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张利

关键词:基层医院, 医务人员, 工作满意度,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 通过对医院领导、科室主任等管理层和医务人员进行访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对该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发现,薪酬及分配制度方面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低,工作压力和培训晋升方面的满意度也有待提高. 结论建立良好的薪酬分配制度,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员工缓解压力,加强医院正面宣传,提升社会形象,增加青年医务人员培训和晋升的机会,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脏超声诊断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行肝脏超声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经肝脏超声诊断发现:肝癌10例,其中左前叶与右后叶各5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转移性,7例为原发性;肝血管瘤12例,并经螺旋CT检查证实,肿瘤体积在3 mm×4 mm~46 mm×72 mm间;脂肪肝28例,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15例、9例、4例;肝囊肿14例,其中左叶与右叶分别为8例、6例;肝脓肿6例,左叶与右叶各为3例. 结论 应用肝脏超声诊断技术可明显提升临床相关肝脏疾病的诊断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宝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哺乳期妇女骨折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哺乳期妇女发生骨折的原因. 方法对24例哺乳期妇女骨折病例进行骨密度及血清钙的测定,对其哺乳期间的饮食、活动规律、哺乳情况及受伤过程进行全面调查并综合分析. 结果 24例哺乳期妇女骨密度测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血清钙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 哺乳期妇女如果不能合理膳食、科学锻炼,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由此更易引发骨折.

    作者:王建辉;曲智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浅谈如何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满意度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方式对院前急救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救护车到达现场速度、服务态度、急救措施、急救设备、医患沟通、医疗收费等. 结果 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院前急救患者的满意度为85.35%,2013年6月—2014年6月院前急救患者的满意度为93.76%.结论 及时出车、保证院内外信息的无缝隙连接、完善急救车内的急救仪器和设备、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注重转运环节的管理、规范院前急救记录,是提高院前急救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作者:冯晚兰;曹翠红;李彦玲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确定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笑红;赵师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守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慢性胃炎68例观察

    目的 探讨以祖国医学为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西药治疗中老年难治性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老年科门诊就诊治疗的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与纯西医胃炎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观察各自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中老年人慢性胃炎的治愈率.

    作者:谢艳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178例社区护理干预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措施,结合社区护理的实际情况,寻求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78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经社区护理后1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压等明显优于护理前, 血糖得到基本控制的患者有169例,在护理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仅2例.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还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曹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对113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其中皮瓣坏死12例,占10.61%;皮下积液11例,占9.73%;上肢水肿8例,占7.08%;切口感染3例,占2.65%. 所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或治愈. 结论 术前切口的合理设计;术中减少组织损伤,适当加压包扎;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合理使用抗菌药和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这都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生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基层医院夜班护理缺陷与防范对策

    目的 分析夜班护理缺陷常见原因, 探讨防范对策,以提高夜班护理质量,保障夜班护理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妇产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手术室、儿科、急诊科发生的62例夜班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2例夜班护理缺陷中,主观上的缺陷,查对差错占主要因素;客观上缺陷是夜班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结论 护士长要合理排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护士长夜查房,夜班护士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提高夜班护理质量.

    作者:石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居家临终关怀的护理干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延伸,医护人员已走进社区,社区护理工作得到不断拓展,其中包括居家临终关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疾病谱、死亡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年人相关的慢性疾病和恶性疾病数量大幅度增高,死亡过程延长,社区临终患者数量不断上升,因此居家临终关怀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居家临终关怀通过对临终患者采取死亡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姑息护理、多元文化护理、濒死期护理及善后护理,可使临终患者在生命的后阶段舒适、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减轻其身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痛苦,同时也使其亲属的身心得到保护.

    作者:张红梅;郭庆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谢忠华;罗秋兰;黄月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2组,每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非锁定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55.56%,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 88.89%,2 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效果较好,骨折部位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行斌斌;贾本让;郭宇宁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 通过对医院领导、科室主任等管理层和医务人员进行访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对该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发现,薪酬及分配制度方面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低,工作压力和培训晋升方面的满意度也有待提高. 结论建立良好的薪酬分配制度,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员工缓解压力,加强医院正面宣传,提升社会形象,增加青年医务人员培训和晋升的机会,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作者:张利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分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分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初诊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伊班膦酸钠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各21例,2组患者均联合TCD (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观察2组骨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用药第2周时伊班膦酸钠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高于帕米膦酸二钠组的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伊班膦酸钠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帕米膦酸二钠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班膦酸钠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胃肠道反应等. 结论 在相同联合化疗基础上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疼痛早期疗效略优于帕米膦酸二钠,两者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文义;牛俊杰;崔晓萍;李俊芳;彭英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监测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探讨PCT在脓毒症发病中的预警作用.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恶性肿瘤及慢性肝肾功能衰竭患者;年龄在40岁~80岁,平均年龄64.87岁;根据患者PCT是否增高分为PCT增高组及PCT正常组. 研究PCT与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等的相关性. 结果 与PCT正常组相比,PCT增高组血小板明显下降(P<0.05),白细胞明显增高(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PCT与血小板存在负相关,可用于脓毒症发病预警.

    作者:梁小慧;令狐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优点及护理

    前列腺电切术(TUR)的优点很多,比较其他方法来说这种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近年来比较受欢迎.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仪器也越来越精密,这种疗法的优点会更加突出. 本文对其优点和临床护理探讨如下.1 优点1.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法无需开放手术, 患者身上不留伤痕,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在无菌操作下医生将电切镜插入尿道进入前列腺组织即可施行手术, 无需切开皮肤各层组织,术后无瘢痕,患者易接受,大大减少痛苦.

    作者:苏坤;李员员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冠心病患者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总优秀率为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满意度为93.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通过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较常规护理方式更佳,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作者:殷冬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在肝脏、小肠、肾脏及胰腺等组织细胞中表达. 近年来研究发现,尿L-FABP在人类肾脏近端小管细胞质中表达,对肾小管间质损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 急性肾损伤及肾脏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本文就L-FABP的功能以及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庄肃新;欧海青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肝胆结石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术中、术后相关治疗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能够有效缩短手术之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肝胆结石患者而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柳艳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应用效果初探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设为观察组,应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2012年4月—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行脑卒中常规护理.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NIHSS、BI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NIHSS、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水平、 生活自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根据基层医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继续深入研究其适用模式并加以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孙青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