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分析

王晓珍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 社区规范化管理, 防治,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5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宣讲精神卫生知识、心理疏导、就医指导、康复训练以及就业指导等内容。对规范管理前和规范管理后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规范化管理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效率以及社会参与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和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螺旋CT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肝脏囊性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差异其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检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出炎症性病变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磁共振均能诊出肝脏囊性占位病变,MRI在炎症性病变的诊断中敏感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振江;杨秋娟;谢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在160例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80例接受康艾注射液配合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80例仅接受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结果治疗组3个月总有效率为92.5%,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5%,72.5%,27.5%;对照组3个月总有效率为63.8%,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5.0%,52.5%,22.5%。2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总生存率,同时减轻了放疗副反应。

    作者:任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人急性腹泻病因分析及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腹泻的病因,观察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老年人急性腹泻患者,通过询问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了解引起腹泻的病因。结果老年人急性腹泻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并不占主要因素,而饮食不当、受凉、长期服用抗生素、化疗、糖尿病等原因较多。结论老年人急性腹泻治疗应重视内环境的稳定,在无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微生态制剂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确有细菌感染,可用敏感抗生素,用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同时应合理运用微生态调节剂。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下肢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并记录治疗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入室前,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5 min、15 min后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桂福鑫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胃肠道间质瘤2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1例发生于胃肠道及胃肠外间质瘤病例,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内窥镜、CT检查特征均不明显,确诊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结论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佳方法。

    作者:王彦军;王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在血清学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MIA)在梅毒感染血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CMIA初筛阳性标本进行进一步检测,并以TPPA为金标准对CMIA进行确认。结果16548例血清标本经CMIA初筛阳性的274例,274例阳性标本经TPPA复检阳性193例,阳性检出率为70.4%;而TRUST检测75例,阳性检出率27.4%。以TPPA为金标准,用CMIA对TPPA初筛阳性及阴性标本各60例进行复检,CMIA敏感性为100%(60/60),特异性为96.7%(58/60)。结论 CMIA敏感性及优于TPPA和TRUST,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梅毒的临床初筛。

    作者:顾俊旭;和骁;贾玫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胆管手术后大出血16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胆管手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6例胆管手术后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止血。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有14例患者成功止血,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无死亡病例。患者大出血原因包括肝胆结石并发重度的胆管感染、胆管术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创伤、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或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等医源性损伤、胆管蛔虫合并感染、胆管肿瘤等。结论胆管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多为感染以及创伤性因素,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合理止血,并妥善处理好并发症,从而加快患者恢复。

    作者:曾昭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降血脂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脂质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脂质异常进行调节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改善脂质异常状况除了进行饮食调节之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降血脂药物。降血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胆酸螯合剂类药物等,其在作用机制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往往可以相互补充,在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调节脂质异常。本文分别对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作出总结。

    作者:盖敏敏;盖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肠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肠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临床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常规肠道准备后,小肠腔注气,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数据进行CTVE重建,其中3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62例患者中阴性17例,CTVE能够显示正常小肠肠腔及黏膜情况;阳性45例,其中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17例、小肠炎性病变10例,显示腔内肿块占位18例。结论小肠充气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CTVE是安全、无创性检查小肠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波;赖建红;石键涛;谢亨银;曾怡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输液不良事件20例原因分析与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然而在输液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院2013年8月上旬,8个科室上报了20例输液反应不良事件,均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对此事件我院非常重视,院感管理科、护理部、医务科、药剂科等多部门联合,共同查找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作者:刘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白河县2005年-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给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白河县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结果2005年-2012年白河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3例,年均发病率为60.1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月~6月份;全县各个乡镇均有发病;发病以学生为主,15岁以下病例占83.73%。结论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仍是防控的关健,保持和提高对学校等集体场所的监测是防控重点。

    作者:张绪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讨气囊仿生助产对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的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对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我院从2006年-2013年8年间的业务统计数据,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我院逐步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变化。结果自从2009年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能明确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明显提高产科质量,并且方便可控、安全有效,值得在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明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血栓通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少霓;林楚生;程卫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Lisfranc关节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0月收治的8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给予患者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应用Maryland功能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80例患者中优42例,良22例,尚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80.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其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复位部的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勇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经验穴、阿是穴、手三里穴、一间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即时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即时止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痛的即时显效率73.3%,优于对照组的51.1%(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有较好的即时止痛效果,且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陶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显性脐带脱垂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高危因素、处理方法、围生儿预后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我院发生的14例显性脐带脱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显性脐带脱垂剖宫产终止妊娠,围生儿均存活,结局良好;1例行臀牵引围生儿死亡。结论脐带脱垂的主要高危因素有:胎位不正、头盆不称等,围生儿的预后与脐带脱垂时间长短、脐带受压的程度和分娩方式密切相关,及早诊断、正确处理对母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单切口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3,7 d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功能性滤过泡率91.11%,明显多于对照组的62.22%(P<0.01)。结论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眼压,提高远期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祥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D-二聚体(D-dimar,DD)是纤溶蛋白单体由活化因子XⅢ交联作用后再经血浆纤溶酶降解产生的、包含γ链相连2个D片段的终末产物之一,在体内起着调节纤溶-凝血间平衡的重要作用,是反映体内血浆高凝状态及纤溶系统激活的首选分子标志物[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D-二聚体检测敏感性及预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许多临床疾病如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脏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恶性肿瘤等的鉴别诊断及病情判定、进展、治疗、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现就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如下。

    作者:蔡玉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运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68例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菱形皮瓣在修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68例。结果本组患者缺损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个月~24个月形态较满意,无功能受限及邻近器官移位。结论运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丛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作用机理及疗效。方法我院2001年4月-2011年9月共接收小腿严重创伤患者37例,均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术进行修复,及时随访并观察患者的愈合恢复情况。结果痊愈患者14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7例,总有效率为89.16%。在治疗期间患者无血管危象、感染及继发溃疡发生。结论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患者的小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也不影响周围组织的功能。

    作者:范辉;包其能;邹华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