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病的X线分析

梁梦云

关键词:颈椎病, 脑血管疾病, 患者, 过度检查, 临床症状, 现报告如下, 年轻化趋势, 资源浪费, 明确诊断, 医疗费用, 上肢麻木, 过度治疗, 发病年龄, 线表现, 多发病, 头晕, 头痛, 就医, 解释, 鉴别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颈椎病会引起头痛、头晕、耳鸣、上肢麻木等令人不适的症状,就诊时往往首先要与脑血管疾病鉴别,在排除脑血管疾病后才考虑颈椎病的诊断,以免造成临床的过度检查与过度治疗,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为了减少对颈椎病患者过度检查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及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我们对200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加以分析,若通过X线表现能够解释临床症状就可以明确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现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血府逐瘀汤治疗43例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2组病例治疗2个疗程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V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改善肾脏血流、改善肾脏功能、阻断和缓解疾病发展作用,是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蒋丙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0例,按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分为观察组85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75例(非脑梗死患者),通过超声进行诊断,观察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20.00%,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0.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高诊断意义,明确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强联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膀胱直肠贯通伤的诊治

    膀胱直肠贯通伤临床上较少见,多由于工农业生产、交通事故、生活意外、打架斗殴所致。由于损伤涉及泌尿、消化两大系统,损伤后尿液粪便严重污染伤口,极易导致伤口感染;又常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和骨盆骨折等,临床处理非常棘手,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感染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995年2月-2012年1月间,我院对15例膀胱直肠损伤患者实施了成功救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巩新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不同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抗生素对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为5%;患者在术前、术后使用抗素比在术中使用的抗生素感染率更高,而在以后的二、三联用药较之一联感染率更高。结论普外科手术在预防切口感染时要严格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掌控,控制其使用时间和指征,从根本上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都明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颜面再发性皮炎53例护理体会

    颜面再发性皮炎为颜面部发生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多发于女性,一般初起在眼睑周围,逐渐扩展至面颊、耳前方,甚至整个面部,表现为局限性轻度红斑,细小糠状鳞屑,自觉瘙痒。发于春秋季,发病突然,有复发性,经久难愈。我科采用内外结合对该病进行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关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妇产科手术340例腹部切口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方法与经验。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34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术期予以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并对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40例腹部切口患者在有效的综合护理下,患者满意度高达96.8%(329/340);仅5例(1.47%)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0.59%)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妇产科腹部切口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切口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均具积极作用。

    作者:王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分别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A组)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B组)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值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PFNA 2组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分散、组织相容性好、愈合效果佳、适合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临床推广。

    作者:赵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血管介入栓塞术(TAE)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13年6月52例产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29例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血管穿刺技术(seldinger)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用子宫动脉导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进入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栓塞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均成功止血;对照组29例患者保守治疗均无效,后行妇科手术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并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止血。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有效率高等优点,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主要的是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喜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聚酯泡沫敷料在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中骨科和脊柱损伤患者大多数是车祸或建筑伤,普遍存在皮肤擦伤,有较多的渗出液,无法保持皮肤清洁,同时也加大了护理工作量。也有患者因自身情况导致,例如:水肿、低蛋白、被动体位、皮肤潮湿等[1]。使得患者皮肤的恢复有一定的难度,皮肤护理己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郭福蝶;汪丽;龙海丽;杜凤;杜瑶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口服多潘立酮在治疗婴幼儿哮喘中的地位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多潘立酮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6个月~5岁大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7d总有效率以及定期随访3个月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发病次数、咳嗽、喘息天数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多潘立酮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单用布地奈德组,同时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因此口服多潘立酮在治疗婴幼儿哮喘中有特殊的地位。

    作者:杜天仁;赖延忠;曾庆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议电刀回路负极板在手术中的应用

    高频电刀在现代外科手术中已广泛使用,高频电刀属于外科器械,利用Radio Frequency原理,对组织进行切割,通过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对组织进行瞬间烧灼,实现对机体组织的切割或凝血。作用到人体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完整回路,流回高频电刀内部,回路负极板是形成完整回路的理想材料,手术室护士正确使用回路负极板,可以有效避免意外烧伤和烫伤。现将笔者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同仁探讨如下。

    作者:张莉青;刘勇;宋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安氏Ⅱ类错患者,随机分成2组,23例采用直丝弓矫治系统配合导板、腭杆联合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单纯直丝弓系统用“摇椅弓”打开咬,分别观察2组打开咬的时间及治疗完成的时间,矫治器脱落情况。结果治疗组无论在打开咬的时间上还是治疗完成的时间上都明显缩短,咬障碍所致矫治器脱落率明显降低。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与导板、腭杆的早期联合应用,可提高错畸形的矫治效果,缩短矫治时间。

    作者:张风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及防治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13年11月间我院手术治疗28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共19例,发生率为6.67%,采取非手术治疗者16例,行横结肠造瘘手术治疗者3例,均成功治愈,瘘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9.2±5.6)d;年龄、肿瘤位置、合并糖尿病、身体状况均对吻合口瘘的发生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年龄、肿瘤位置、合并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等是吻合口愈合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术中吻合质量、及早发现、合理治疗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及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黄安振;曾庆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5例,随机分为2组,均在采用儿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静滴,观察组应用热毒宁静滴,疗程3 d~5 d,比较2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佳。

    作者:李新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近2年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4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显效3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其中发生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3%,且经对症处理后很快消失。结论阿奇霉素是当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理想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仲华;孙艳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桥式缝合术在阴道壁脱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阴道壁作为桥体进行阴道壁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诊治70例阴道壁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桥式修补术,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采用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壁脱垂时间短、效果佳、副作用少。

    作者:王芳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病理变化造成血管壁局部向外扩张,多数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一旦发生破裂75%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急性发病及病情危重等特点,而且容易再次出血,再次出血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95%,对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

    作者:马骁;仝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提高影像诊断医师对其的认识水平和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收治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肺部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19例累及2个或2个以上肺段,其中肺浸润17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弥散性粟粒性病灶11例,肺外结核4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多具有不典型肺结核特征,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芦慧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急诊胆囊切除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探寻佳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间收治需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急诊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急诊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2组术后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术中胆管损伤率、手术时间以及再手术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急诊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不良率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急诊开腹组(P<0.05)。结论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较传统的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微创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9例体会

    桡骨远端骨折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骨科疾病,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比较薄弱,是密质骨和松质骨的交界处,在遭受外界暴力时,很容易发生骨折。我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9例,疗效较为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