌的定义目前还缺乏统一标准,主要指原发于或主要占据胃-食管交界线以下3 cm范围内的癌[1]。日本将其归列为胃癌的一个类型,其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肿瘤的新分类提出食管-胃交界(OGJ)腺癌这一新概念,指的是骑跨于食管和胃交界处的腺癌。跨越了食管-胃交界的腺癌,不管肿瘤的主体是在食管还是在胃,都称之为食管-胃交界腺癌,完全位于食管-胃交界上方的属于食管癌,完全位于食管-胃交界下方的则属于胃癌。

    作者:谢海健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B超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B超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与病理类型进行详细对比。结果纳入研究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B 超的诊断准确率为88.14%;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B超诊断准确率为100.00%;甲状腺腺瘤患者的B超诊断准确率为86.67%;甲状腺癌患者的B超诊断准确率为25.00%。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的诊疗过程,应首先详细了解病史,并首选结合B超检查,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施政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白内障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后疼痛的具体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主诉眼痛的患者86例,予疼痛评分,分析疼痛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疼痛症状减轻。结论针对白内障患者术后疼痛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俞密花;唐小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浅析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汇总。结果120例外科患者中共发生30例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率为25%。结论由于外科护理属于一项长期的工作,因而会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外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从而提高外科护理质量。

    作者:刘艳;阮凌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医院风险管理探析

    1背景1.1医院情况介绍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办于1925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公立医院,是昆山市历史悠久、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医教研中心。医院拥有一院三区,总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16.9万m2,设置床位1500张。全院拥有员工2000余名,设有27个临床专科、33个病区、7个医技科室。2012年医院成立了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协调工作。由一把手院长担任主任,其他班子领导担任副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大科主任担任组员。委员会下设工作办公室,地点设在质控办,日常工作由医院质控办负责。2013年医院修订并完成了医院工作制度汇编,详实记录了医院各科室工作制度80余条。

    作者:李翀;王丹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我院2014年食管癌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食管癌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158份食管癌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医嘱,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包括药品的种类、用药时间、用量、疗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100%,联合用药比例85.5%;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84.9%,平均3 d;术前30 min预防用抗菌药物100%;手术超过3 h无追加用抗菌药物记录;术后预防用抗菌药物100%,平均9 d。结论食管癌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从本次分析基本合理,但样本量还需扩大,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证明。以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仕春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血清GGT及与转氨酶比值在肝癌与肝硬化的差别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与转氨酶的比值在肝硬化与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ALT、AST、GGT检测,并计算(ALT+AST)/GGT比值。结果肝硬化组中GGT不高,但AST高,比值高;肝癌组中GGT高,但其比值不高。结论检测血清GGT值及其与转氨酶比值在肝硬化、肝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傅春花;陈爱静;杨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新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儿科住院患者进行日常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前言、主体及结束三部分,前言来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和答卷的要求等内容。调查问卷结束语简短对被调查者表示感谢。主体内容部分既保证是患者、家属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又能够真实反映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保证问卷调查工作的时效性。结果我们采用日反馈预处理、月统计分析、年总结汇总的方式对于所有调查问卷进行处理。通过对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改进和合理应用,能及时有效地评估与反馈各项护理工作服务质量[黄桂玲.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8(18):47-48.]。结论将新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发放纳入日常护理管理工作程序,有利于持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误诊分析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亦称嗜酸性胃肠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肠炎。其临床症状多有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发热或特殊食物过敏史等。实验室检查:大多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本病一般好发于30~60岁人群,男女都可发病,现有文献报道并不多见;14岁以下儿童的发病更是罕见,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运;闻勤生;徐颢 刊期: 2015年第2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