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线荣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入院评估存在癌痛的50例癌症患者,建立癌痛病历,实施癌痛规范化治疗,记录影响癌痛治疗的因素及处理方案。为癌痛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大限度地控制癌痛。结果正确的癌痛评估直接决定了癌痛的规范化治疗,通过癌痛的规范化治疗后癌痛评分逐渐降低,患者的癌痛缓解率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可以让癌痛患者无痛生存。
作者:李海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5例,随机分为2组,均在采用儿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静滴,观察组应用热毒宁静滴,疗程3 d~5 d,比较2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佳。
作者:李新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腔、左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要特点的心肌疾病,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其中又以中青年多见[1]。该病病因迄今未明,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是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既往研究认为在确诊后,患者在症状出现后5年内的存活率在40%左右[2]。近年来,我们应用缬沙坦和倍他乐克对38例DCM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效果满意,而且安全性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未给予任何镇痛处理,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显著,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廉三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131I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目前131I治疗甲亢在国内已成为甲亢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机体应激免疫方面的变化规律,我们对我院近10年120例患者血清中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江甲;殷丽;王娟娟;任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评价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宣讲效果,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实际依据。方法我院内科16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采取正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宣讲,3个月后2组进行效果观察评估。结果经系统的健康教育宣讲后,观察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宣讲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平均水平下降明显,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强调非药物治疗与正确药物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秀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临床上有些年老体弱、血管较细或长期穿刺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其内瘘触之易滑动,在拔针时极易出现血管滑动移位导致渗血或皮下血肿。为此,我科采用2人合作拔针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罗芳;王璐;孙娜;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75例,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临床体会。结果75例患者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1例胆管损伤,经置入T管引流,14 d后拔除T管,恢复良好。术后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切口均Ⅰ期愈合,切口恢复良好,瘢痕小,未影响美观。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伤口小,损伤小,不会影响美观,安全有效,可作为切除胆囊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谋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控制抗生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1]。近年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已成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细菌耐药,如何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中之重。为此,我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本文详细介绍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和实施细则,以供同行交流参考。我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限定50个品规,2012版是在之前版本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适当调整形成的,符合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能够满足我院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需求。
作者:傅霄汉;李宏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33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闫素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分别检测入院后第2天、治疗第4天、出院时CRP的变化。结果随着病情的好转,2组患儿的CRP值及阳性率均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细菌性肺炎组在入院时、治疗第4天,CRP值及阳性率均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当天2组患儿CRP值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初期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而支原体肺炎在病情较重或并发感染时才会升高。 CRP是两种肺炎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素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高频电刀在现代外科手术中已广泛使用,高频电刀属于外科器械,利用Radio Frequency原理,对组织进行切割,通过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对组织进行瞬间烧灼,实现对机体组织的切割或凝血。作用到人体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完整回路,流回高频电刀内部,回路负极板是形成完整回路的理想材料,手术室护士正确使用回路负极板,可以有效避免意外烧伤和烫伤。现将笔者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同仁探讨如下。
作者:张莉青;刘勇;宋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骨科疾病,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比较薄弱,是密质骨和松质骨的交界处,在遭受外界暴力时,很容易发生骨折。我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9例,疗效较为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临床CT征象演变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成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7例,对其治疗前后的螺旋CT征象转归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87例患者肺结核活动期的螺旋CT征象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在抗结核治疗之后,其磨玻璃影、肺实变、空洞、模糊结节、树芽征等的吸收率均超过85%以上,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T检查有助于对临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的转归观察,并可将其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述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鉴别骨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X线检查,诊断出良性骨肿瘤38例,恶性骨肿瘤32例,6例诊断为其他性质。其中1例恶性骨肿瘤诊断为良性,2例良性骨肿瘤诊断为恶性,诊断正确率为88.16%(67/76)。良性骨肿瘤的X线片表现主要为骨壳完整,肿瘤轮廓完整清晰等;恶性骨肿瘤的X线片表现主要为边界浸润、局部骨小梁及骨皮质消失、大片低密度影,边界模糊等。结论临床鉴别骨肿瘤的良、恶性,除了要根据肿瘤组织来源和患者病史判定,还需进行X线检查,结合X线片表现加以鉴别。
作者:贾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自体阴道壁作为桥体进行阴道壁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诊治70例阴道壁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桥式修补术,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采用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壁脱垂时间短、效果佳、副作用少。
作者:王芳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产后早期泌乳、减少乳房胀痛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我院产科2011年-2012年开展早期乳房按摩,观察对产妇乳胀产科、泌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利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育龄妇女宫颈病变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防癌普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中心体检育龄妇女684例自愿接受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技术筛查,依2012年第二版《NCCN宫颈癌筛查指南》,由专业培训医师规范性取材,美国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制片,由细胞学专职医师进行TBS描述性报告方式报告结果。结果684例宫颈病变筛查中,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高发年龄为36岁~45岁,接触性出血为主诉的筛查对象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自觉症状,肉眼观察宫颈光滑、外观无异常的高度病变(HSIL)、宫颈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慢性宫颈炎。结论36岁~45岁已婚育龄妇女为宫颈病变高发年龄,加强重点筛查,特别对临床上无自觉症状但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外观正常者不容忽视,应加强管理和随访。
作者:张爱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方法与经验。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34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术期予以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并对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40例腹部切口患者在有效的综合护理下,患者满意度高达96.8%(329/340);仅5例(1.47%)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0.59%)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妇产科腹部切口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切口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均具积极作用。
作者:王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及经皮锁定板组,各35例及3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都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交锁髓内钉对于软组织条件差、胫骨干多段骨折具有优势,胫骨干骺端骨折选用经皮锁定板更具有稳定性。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