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并输卵管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余挽澜;余晓;佘高科;陈波;管吴蓉

关键词:卵巢, 原发性肺型小细胞癌, 输卵管腺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以及与同时发生的输卵管腺癌的内在联系。方法对1例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并输卵管腺癌患者通过其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为老年女性,57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进行性腹胀。手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卵巢。大体肿块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开呈蜂房状或海绵样,见多个小的腔隙,质软。光镜下肿瘤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瘤细胞呈弥散性、巢片状、岛状及梁状排列。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部分呈嗜酸性,有小片状坏死,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侵入同侧输卵管壁内,输卵管腔内及管壁肌层内见中分化腺癌组织。免疫组化:卵巢肿瘤细胞弥散阳性表达CgA、CD56、Syn、NSE、Ck-pan、EMA;灶性阳性表达CK20、CK7;不表达CD99、vim、S-100、TTF-1、α-inhibin、CA125。结论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是一种组织起源不明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多数患者在1年内死亡,手术后辅以化疗及放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本例患者同时发生的输卵管腺癌为一种重复癌。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0例疗效观察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多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滞留的基础上发生,常见为细菌感染,女性较男性更易受累。成人发生堵塞的原因不明,可能与沙眼、泪道创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因素有关。我科2006年-2012年共收治30例(30眼),眼科和耳鼻喉科联合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造口术,手术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家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康惠尔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术后72 h内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作为气管切开换药辅材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3月经皮旋切气管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泡沫辅料分别作为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后72 h内换药辅材,记录2组换药次数和切口渗出量。结果72 h内对照组平均每人换药(10.46±2.89)次,观察组平均每人换药(7.93±1.59)次,2组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患者切口渗出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无1例发生切口红肿热痛或皮疹。结论康惠尔泡沫敷料吸附能力强,既能减少换药次数,减少轻患者痛苦,又能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莉;李金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以血小板计数增多发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以血小板计数增多发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与生物学特点。方法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染色体、融合基因进行检查。结果以血小板计数增多发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发病率低,易误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随病程进展,可进一步向加速期、急变期演变,应及早干预。结论对于以血小板计数增多发病的患者,应注意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袁瑞兰;常进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变化规律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细菌性感染患儿68例,同期同年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并比较2组CRP含量及白细胞(WBC)计数。结果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CRP和WBC数目比健康对照组高。在细菌性感染患儿中,CRP检测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82.2%,阳性检出率为83.82%;WBC敏感性为61.4%,特异性为78.3%,阳性检出率为77.94%;CRP与WBC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66.8%,阳性检出率为89.70%。结论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中CRP与WBC反应灵敏,将其联合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盛兰;吴信杰;陈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电针配合耳穴压迫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耳穴压迫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进行电针配合耳穴压迫治疗,对照组使用双星明滴眼液和增光片治疗,以2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半年后患者较治疗前视力下降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电针配合耳穴压迫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疗效较好,能很好预防患者视力下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许卓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门诊用硝酸银烧灼治疗鼻出血80例

    2011年9月-2012年12月我们用化学药物30%硝酸银烧灼治疗门诊鼻出血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中男56例,女24例,男女之比2.3∶1,年龄小5岁,大82岁,其中16岁~22岁64例,占80%。出血部位与原因:本组患者出血大部分为一侧鼻腔(约占90%),部位均位于鼻中隔前中间,其中黎氏区糜烂44例,小血管怒张26例,鼻中隔及黎氏区毛细血管瘤10例。出血特点56例长期间歇性反复出血,病程几个月至几年不等,大多数出血量小,呈滴水样,可自行停止;少数量大,出血较剧,呈涌出流水样。80例全部排除血液性病变及凝血机制障碍。治疗次数:1次72例,2次者8例。

    作者:江深;赵光辉;李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湿性疗法治愈1例纳洛酮致新生儿皮肤不良反应报告

    盐酸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为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减轻缺氧性脑损伤造成的脑水肿,增加缺氧后患儿脑灌注压与脑血流量,快速逆转新生儿的无呼吸状态,有效改善患儿的意识障碍、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抑制以及心血管交感功能等的抑制[1]。盐酸纳洛酮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复苏中,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儿的存活率,是一种临床应用范围广,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半衰期(T1/2)短,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厌食、烦躁、血压改变及呼吸加快等,多发生在用药后10 min后,多为一过性。2013年11月我院新生儿室收治1例皮下注射盐酸纳洛酮致皮肤紫绀、发白的患儿,根据湿性愈合理论对该患儿处理后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晖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64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3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18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3例,回肠3例,直肠3例。胃肠间质瘤向腔外型生长7例,腔内生长5例,腔内外生长18例。胃肠间质瘤CT平扫大部分显示密度不均,其可见大小不一的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多为中等度强化,1例病灶有钙化,1例伴有肝转移。肿块大径线3.0 cm~18.5 cm(平均10.2 cm)。结论胃间质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64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其定性定位诊断及良、恶性分析。

