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秀
胃食管反流病以反酸、烧心、食道灼痛或烧灼不适感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病。本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多不满意。笔者近年来对经胃镜检查确诊的3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病例采用半夏厚朴汤配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胃食管反流病以反酸、烧心、食道灼痛或烧灼不适感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病。本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多不满意。笔者近年来对经胃镜检查确诊的3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病例采用半夏厚朴汤配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凌线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未给予任何镇痛处理,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显著,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廉三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调查中小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利用阳曲县中小学生2010年学校体检中视力检查项目的相关数据,对6615名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近视患病人数检出率为58.56%,其中女生62.37%,男生55.04%;数据显示高三年级患病率高为78.04%,小学四年级患病率低为24.83%。结论阳曲县中小学生近视患病问题严重,应引起学生、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
作者:何爱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入院评估存在癌痛的50例癌症患者,建立癌痛病历,实施癌痛规范化治疗,记录影响癌痛治疗的因素及处理方案。为癌痛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大限度地控制癌痛。结果正确的癌痛评估直接决定了癌痛的规范化治疗,通过癌痛的规范化治疗后癌痛评分逐渐降低,患者的癌痛缓解率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可以让癌痛患者无痛生存。
作者:李海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0例,按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分为观察组85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75例(非脑梗死患者),通过超声进行诊断,观察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20.00%,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0.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高诊断意义,明确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强联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8例,年龄均≥60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显效24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治疗前患者的平均收缩压(SBP)为(174±8)mm Hg,治疗后为(138±6)mm Hg;治疗前患者的平均舒张压(DBP)为(85±5)mm Hg,治疗后为(78±8)mm Hg。发生干咳7例,头痛、面红、踝部水肿18例,低钾血症5例,经观察和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未影响治疗。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且严重,应采取个体化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并长期坚持,从而平稳控制血压,减缓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瑞红;车晓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62例气管切开患者于吸痰前均做气道评估,做到按需吸痰,戴无菌手套执笔式持吸痰管头端5 cm处,以每5 cm/s的速度轻柔准确迅速将吸痰管插入痰液积聚部位,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捻动吸痰管由下向上边吸边退,时间不超过15 s。操作完毕将吸痰管缠绕于右手4指然后翻脱手套系口,扔入医疗垃圾箱内。结果2010年1月-2012年2月62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45例。结论手指捻动式吸痰法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气道阻塞,肺部感染,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提高吸痰效果。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产后早期泌乳、减少乳房胀痛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我院产科2011年-2012年开展早期乳房按摩,观察对产妇乳胀产科、泌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利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其为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发病急,病死率高,已成为全球性致死与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现近几年来心肌梗死不再局限于老年人,逐渐呈现年轻化,中青年AMI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危险因素与老年人不尽相同。因此了解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对防治此类疾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现将我院2008年-2013年间50例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米改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手术操作致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泌尿外科手术后导致输尿管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34例患者中,15例开放手术修补损伤,7例组织黏膜脱垂修复,5例复位后体内置双J管引流,7例患者行碎石后置双J管引流术。结果27例患者术后输尿管的完整性恢复到正常状态,7例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肾积水现象,经过检验,7例患者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为有效降低其发生率,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尽早处理,进而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韩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临床CT征象演变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成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7例,对其治疗前后的螺旋CT征象转归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87例患者肺结核活动期的螺旋CT征象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在抗结核治疗之后,其磨玻璃影、肺实变、空洞、模糊结节、树芽征等的吸收率均超过85%以上,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T检查有助于对临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的转归观察,并可将其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述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胎儿消化道闭锁产前超声声像特征及漏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50例引产胎儿,经尸检解剖,分析胎儿消化道闭锁产前超声声像特征及漏诊情况。结果共有54处消化道闭锁,16处为食管闭锁,4处胃幽门闭锁,6处十二指肠闭锁,18处肛门闭锁,10处空回肠闭锁。经产前超声确诊30处消化道闭锁,检出率55.6%;24处发生漏诊。结论胎儿消化道闭锁经产前超声显示属于典型性闭锁症状,因此需提高晚孕期检查水平,对畸形胎儿、羊水含量异常等情况均予以消化道检查,减少漏诊率。
作者:雷鸿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安全性。方法我院采用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9例,并对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追踪随访。结果1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6个月~18个月,治愈17例,明显改善2例。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对性生活无影响。结论 TVT-O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在基层医院开展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者可同时行修补术,以减轻其经济负担。
作者:林俊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提高影像诊断医师对其的认识水平和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收治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肺部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19例累及2个或2个以上肺段,其中肺浸润17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弥散性粟粒性病灶11例,肺外结核4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多具有不典型肺结核特征,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芦慧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对照组给予舒血宁和胞二磷胆碱。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潘宁;吕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对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肤移植、皮瓣转移治疗8例患者的不同部位的慢性溃疡创面,其中背部1例,右膝关节外侧1例,骶尾部压力性溃疡6例。给予患者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尽早清创后应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后,根据创面基底部条件选用皮瓣或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创面。结果8处创面通过应用全封闭引流技术+游离皮片移植术后完全封闭愈合,9处小于3 cm×2 cm的创面通过局部皮瓣转移后均愈合良好。结论创面清创后正确使用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能保持创面液化组织的充分引流,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提高了慢性溃疡创面的修复效果。
作者:牛兴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以及肝脏、胆管、胰腺的急性出血,主要表现是呕血、黑便,以及由大量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该病起病急,进展快,严重时伴失血性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因可以分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两种,前者多见于肝硬化。本文对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120例非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丽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分别检测入院后第2天、治疗第4天、出院时CRP的变化。结果随着病情的好转,2组患儿的CRP值及阳性率均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细菌性肺炎组在入院时、治疗第4天,CRP值及阳性率均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当天2组患儿CRP值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初期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而支原体肺炎在病情较重或并发感染时才会升高。 CRP是两种肺炎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素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13年11月间我院手术治疗28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共19例,发生率为6.67%,采取非手术治疗者16例,行横结肠造瘘手术治疗者3例,均成功治愈,瘘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9.2±5.6)d;年龄、肿瘤位置、合并糖尿病、身体状况均对吻合口瘘的发生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年龄、肿瘤位置、合并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等是吻合口愈合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术中吻合质量、及早发现、合理治疗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及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黄安振;曾庆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导乐陪伴分娩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在我院行导乐陪伴分娩的410例产妇作为陪产组,414例非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作为常规组,比较2组的剖宫产率、剖宫产原因、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剖宫产率22.2%,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的35.02%(P<0.01);前者因宫缩乏力剖宫产比率显著低于后者,因胎儿窘迫剖宫产比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导乐陪伴组与非导乐陪伴组在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的分娩过程当中,采用导乐陪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对于产妇的健康分娩来说意义重大,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的价值意义。
作者:吴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