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易滑动内瘘拔针方法的改进

罗芳;王璐;孙娜;王晶

关键词:内瘘, 假性动脉瘤, 血管, 效果满意, 皮下血肿, 拔针法, 移位, 渗血, 临床, 患者, 穿刺
摘要:临床上有些年老体弱、血管较细或长期穿刺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其内瘘触之易滑动,在拔针时极易出现血管滑动移位导致渗血或皮下血肿。为此,我科采用2人合作拔针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低分子肝素,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方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2.23±1.89) d及住院时间(16.89±1.56) d,短于对照组的(4.16±2.04) d、(20.90±4.89) d(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熊安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再次剖宫产16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壁将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的一种外科手术[1],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许多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剖宫产率异常升高是整个医学界及社会的热门话题,WHO 2010年2月报道:我国剖宫产率为46.2%,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增加。为了总结剖宫产对母儿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及手术时机问题,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1月-2012年11月16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不同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抗生素对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为5%;患者在术前、术后使用抗素比在术中使用的抗生素感染率更高,而在以后的二、三联用药较之一联感染率更高。结论普外科手术在预防切口感染时要严格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掌控,控制其使用时间和指征,从根本上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都明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X线鉴别骨肿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鉴别骨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X线检查,诊断出良性骨肿瘤38例,恶性骨肿瘤32例,6例诊断为其他性质。其中1例恶性骨肿瘤诊断为良性,2例良性骨肿瘤诊断为恶性,诊断正确率为88.16%(67/76)。良性骨肿瘤的X线片表现主要为骨壳完整,肿瘤轮廓完整清晰等;恶性骨肿瘤的X线片表现主要为边界浸润、局部骨小梁及骨皮质消失、大片低密度影,边界模糊等。结论临床鉴别骨肿瘤的良、恶性,除了要根据肿瘤组织来源和患者病史判定,还需进行X线检查,结合X线片表现加以鉴别。

    作者:贾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

    左氧氟沙星是消旋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广谱抗菌药,其抑菌浓度相当于抗菌活性的2~4倍,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肠道等感染的治疗。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开始凸显,主要是对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脏、软骨等损害,具体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意识模糊、抽搐、喉水肿等。

    作者:周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颈椎病的X线分析

    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颈椎病会引起头痛、头晕、耳鸣、上肢麻木等令人不适的症状,就诊时往往首先要与脑血管疾病鉴别,在排除脑血管疾病后才考虑颈椎病的诊断,以免造成临床的过度检查与过度治疗,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为了减少对颈椎病患者过度检查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及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我们对200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加以分析,若通过X线表现能够解释临床症状就可以明确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梦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及经皮锁定板组,各35例及3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都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交锁髓内钉对于软组织条件差、胫骨干多段骨折具有优势,胫骨干骺端骨折选用经皮锁定板更具有稳定性。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析超声监护在基层医院宫腔操作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常见的宫腔操作有上环,取环,人工流产术,刮宫术等,传统的手术操作方法均是在盲视状态下,凭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感觉进行,由于无法实时了解到宫腔情况,可能会发生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出血、节育器移位或者取环失败等情况。采用超声监护下进行宫腔操作,可提高宫腔操作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现将我院自2011年开始实行在超声监护下进行宫腔操作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峰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妇产科手术340例腹部切口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方法与经验。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34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术期予以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并对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40例腹部切口患者在有效的综合护理下,患者满意度高达96.8%(329/340);仅5例(1.47%)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0.59%)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妇产科腹部切口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切口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均具积极作用。

    作者:王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应用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5例,持续服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对照组患者8例,治疗后服用阿司匹林。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发心肌梗死率。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肌梗死后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应慎重,否则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临床CT征象演变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成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7例,对其治疗前后的螺旋CT征象转归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87例患者肺结核活动期的螺旋CT征象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在抗结核治疗之后,其磨玻璃影、肺实变、空洞、模糊结节、树芽征等的吸收率均超过85%以上,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T检查有助于对临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的转归观察,并可将其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述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33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闫素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安氏Ⅱ类错患者,随机分成2组,23例采用直丝弓矫治系统配合导板、腭杆联合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单纯直丝弓系统用“摇椅弓”打开咬,分别观察2组打开咬的时间及治疗完成的时间,矫治器脱落情况。结果治疗组无论在打开咬的时间上还是治疗完成的时间上都明显缩短,咬障碍所致矫治器脱落率明显降低。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与导板、腭杆的早期联合应用,可提高错畸形的矫治效果,缩短矫治时间。

    作者:张风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子宫破裂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破裂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减少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方法对我院1994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阻性难产是引起子宫破裂的第一位原因,其次是不规范使用宫缩剂。有过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不适合试产,更不宜催产。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及阴道助产指征,合理使用宫缩剂,提高基层产科质量,是预防子宫破裂的关键。

    作者:李婵秀;高清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未给予任何镇痛处理,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显著,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廉三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对照组给予舒血宁和胞二磷胆碱。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潘宁;吕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43例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2组病例治疗2个疗程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V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改善肾脏血流、改善肾脏功能、阻断和缓解疾病发展作用,是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蒋丙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提高影像诊断医师对其的认识水平和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收治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肺部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19例累及2个或2个以上肺段,其中肺浸润17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弥散性粟粒性病灶11例,肺外结核4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多具有不典型肺结核特征,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芦慧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对乳胀及泌乳的影响

    产后早期泌乳、减少乳房胀痛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我院产科2011年-2012年开展早期乳房按摩,观察对产妇乳胀产科、泌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利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8例,年龄均≥60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显效24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治疗前患者的平均收缩压(SBP)为(174±8)mm Hg,治疗后为(138±6)mm Hg;治疗前患者的平均舒张压(DBP)为(85±5)mm Hg,治疗后为(78±8)mm Hg。发生干咳7例,头痛、面红、踝部水肿18例,低钾血症5例,经观察和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未影响治疗。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且严重,应采取个体化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并长期坚持,从而平稳控制血压,减缓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瑞红;车晓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