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超声监护在基层医院宫腔操作中的应用

张峰华

关键词:超声监护, 基层医院, 宫腔操作, 手术操作方法, 术中和术后, 节育器移位, 子宫穿孔, 吸宫不全, 推广应用, 手术时间, 流产术, 刮宫术, 并发症, 安全性, 状态, 医师, 缩短, 实时, 人工, 经验
摘要:基层医院常见的宫腔操作有上环,取环,人工流产术,刮宫术等,传统的手术操作方法均是在盲视状态下,凭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感觉进行,由于无法实时了解到宫腔情况,可能会发生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出血、节育器移位或者取环失败等情况。采用超声监护下进行宫腔操作,可提高宫腔操作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现将我院自2011年开始实行在超声监护下进行宫腔操作的体会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血府逐瘀汤治疗43例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2组病例治疗2个疗程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V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改善肾脏血流、改善肾脏功能、阻断和缓解疾病发展作用,是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蒋丙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及经皮锁定板组,各35例及3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都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交锁髓内钉对于软组织条件差、胫骨干多段骨折具有优势,胫骨干骺端骨折选用经皮锁定板更具有稳定性。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IPCD)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5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前开始应用IPCD联合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所有患者术后10 d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出现下肢DVT 1例(2.2%),对照组出现下肢DVT 7例(1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倾向发生率分别为15.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IPCD在骨科大手术后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锁骨解剖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锁骨解剖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2年4月,我院骨科采用锁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4例,男21例,女13例。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结论锁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李福跃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38例临床观察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腔、左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要特点的心肌疾病,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其中又以中青年多见[1]。该病病因迄今未明,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是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既往研究认为在确诊后,患者在症状出现后5年内的存活率在40%左右[2]。近年来,我们应用缬沙坦和倍他乐克对38例DCM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效果满意,而且安全性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特点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其为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发病急,病死率高,已成为全球性致死与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现近几年来心肌梗死不再局限于老年人,逐渐呈现年轻化,中青年AMI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危险因素与老年人不尽相同。因此了解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对防治此类疾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现将我院2008年-2013年间50例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米改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超声检查对老年慢性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老年慢性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患者作为试验组,80例非老年慢性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技术诊断分析,并进行肾功能检查确诊。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量速度和肾脏萎缩速度减慢、强度绝对值(DPI)减小、达峰时间(TTP)延长、动脉阻力指数(RI)增大、曲线下面积增大,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肾脏大小、动脉血流量、动脉阻力指数和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超声法诊断的特异性为96.3%,灵敏度为87.5%,约登指数为0.838;采用生化法诊断的特异性为63.4%,灵敏度为63.4%,约登指数为0.6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诊断老年慢性肾病,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尤其对于早期慢性肾病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马占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对照组给予舒血宁和胞二磷胆碱。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潘宁;吕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损害后出现的以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内分泌异常、代谢产物潴留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后可对肾脏造成慢性进行性损害,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即尿毒症)。新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达1.195亿人,而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者超过200万[1],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西医治疗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脏移植等方法,但受限于技术条件、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大多数患者及家庭仍难以承受。中医中药在防治CRF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具有明显改善肾脏微循环、保护残余肾功能及延缓病程进展等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CRF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余敏;陈艳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变迁,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呈增多趋势,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高达30%以上[1]。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近年,肺炎支原体分离出耐药菌株,提示肺炎支原体耐药现象存在,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疗效,本文对6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并与红霉素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玉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术中定位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病变间隙的定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确定病变椎间隙的定位方法。结果168例准确定位165例,准确定位率达98.2%。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两侧髂嵴高点与棘突的位置关系”方法和“骶椎定位方法”结合使用能达到准确定位。

    作者:贾爱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安氏Ⅱ类错患者,随机分成2组,23例采用直丝弓矫治系统配合导板、腭杆联合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单纯直丝弓系统用“摇椅弓”打开咬,分别观察2组打开咬的时间及治疗完成的时间,矫治器脱落情况。结果治疗组无论在打开咬的时间上还是治疗完成的时间上都明显缩短,咬障碍所致矫治器脱落率明显降低。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与导板、腭杆的早期联合应用,可提高错畸形的矫治效果,缩短矫治时间。

    作者:张风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未给予任何镇痛处理,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显著,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廉三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急诊胆囊切除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探寻佳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间收治需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急诊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急诊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2组术后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术中胆管损伤率、手术时间以及再手术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急诊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不良率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急诊开腹组(P<0.05)。结论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较传统的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微创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提高影像诊断医师对其的认识水平和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收治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肺部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19例累及2个或2个以上肺段,其中肺浸润17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弥散性粟粒性病灶11例,肺外结核4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多具有不典型肺结核特征,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芦慧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再次剖宫产16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壁将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的一种外科手术[1],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许多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剖宫产率异常升高是整个医学界及社会的热门话题,WHO 2010年2月报道:我国剖宫产率为46.2%,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增加。为了总结剖宫产对母儿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及手术时机问题,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1月-2012年11月16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

    左氧氟沙星是消旋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广谱抗菌药,其抑菌浓度相当于抗菌活性的2~4倍,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肠道等感染的治疗。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开始凸显,主要是对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脏、软骨等损害,具体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意识模糊、抽搐、喉水肿等。

    作者:周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及补液治疗急性肠炎5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以及补液措施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抗生素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以及补液措施治疗急性肠炎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林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34例分析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手术操作致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泌尿外科手术后导致输尿管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34例患者中,15例开放手术修补损伤,7例组织黏膜脱垂修复,5例复位后体内置双J管引流,7例患者行碎石后置双J管引流术。结果27例患者术后输尿管的完整性恢复到正常状态,7例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肾积水现象,经过检验,7例患者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为有效降低其发生率,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尽早处理,进而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韩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Ⅲ期煤工尘肺高千伏X线胸片与CT检查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高千伏X线胸片与CT在煤工尘肺((CWP)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1年-2013年在我院确诊的47例Ⅲ期CWP患者的高千伏X线胸片和胸部CT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观察CWP大阴影及其继发性改变来确定Ⅲ期CWP大阴影的主要诊断方法。 CWP大阴影绝大多数双侧对称,伴有肺门、肺纹理改变,阴影内伴发钙化影、支气管扩张及瘢痕旁肺气肿等,这些改变对确定Ⅲ期CWP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果高千伏X线胸片和CT检查在Ⅲ期CWP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CT检出大阴影的范围与程度明显优于高千伏X线胸片,CT较易发现与Ⅲ期CWP合并的肺门、肺纹理改变,空洞钙化、阴影内支气管扩张及瘢痕旁肺气肿,因此CT诊断可作为X线胸片的必要补充,在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临床观察CT检查是Ⅲ期CWP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且其在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