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Ⅰ期缝合26例临床应用分析

谢军锋;庞克斌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缝合, Ⅰ期
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有选择性地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Ⅰ期缝合胆总管2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6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60 min~170 min,出血量10~100 mL,住院时间10 d~14 d,无胆瘘及再次手术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诊6个月~2年,无胆总管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的前提下,胆总管探查术后Ⅰ期缝合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可行。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血脂代谢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和病程对血脂的影响,并观察甲亢患者治疗后血脂谱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甲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在初诊和药物治疗2个月后检测各组甲状腺功能与血脂水平。通过病史回顾的方法估计病程时间。结果重度甲亢组和中度甲亢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甲亢可引起血脂降低,随甲亢程度加重血脂降低明显,经治疗后,甲亢病情好转血脂逐渐恢复,血脂可先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李京丽;李昭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多器官损害的探讨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损害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造成多器官损害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儿中消化系统受损率高,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与血液系统,同时还有皮肤、肌肉关节及神经系统。经相应治疗后患儿均痊愈,无后遗症,退热时间平均为(6.67±1.23)d,住院时间平均为(11.51±2.18)d。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发多器官损害,给予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发挥佳治疗效果,大幅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魏俊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下肢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并记录治疗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入室前,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5 min、15 min后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桂福鑫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输卵管复通与异位妊娠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后输卵管复通与异位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51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异位妊娠位置和复通情况。结果51例异位妊娠患者中,壶腹部着床22例(43.1%),峡部着床17例(33.3%),伞端着床12例(23.5%)。管腔再通患者38例(74.5%),新生伞及其他情况者13例(25.5%)。异位妊娠发生时间在输卵管结扎术后1年~9年,平均时间(3.1±1.3)年,其中1年~3年患者17例(33.3%),4年~6年患者25例(49.0%),7年~9年患者9例(17.6%)。结论合理手术操作,避免输卵管复通可以有效降低异位妊娠发生率。

    作者:张思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超高倍显微镜成像系统联合四联卡检测阴道分泌物的优越性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镜成像系统联合阴道分泌物四联卡检测阴道分泌物的优越性。方法湿片在显微镜下直接镜检滴虫,革兰染色镜检真菌、线索细胞。结果408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加德纳杆菌感染880例(21.57%)、真菌感染850例(20.83%)、滴虫感染160例(3.92%)、合并感染188例(4.61%)。阴道分泌物四联卡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和pH值变化。细菌性阴道炎(BV)诊断阳性率达23.53%,阴道炎57.4%,阴道微生态遭破坏18.77%。结论超高倍显微镜成像系统联合阴道分泌物四联卡检测阴道分泌物,可相互补充,对于妇女阴道疾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刘姣;王炳云;王炳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单独应用丹红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BI评分和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用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65例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心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5例未合并肺部感染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作为参考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的回归分析对肺部感染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结果观察组高龄、伴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卧床均多与参考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是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肺部感染均消失,治愈率100%。结论高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及长期卧床是导致心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贾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Lisfranc关节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0月收治的8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给予患者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应用Maryland功能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80例患者中优42例,良22例,尚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80.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其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复位部的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勇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6例,给予2组患者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中药药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复发率低,可推广使用。

    作者:廉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纠纷病案封存方式及流程的分析

    目的:探讨封存病案的方式及流程,以达到依法、按流程封存病案的目的。方法对我院发生的关于医疗纠纷所封存的病案进行资料采集,讨论我院封存病案的方案是否合理。在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中对病案封存的认识,讨论封存病案的佳方式及流程。结果医疗纠纷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其造成的封存病案数量也随之增加。对纠纷病案封存要高度重视,改进方式优化流程,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并保护医疗主体。结论《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没有对封存病案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以病案封存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医疗机构加强封存病案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

    作者:赵文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降血脂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脂质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脂质异常进行调节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改善脂质异常状况除了进行饮食调节之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降血脂药物。降血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胆酸螯合剂类药物等,其在作用机制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往往可以相互补充,在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调节脂质异常。本文分别对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作出总结。

    作者:盖敏敏;盖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涂敷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鑫金品)促进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58例宫颈病变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28例。对照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常规填塞碘伏纱布,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涂敷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共治疗7d。观察2组术后阴道出血、脱痂出血、流液和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93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愈45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71.9%,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量、流血时间及渗液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对促进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修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惠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异位妊娠诊断中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60例,甲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乙组采用阴道超声检查,丙组采用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对比3组诊断结果。结果丙组阳性确诊率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乙组阳性确诊率显著高于甲组,相对稳定型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甲组。结论在异位妊娠诊断中阴道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而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促使异位妊娠阳性确诊率大幅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康武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热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发热症状的比例,鉴别发热的原因,探讨ACOP发热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例ACOP住院患者,对其发热情况、预后、抗生素的使用及血常规检查等资料表格化登记,随后进行统一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热组及无发热组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同时比较不同发热组及无发热组间的2周病死率。结果202例ACOP患者中无发热者114例(56.4%),入院后48 h内发热者88例(43.6%);发热组白细胞升高比率明显高于无发热组(P<0.05);发热组(≥38.1℃)2周病死率分别明显高于发热组(37.2~38℃)及无发热组(P<0.05),而发热组(37.2~38℃)2周病死率与无发热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发热是ACOP常见的伴随症状,引起ACOP患者发热的原因多样,需仔细鉴别,以减少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中度以上发热是ACOP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其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月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输液不良事件20例原因分析与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然而在输液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院2013年8月上旬,8个科室上报了20例输液反应不良事件,均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对此事件我院非常重视,院感管理科、护理部、医务科、药剂科等多部门联合,共同查找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作者:刘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5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宣讲精神卫生知识、心理疏导、就医指导、康复训练以及就业指导等内容。对规范管理前和规范管理后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规范化管理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效率以及社会参与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已确诊高血压患者共计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取动态心动图、无创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左室功能以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昼夜节律消失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应增加,且伴有左室功能减退。结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患者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功能减退可能是其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马培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肺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16例影像学分析

    肺炎性假瘤的本质为增生性炎症,由多种细胞组成并由纤维化、增生的组织形成一个肿瘤样团块,故称之为肺炎性假瘤。肺炎性假瘤在临床与影像学上的表现同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结核球等疾病很相似,极易误诊。本文收集了有较完整资料的误诊病例16例,其中14例为手术证实,另外2例为非手术证实。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1例(含2例非手术病例)、女5例;年龄37岁~62岁,超过45岁者有12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临床表现有咳嗽、发热、咳痰13例;咳脓痰2例;痰中有血丝7例;胸痛或不适9例;临床无症状2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病程1个月~4个月。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者9例,其余正常。红细胞沉降率>20 mm/1 h者6例,4例痰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均未发现癌细胞。

    作者:曹群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作用机理及疗效。方法我院2001年4月-2011年9月共接收小腿严重创伤患者37例,均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术进行修复,及时随访并观察患者的愈合恢复情况。结果痊愈患者14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7例,总有效率为89.16%。在治疗期间患者无血管危象、感染及继发溃疡发生。结论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患者的小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也不影响周围组织的功能。

    作者:范辉;包其能;邹华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冠心病心绞痛7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著好转11例,好转62例,有进步5例,总显效率为93.6%。有3例在出院后2个月内再住院治疗,1例半年内第3次住院。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根据个体因素,采取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陈仙萍;刘宽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