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骁;仝海波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未给予任何镇痛处理,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显著,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廉三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应用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以及补液措施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抗生素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以及补液措施治疗急性肠炎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林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血管介入栓塞术(TAE)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13年6月52例产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29例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血管穿刺技术(seldinger)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用子宫动脉导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进入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栓塞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均成功止血;对照组29例患者保守治疗均无效,后行妇科手术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并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止血。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有效率高等优点,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主要的是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喜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其为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发病急,病死率高,已成为全球性致死与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现近几年来心肌梗死不再局限于老年人,逐渐呈现年轻化,中青年AMI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危险因素与老年人不尽相同。因此了解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对防治此类疾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现将我院2008年-2013年间50例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米改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的流程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1年4月开始实施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手术的所有器械,包括未用器械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发放。结果手术室器械的灭菌质量合格率100%,减少了手术室护士非护理性操作,保证了手术需求,极大地减少了手术感染概率。结论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为手术器械的清洗及灭菌提供了保障,避免了交叉感染。
作者:任美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低分子肝素,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方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2.23±1.89) d及住院时间(16.89±1.56) d,短于对照组的(4.16±2.04) d、(20.90±4.89) d(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熊安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以及肝脏、胆管、胰腺的急性出血,主要表现是呕血、黑便,以及由大量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该病起病急,进展快,严重时伴失血性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因可以分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两种,前者多见于肝硬化。本文对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120例非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丽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131I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目前131I治疗甲亢在国内已成为甲亢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机体应激免疫方面的变化规律,我们对我院近10年120例患者血清中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江甲;殷丽;王娟娟;任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及经皮锁定板组,各35例及3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都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交锁髓内钉对于软组织条件差、胫骨干多段骨折具有优势,胫骨干骺端骨折选用经皮锁定板更具有稳定性。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临床上有些年老体弱、血管较细或长期穿刺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其内瘘触之易滑动,在拔针时极易出现血管滑动移位导致渗血或皮下血肿。为此,我科采用2人合作拔针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罗芳;王璐;孙娜;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分别检测入院后第2天、治疗第4天、出院时CRP的变化。结果随着病情的好转,2组患儿的CRP值及阳性率均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细菌性肺炎组在入院时、治疗第4天,CRP值及阳性率均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当天2组患儿CRP值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初期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而支原体肺炎在病情较重或并发感染时才会升高。 CRP是两种肺炎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素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子宫破裂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减少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方法对我院1994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阻性难产是引起子宫破裂的第一位原因,其次是不规范使用宫缩剂。有过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不适合试产,更不宜催产。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及阴道助产指征,合理使用宫缩剂,提高基层产科质量,是预防子宫破裂的关键。
作者:李婵秀;高清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锁骨解剖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2年4月,我院骨科采用锁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4例,男21例,女13例。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结论锁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李福跃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剖宫产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壁将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的一种外科手术[1],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许多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剖宫产率异常升高是整个医学界及社会的热门话题,WHO 2010年2月报道:我国剖宫产率为46.2%,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增加。为了总结剖宫产对母儿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及手术时机问题,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1月-2012年11月16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分别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A组)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B组)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值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PFNA 2组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分散、组织相容性好、愈合效果佳、适合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临床推广。
作者:赵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调查中小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利用阳曲县中小学生2010年学校体检中视力检查项目的相关数据,对6615名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近视患病人数检出率为58.56%,其中女生62.37%,男生55.04%;数据显示高三年级患病率高为78.04%,小学四年级患病率低为24.83%。结论阳曲县中小学生近视患病问题严重,应引起学生、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
作者:何爱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IPCD)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5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前开始应用IPCD联合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所有患者术后10 d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出现下肢DVT 1例(2.2%),对照组出现下肢DVT 7例(1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倾向发生率分别为15.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IPCD在骨科大手术后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我所2007健康教育年前后高血压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高血压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仕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控制抗生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1]。近年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已成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细菌耐药,如何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中之重。为此,我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本文详细介绍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和实施细则,以供同行交流参考。我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限定50个品规,2012版是在之前版本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适当调整形成的,符合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能够满足我院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需求。
作者:傅霄汉;李宏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导乐陪伴分娩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在我院行导乐陪伴分娩的410例产妇作为陪产组,414例非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作为常规组,比较2组的剖宫产率、剖宫产原因、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剖宫产率22.2%,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的35.02%(P<0.01);前者因宫缩乏力剖宫产比率显著低于后者,因胎儿窘迫剖宫产比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导乐陪伴组与非导乐陪伴组在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的分娩过程当中,采用导乐陪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对于产妇的健康分娩来说意义重大,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的价值意义。
作者:吴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