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分析

熊安保

关键词:冠心病, 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低分子肝素,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方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2.23±1.89) d及住院时间(16.89±1.56) d,短于对照组的(4.16±2.04) d、(20.90±4.89) d(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病理变化造成血管壁局部向外扩张,多数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一旦发生破裂75%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急性发病及病情危重等特点,而且容易再次出血,再次出血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95%,对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

    作者:马骁;仝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近2年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4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显效3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其中发生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3%,且经对症处理后很快消失。结论阿奇霉素是当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理想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仲华;孙艳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0例,按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分为观察组85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75例(非脑梗死患者),通过超声进行诊断,观察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20.00%,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0.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高诊断意义,明确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强联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膀胱直肠贯通伤的诊治

    膀胱直肠贯通伤临床上较少见,多由于工农业生产、交通事故、生活意外、打架斗殴所致。由于损伤涉及泌尿、消化两大系统,损伤后尿液粪便严重污染伤口,极易导致伤口感染;又常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和骨盆骨折等,临床处理非常棘手,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感染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995年2月-2012年1月间,我院对15例膀胱直肠损伤患者实施了成功救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巩新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成年人变异性咳嗽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富马酸酮替芬片对成年人变异性咳嗽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变异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罗红霉素、咳喘灵口服液口服;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富马酸酮替芬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9.31%,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治愈率为56.52%,总有效率为86.9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富马酸酮替芬片对成人变异性咳嗽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林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卵巢黄体破裂28例临床分析

    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急,到目前仍无特殊检查方法明确诊断,却因临床表现的巨大差别而带来不同的治疗结局。有的仅有突然但很轻微的一侧下腹疼痛,不留任何后遗症,临床诊治工作中甚至可忽略。有的则发生剧烈难忍的腹痛,出血多者形成持续性腹痛,严重者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表现为大汗,皮肤苍白、湿冷,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尿量减少,意识改变,血压下降等,如不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因此,正确认识黄体破裂并适当处理已经受到广大妇科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8例黄体破裂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溃疡创面观察

    目的:总结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对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肤移植、皮瓣转移治疗8例患者的不同部位的慢性溃疡创面,其中背部1例,右膝关节外侧1例,骶尾部压力性溃疡6例。给予患者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尽早清创后应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后,根据创面基底部条件选用皮瓣或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创面。结果8处创面通过应用全封闭引流技术+游离皮片移植术后完全封闭愈合,9处小于3 cm×2 cm的创面通过局部皮瓣转移后均愈合良好。结论创面清创后正确使用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能保持创面液化组织的充分引流,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提高了慢性溃疡创面的修复效果。

    作者:牛兴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易滑动内瘘拔针方法的改进

    临床上有些年老体弱、血管较细或长期穿刺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其内瘘触之易滑动,在拔针时极易出现血管滑动移位导致渗血或皮下血肿。为此,我科采用2人合作拔针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罗芳;王璐;孙娜;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不同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抗生素对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为5%;患者在术前、术后使用抗素比在术中使用的抗生素感染率更高,而在以后的二、三联用药较之一联感染率更高。结论普外科手术在预防切口感染时要严格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掌控,控制其使用时间和指征,从根本上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都明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谈基层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入院评估存在癌痛的50例癌症患者,建立癌痛病历,实施癌痛规范化治疗,记录影响癌痛治疗的因素及处理方案。为癌痛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大限度地控制癌痛。结果正确的癌痛评估直接决定了癌痛的规范化治疗,通过癌痛的规范化治疗后癌痛评分逐渐降低,患者的癌痛缓解率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可以让癌痛患者无痛生存。

    作者:李海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子宫破裂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破裂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减少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方法对我院1994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阻性难产是引起子宫破裂的第一位原因,其次是不规范使用宫缩剂。有过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不适合试产,更不宜催产。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及阴道助产指征,合理使用宫缩剂,提高基层产科质量,是预防子宫破裂的关键。

    作者:李婵秀;高清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及经皮锁定板组,各35例及3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都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交锁髓内钉对于软组织条件差、胫骨干多段骨折具有优势,胫骨干骺端骨折选用经皮锁定板更具有稳定性。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对乳胀及泌乳的影响

    产后早期泌乳、减少乳房胀痛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我院产科2011年-2012年开展早期乳房按摩,观察对产妇乳胀产科、泌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利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锁骨解剖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锁骨解剖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2年4月,我院骨科采用锁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4例,男21例,女13例。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结论锁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李福跃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议电刀回路负极板在手术中的应用

    高频电刀在现代外科手术中已广泛使用,高频电刀属于外科器械,利用Radio Frequency原理,对组织进行切割,通过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对组织进行瞬间烧灼,实现对机体组织的切割或凝血。作用到人体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完整回路,流回高频电刀内部,回路负极板是形成完整回路的理想材料,手术室护士正确使用回路负极板,可以有效避免意外烧伤和烫伤。现将笔者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同仁探讨如下。

    作者:张莉青;刘勇;宋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Ⅲ期煤工尘肺高千伏X线胸片与CT检查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高千伏X线胸片与CT在煤工尘肺((CWP)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1年-2013年在我院确诊的47例Ⅲ期CWP患者的高千伏X线胸片和胸部CT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观察CWP大阴影及其继发性改变来确定Ⅲ期CWP大阴影的主要诊断方法。 CWP大阴影绝大多数双侧对称,伴有肺门、肺纹理改变,阴影内伴发钙化影、支气管扩张及瘢痕旁肺气肿等,这些改变对确定Ⅲ期CWP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果高千伏X线胸片和CT检查在Ⅲ期CWP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CT检出大阴影的范围与程度明显优于高千伏X线胸片,CT较易发现与Ⅲ期CWP合并的肺门、肺纹理改变,空洞钙化、阴影内支气管扩张及瘢痕旁肺气肿,因此CT诊断可作为X线胸片的必要补充,在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临床观察CT检查是Ⅲ期CWP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且其在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甲亢应用131Ⅰ治疗后血清中TGA和TMA变化规律探讨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131I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目前131I治疗甲亢在国内已成为甲亢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机体应激免疫方面的变化规律,我们对我院近10年120例患者血清中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江甲;殷丽;王娟娟;任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口服多潘立酮在治疗婴幼儿哮喘中的地位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多潘立酮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6个月~5岁大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7d总有效率以及定期随访3个月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发病次数、咳嗽、喘息天数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多潘立酮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单用布地奈德组,同时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因此口服多潘立酮在治疗婴幼儿哮喘中有特殊的地位。

    作者:杜天仁;赖延忠;曾庆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临床CT征象演变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成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7例,对其治疗前后的螺旋CT征象转归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87例患者肺结核活动期的螺旋CT征象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在抗结核治疗之后,其磨玻璃影、肺实变、空洞、模糊结节、树芽征等的吸收率均超过85%以上,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T检查有助于对临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的转归观察,并可将其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述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低分子肝素,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方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2.23±1.89) d及住院时间(16.89±1.56) d,短于对照组的(4.16±2.04) d、(20.90±4.89) d(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熊安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