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检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684例结果分析

张爱薇

关键词: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 阴道镜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育龄妇女宫颈病变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防癌普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中心体检育龄妇女684例自愿接受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技术筛查,依2012年第二版《NCCN宫颈癌筛查指南》,由专业培训医师规范性取材,美国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制片,由细胞学专职医师进行TBS描述性报告方式报告结果。结果684例宫颈病变筛查中,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高发年龄为36岁~45岁,接触性出血为主诉的筛查对象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自觉症状,肉眼观察宫颈光滑、外观无异常的高度病变(HSIL)、宫颈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慢性宫颈炎。结论36岁~45岁已婚育龄妇女为宫颈病变高发年龄,加强重点筛查,特别对临床上无自觉症状但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外观正常者不容忽视,应加强管理和随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9例体会

    桡骨远端骨折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骨科疾病,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比较薄弱,是密质骨和松质骨的交界处,在遭受外界暴力时,很容易发生骨折。我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9例,疗效较为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颜面再发性皮炎53例护理体会

    颜面再发性皮炎为颜面部发生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多发于女性,一般初起在眼睑周围,逐渐扩展至面颊、耳前方,甚至整个面部,表现为局限性轻度红斑,细小糠状鳞屑,自觉瘙痒。发于春秋季,发病突然,有复发性,经久难愈。我科采用内外结合对该病进行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关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损害后出现的以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内分泌异常、代谢产物潴留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后可对肾脏造成慢性进行性损害,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即尿毒症)。新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达1.195亿人,而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者超过200万[1],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西医治疗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脏移植等方法,但受限于技术条件、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大多数患者及家庭仍难以承受。中医中药在防治CRF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具有明显改善肾脏微循环、保护残余肾功能及延缓病程进展等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CRF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余敏;陈艳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膀胱直肠贯通伤的诊治

    膀胱直肠贯通伤临床上较少见,多由于工农业生产、交通事故、生活意外、打架斗殴所致。由于损伤涉及泌尿、消化两大系统,损伤后尿液粪便严重污染伤口,极易导致伤口感染;又常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和骨盆骨折等,临床处理非常棘手,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感染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995年2月-2012年1月间,我院对15例膀胱直肠损伤患者实施了成功救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巩新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低分子肝素,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方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2.23±1.89) d及住院时间(16.89±1.56) d,短于对照组的(4.16±2.04) d、(20.90±4.89) d(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熊安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不同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抗生素对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为5%;患者在术前、术后使用抗素比在术中使用的抗生素感染率更高,而在以后的二、三联用药较之一联感染率更高。结论普外科手术在预防切口感染时要严格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掌控,控制其使用时间和指征,从根本上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都明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议电刀回路负极板在手术中的应用

    高频电刀在现代外科手术中已广泛使用,高频电刀属于外科器械,利用Radio Frequency原理,对组织进行切割,通过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对组织进行瞬间烧灼,实现对机体组织的切割或凝血。作用到人体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完整回路,流回高频电刀内部,回路负极板是形成完整回路的理想材料,手术室护士正确使用回路负极板,可以有效避免意外烧伤和烫伤。现将笔者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同仁探讨如下。

    作者:张莉青;刘勇;宋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应用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5例,持续服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对照组患者8例,治疗后服用阿司匹林。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发心肌梗死率。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肌梗死后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应慎重,否则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成年人变异性咳嗽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富马酸酮替芬片对成年人变异性咳嗽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变异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罗红霉素、咳喘灵口服液口服;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富马酸酮替芬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9.31%,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治愈率为56.52%,总有效率为86.9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富马酸酮替芬片对成人变异性咳嗽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林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分别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A组)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B组)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值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PFNA 2组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分散、组织相容性好、愈合效果佳、适合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临床推广。

    作者:赵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0例,按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分为观察组85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75例(非脑梗死患者),通过超声进行诊断,观察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20.00%,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0.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高诊断意义,明确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强联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超声对高龄初产妇孕期胎儿侧脑室增宽的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不同孕期胎儿侧脑室增宽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高龄初产妇不同孕期侧脑室增宽的胎儿产前行超声检查、孕期观察,胎儿产后进行随访至12个月(包括引产后的结果对照)。结果32例轻度脑室增宽的胎儿(侧脑室宽10 mm~15 mm),28例预后良好,4例发展为脑积水(侧脑室宽>15 mm),其中1例伴单侧肾积水,终止妊娠。结论高龄初产妇行孕中期胎儿在超声下轻度侧脑室增宽,不合并其他畸形的预后多良好。

    作者:梁鲜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IPCD)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5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前开始应用IPCD联合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所有患者术后10 d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出现下肢DVT 1例(2.2%),对照组出现下肢DVT 7例(1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倾向发生率分别为15.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IPCD在骨科大手术后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口服多潘立酮在治疗婴幼儿哮喘中的地位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多潘立酮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6个月~5岁大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7d总有效率以及定期随访3个月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发病次数、咳嗽、喘息天数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多潘立酮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单用布地奈德组,同时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因此口服多潘立酮在治疗婴幼儿哮喘中有特殊的地位。

    作者:杜天仁;赖延忠;曾庆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43例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2组病例治疗2个疗程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V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改善肾脏血流、改善肾脏功能、阻断和缓解疾病发展作用,是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蒋丙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特点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其为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发病急,病死率高,已成为全球性致死与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现近几年来心肌梗死不再局限于老年人,逐渐呈现年轻化,中青年AMI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危险因素与老年人不尽相同。因此了解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对防治此类疾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现将我院2008年-2013年间50例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米改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手指捻动式吸痰法对气管切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62例气管切开患者于吸痰前均做气道评估,做到按需吸痰,戴无菌手套执笔式持吸痰管头端5 cm处,以每5 cm/s的速度轻柔准确迅速将吸痰管插入痰液积聚部位,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捻动吸痰管由下向上边吸边退,时间不超过15 s。操作完毕将吸痰管缠绕于右手4指然后翻脱手套系口,扔入医疗垃圾箱内。结果2010年1月-2012年2月62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45例。结论手指捻动式吸痰法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气道阻塞,肺部感染,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提高吸痰效果。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

    左氧氟沙星是消旋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广谱抗菌药,其抑菌浓度相当于抗菌活性的2~4倍,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肠道等感染的治疗。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开始凸显,主要是对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脏、软骨等损害,具体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意识模糊、抽搐、喉水肿等。

    作者:周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X线鉴别骨肿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鉴别骨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X线检查,诊断出良性骨肿瘤38例,恶性骨肿瘤32例,6例诊断为其他性质。其中1例恶性骨肿瘤诊断为良性,2例良性骨肿瘤诊断为恶性,诊断正确率为88.16%(67/76)。良性骨肿瘤的X线片表现主要为骨壳完整,肿瘤轮廓完整清晰等;恶性骨肿瘤的X线片表现主要为边界浸润、局部骨小梁及骨皮质消失、大片低密度影,边界模糊等。结论临床鉴别骨肿瘤的良、恶性,除了要根据肿瘤组织来源和患者病史判定,还需进行X线检查,结合X线片表现加以鉴别。

    作者:贾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再次剖宫产16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壁将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的一种外科手术[1],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许多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剖宫产率异常升高是整个医学界及社会的热门话题,WHO 2010年2月报道:我国剖宫产率为46.2%,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增加。为了总结剖宫产对母儿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及手术时机问题,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1月-2012年11月16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