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三海
颜面再发性皮炎为颜面部发生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多发于女性,一般初起在眼睑周围,逐渐扩展至面颊、耳前方,甚至整个面部,表现为局限性轻度红斑,细小糠状鳞屑,自觉瘙痒。发于春秋季,发病突然,有复发性,经久难愈。我科采用内外结合对该病进行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关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临床中骨科和脊柱损伤患者大多数是车祸或建筑伤,普遍存在皮肤擦伤,有较多的渗出液,无法保持皮肤清洁,同时也加大了护理工作量。也有患者因自身情况导致,例如:水肿、低蛋白、被动体位、皮肤潮湿等[1]。使得患者皮肤的恢复有一定的难度,皮肤护理己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郭福蝶;汪丽;龙海丽;杜凤;杜瑶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膀胱直肠贯通伤临床上较少见,多由于工农业生产、交通事故、生活意外、打架斗殴所致。由于损伤涉及泌尿、消化两大系统,损伤后尿液粪便严重污染伤口,极易导致伤口感染;又常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和骨盆骨折等,临床处理非常棘手,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感染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995年2月-2012年1月间,我院对15例膀胱直肠损伤患者实施了成功救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巩新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安氏Ⅱ类错患者,随机分成2组,23例采用直丝弓矫治系统配合导板、腭杆联合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单纯直丝弓系统用“摇椅弓”打开咬,分别观察2组打开咬的时间及治疗完成的时间,矫治器脱落情况。结果治疗组无论在打开咬的时间上还是治疗完成的时间上都明显缩短,咬障碍所致矫治器脱落率明显降低。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与导板、腭杆的早期联合应用,可提高错畸形的矫治效果,缩短矫治时间。
作者:张风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急诊胆囊切除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探寻佳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间收治需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急诊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急诊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2组术后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术中胆管损伤率、手术时间以及再手术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急诊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不良率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急诊开腹组(P<0.05)。结论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较传统的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微创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手术操作致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泌尿外科手术后导致输尿管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34例患者中,15例开放手术修补损伤,7例组织黏膜脱垂修复,5例复位后体内置双J管引流,7例患者行碎石后置双J管引流术。结果27例患者术后输尿管的完整性恢复到正常状态,7例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肾积水现象,经过检验,7例患者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为有效降低其发生率,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尽早处理,进而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韩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分别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A组)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B组)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值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PFNA 2组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分散、组织相容性好、愈合效果佳、适合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临床推广。
作者:赵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自体阴道壁作为桥体进行阴道壁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诊治70例阴道壁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桥式修补术,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采用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壁脱垂时间短、效果佳、副作用少。
作者:王芳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血管介入栓塞术(TAE)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13年6月52例产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29例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血管穿刺技术(seldinger)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用子宫动脉导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进入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栓塞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均成功止血;对照组29例患者保守治疗均无效,后行妇科手术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并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止血。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有效率高等优点,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主要的是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喜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分别检测入院后第2天、治疗第4天、出院时CRP的变化。结果随着病情的好转,2组患儿的CRP值及阳性率均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细菌性肺炎组在入院时、治疗第4天,CRP值及阳性率均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当天2组患儿CRP值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初期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而支原体肺炎在病情较重或并发感染时才会升高。 CRP是两种肺炎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素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变迁,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呈增多趋势,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高达30%以上[1]。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近年,肺炎支原体分离出耐药菌株,提示肺炎支原体耐药现象存在,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疗效,本文对6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并与红霉素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玉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应用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以及补液措施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抗生素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以及补液措施治疗急性肠炎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林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基层医院常见的宫腔操作有上环,取环,人工流产术,刮宫术等,传统的手术操作方法均是在盲视状态下,凭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感觉进行,由于无法实时了解到宫腔情况,可能会发生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出血、节育器移位或者取环失败等情况。采用超声监护下进行宫腔操作,可提高宫腔操作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现将我院自2011年开始实行在超声监护下进行宫腔操作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峰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及经皮锁定板组,各35例及3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板都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交锁髓内钉对于软组织条件差、胫骨干多段骨折具有优势,胫骨干骺端骨折选用经皮锁定板更具有稳定性。
作者:靳艳斌;罗润明;李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不同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抗生素对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为5%;患者在术前、术后使用抗素比在术中使用的抗生素感染率更高,而在以后的二、三联用药较之一联感染率更高。结论普外科手术在预防切口感染时要严格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掌控,控制其使用时间和指征,从根本上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都明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高频电刀在现代外科手术中已广泛使用,高频电刀属于外科器械,利用Radio Frequency原理,对组织进行切割,通过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对组织进行瞬间烧灼,实现对机体组织的切割或凝血。作用到人体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完整回路,流回高频电刀内部,回路负极板是形成完整回路的理想材料,手术室护士正确使用回路负极板,可以有效避免意外烧伤和烫伤。现将笔者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同仁探讨如下。
作者:张莉青;刘勇;宋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评价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宣讲效果,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实际依据。方法我院内科16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采取正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宣讲,3个月后2组进行效果观察评估。结果经系统的健康教育宣讲后,观察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宣讲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平均水平下降明显,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强调非药物治疗与正确药物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秀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131I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目前131I治疗甲亢在国内已成为甲亢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机体应激免疫方面的变化规律,我们对我院近10年120例患者血清中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江甲;殷丽;王娟娟;任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控制抗生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1]。近年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已成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细菌耐药,如何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中之重。为此,我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本文详细介绍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和实施细则,以供同行交流参考。我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限定50个品规,2012版是在之前版本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适当调整形成的,符合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能够满足我院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需求。
作者:傅霄汉;李宏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胃食管反流病以反酸、烧心、食道灼痛或烧灼不适感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病。本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多不满意。笔者近年来对经胃镜检查确诊的3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病例采用半夏厚朴汤配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胃食管反流病以反酸、烧心、食道灼痛或烧灼不适感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病。本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多不满意。笔者近年来对经胃镜检查确诊的3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病例采用半夏厚朴汤配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凌线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