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探析

谢忠华;罗秋兰;黄月红

关键词:脑梗死, 老年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 通过对医院领导、科室主任等管理层和医务人员进行访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对该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发现,薪酬及分配制度方面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低,工作压力和培训晋升方面的满意度也有待提高. 结论建立良好的薪酬分配制度,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员工缓解压力,加强医院正面宣传,提升社会形象,增加青年医务人员培训和晋升的机会,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作者:张利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优点及护理

    前列腺电切术(TUR)的优点很多,比较其他方法来说这种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近年来比较受欢迎.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仪器也越来越精密,这种疗法的优点会更加突出. 本文对其优点和临床护理探讨如下.1 优点1.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法无需开放手术, 患者身上不留伤痕,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在无菌操作下医生将电切镜插入尿道进入前列腺组织即可施行手术, 无需切开皮肤各层组织,术后无瘢痕,患者易接受,大大减少痛苦.

    作者:苏坤;李员员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浅谈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肠内营养(EN)是指经胃肠道采用口服或管饲方式将特殊制备的营养物质送入患者体内,为机体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是胃肠功能正常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首选的治疗手段.我们知道,胃肠道是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器官,也是人体大的免疫器官. 在消化道具有一定功能的情况下,应用肠内营养不仅能取得与肠外营养相似的营养支持效果,同时可以避免长期完全肠外营养造成的胃肠功能障碍、胃黏膜屏障作用降低、肠道菌群移位等不良反应,减少肠源性感染.

    作者:宁洁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以肾自发破裂为首发表现的绒癌肾转移2例报告

    原发性绒毛膜癌为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女性.原发性多见于生殖系统,绒毛膜癌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转移,以肺、阴道、脑转移多见,肾转移比较罕见. 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2例以肾自发破裂为首发表现的绒癌肾转移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平稳,现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避免误诊.

    作者:朱亚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2组,每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非锁定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55.56%,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 88.89%,2 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效果较好,骨折部位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行斌斌;贾本让;郭宇宁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重症肺水肿采用规范方案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水肿采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60例老年重症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对老年人的规范方案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患者肺水肿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38.1±1.7)min,对照组患者肺水肿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148.5±5.8)min,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死率为13.3%(4/30),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40%(12/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水肿采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为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178例社区护理干预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措施,结合社区护理的实际情况,寻求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78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经社区护理后1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压等明显优于护理前, 血糖得到基本控制的患者有169例,在护理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仅2例.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还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曹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确定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笑红;赵师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40例大咯血住院患者,血管造影明确支气管动脉异常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随访6个月.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均存在支气管动脉异常并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38例立即停止咯血, 术后随访6个月,40例患者中显效3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无严重栓塞术后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的有效方法,即刻止血率高,近期疗效肯定,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谭红霞;张家洪;周洋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咳嗽48例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证属风寒客表门诊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同时加强常规健康教育;治疗组:取大椎、肺腧、脾腧、膈腧进行拔罐,留罐10 min~15 min,前3日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同时进行中医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 拔罐治疗组患儿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咳嗽有明显效果,可明显提高治疗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作者:孔凡平;卞玉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2002年和2012年阳泉市郊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趋势调查

    目的 调查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趋势,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2002年—2012年间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阳泉市郊区3~5个调查点,对3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并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常住人口的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蠕虫卵,透明胶带纸肛拭法查学龄前儿童蛲虫卵的污染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共调查2 011人,2012年调查了1 229人,其中2002年常住人口土源性线虫感染率0.72%,且2012年常住人口尚未见检出蛔虫、鞭虫、钩虫等土源性线虫,10年间感染率呈下降趋势.而学龄前儿童的蛲虫感染率也从15.21%下降到0.58%,10年间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与山西省2001年—2004年以及2011年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相比,阳泉市郊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较轻.

    作者:荆小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慢性胃炎68例观察

    目的 探讨以祖国医学为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西药治疗中老年难治性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老年科门诊就诊治疗的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与纯西医胃炎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观察各自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中老年人慢性胃炎的治愈率.

    作者:谢艳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谢忠华;罗秋兰;黄月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居家临终关怀的护理干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延伸,医护人员已走进社区,社区护理工作得到不断拓展,其中包括居家临终关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疾病谱、死亡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年人相关的慢性疾病和恶性疾病数量大幅度增高,死亡过程延长,社区临终患者数量不断上升,因此居家临终关怀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居家临终关怀通过对临终患者采取死亡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姑息护理、多元文化护理、濒死期护理及善后护理,可使临终患者在生命的后阶段舒适、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减轻其身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痛苦,同时也使其亲属的身心得到保护.

    作者:张红梅;郭庆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在肝脏、小肠、肾脏及胰腺等组织细胞中表达. 近年来研究发现,尿L-FABP在人类肾脏近端小管细胞质中表达,对肾小管间质损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 急性肾损伤及肾脏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本文就L-FABP的功能以及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庄肃新;欧海青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守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9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80例冠心病室性心率不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使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66%, 对照组为14.44%,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郭学斌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浅谈如何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满意度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方式对院前急救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救护车到达现场速度、服务态度、急救措施、急救设备、医患沟通、医疗收费等. 结果 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院前急救患者的满意度为85.35%,2013年6月—2014年6月院前急救患者的满意度为93.76%.结论 及时出车、保证院内外信息的无缝隙连接、完善急救车内的急救仪器和设备、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注重转运环节的管理、规范院前急救记录,是提高院前急救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作者:冯晚兰;曹翠红;李彦玲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血友病A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友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友病症状消失时间和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朱英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分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分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初诊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伊班膦酸钠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各21例,2组患者均联合TCD (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观察2组骨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用药第2周时伊班膦酸钠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高于帕米膦酸二钠组的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伊班膦酸钠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帕米膦酸二钠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班膦酸钠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胃肠道反应等. 结论 在相同联合化疗基础上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疼痛早期疗效略优于帕米膦酸二钠,两者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文义;牛俊杰;崔晓萍;李俊芳;彭英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