    作者:廖雪燕;邱菊生;谢鉴津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直接数字化摄影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R)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方法使用飞利浦DR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对0岁~7岁婴幼儿进行X线直接数字胸部摄影。结果78%图像质量优秀,22%的图像质量存在一定问题,但基本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婴幼儿胸片的摄影质量随着数字化X线扫描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显著提高。

    作者:许运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异位妊娠48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异位妊娠患者中3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余18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陈旧性异位妊娠4例,卵巢妊娠2例,腹腔妊娠4例,其余38例均为输卵管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伴发输卵管慢性炎症2例。结论异位妊娠与下腹部手术、节育手术、人工流产、分娩等密切相关,预防其发生的主要手段为减少发病传播降低人工流产率。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可以有效保留育龄妇女生殖能力与保障妇女身心健康。随着临床诊治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的诊治率明显提高。

    作者:杨玲玲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应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在30~110 mL)的临床情况。结果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存活率85.7%,其中未遗留后遗症的占16.3%,生活基本能自理者30.6%,生活需要他人照顾者38.8%;死亡占14.3%。结论对出血量大于3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术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朱理治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病案工作人员的感染危险及干预对策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病案室归属于职能科室,故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其院感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临床及其他医技科室,然而在肉眼看似清洁的病历上却依附着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因为病案从收集、整理、归档到病案室保存,历经很多科室,在辗转途中难免受到灰尘、病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感染[1];加之大多数病案室均没有相应的设施对病案在入库前进行有效的灭菌处理,使得病案人员在病案的收集、整理、使用和上架等过程中,不知不觉吸入了这些灰尘和有害病菌。若病案室温、湿度不达标,很容易造成细菌、害虫、真菌等大量繁殖,达到一定程度后,工作人员吸入的不洁空气便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保护病案工作人员,笔者根据病案室的工作特点,对病案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引起同行的关注。

    作者:徐春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术前及输血感染性疾病标志物1440例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及输血前患者1440例,在输血及术前抽取静脉血4 mL,标本在2~8℃条件下进行保存,而后分别进行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440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中四项血液传染病标志物阳性148例(10.28%),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28例(8.89%);丙型肝炎抗体阳性10例(0.69%),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例(0.5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2例(0.14%,)。结论术前及输血前检查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较高,其对于临床输血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岑春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药物不良反应32例分析报告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特征、规律,降低其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上报的3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这些报告的具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在上报的3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共涉及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47.32±2.12)岁,静脉注射给药26例,肌肉注射给药2例,口服给药3例,透皮给药1例。涉及到抗生素类18例,中成药类6例,肿瘤类4例,激素类2例,其他类2例。其中出现局部、全身瘙痒11例(34.37%),面部潮红水肿6例(18.75%),恶心呕吐3例(9.37%),腹痛2例(6.25%),头晕2例(6.25%),四肢抽搐3例(占9.37%),胸闷不适1例(3.13%),低血压1例(3.13%),呼吸困难1例(3.13%),咳嗽2例(6.25%)。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力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大限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作者:雷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利普刀对HPV阳性宫颈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利普刀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2例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利普刀组和微波组,观察2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利普刀和微波相比较,手术时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微波治疗在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以及术后排液时间方面优于LEEP刀(P<0.01);但是LEEP刀在治疗HPV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微波治疗,HPV转阴率80.6%、复发率6.5%,均明显优于微波治疗(P<0.01)。结论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手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HPV转阴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雪清;张斌;许艳;钟小群;刘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小儿锁骨骨折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小儿锁骨骨折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锁骨骨折患儿伤后1,2,3,4,6,8,12,16周分别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骨折位线、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情况。结果超声检查能动态显示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不同时期骨折处血流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结论应用超声检查小儿锁骨骨折简便易行、无创,易于患儿家属接受,而且可早期预测骨折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颖;李庆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保妇康栓联合宫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

    目的:探讨中药保妇康栓联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宫颈微波治疗联用保妇康栓局部用药,对照组只使用微波治疗宫颈炎。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保妇康栓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炎较单独使用微波治疗效果好。

    作者:马松雅;王娜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乳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再治疗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乳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140例乳牙根管治疗失败患儿(共有患牙240颗)的临床资料,总结根管治疗失败原因,予以根管治疗术实施再次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1年随访后,240颗患牙治愈184颗,治愈率为76.6%。结论乳牙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根管继发性感染、根管超填等,因此治疗过程中对根管感染予以有效防控,可以减少根管治疗失败率。乳牙根管治疗失败患儿实施再治疗时,须注意严格防治根管感染,充填Citapex糊剂可以使得流动状态良好,予以加压注射方式可使得充填效果良好,从而使临床治愈率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于艳芬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产后失血性休克30例监测及抢救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产后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和抢救方法,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09年-2013年失血性休克30例患者,分析归纳其监测和抢救方法。结果30例患者经及时抢救休克得以纠正,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意识清醒,反应良好,面部红润,体表及四肢温暖,尿液淡黄、清亮且尿量正常。结论通过严密监测和运用正确的抢救方法,可以使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保障患者的生育功能和生命安全。

    作者:王凤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浅谈离心性穿刺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离心性静脉穿刺法又称逆向穿刺法,即逆血流方向进行静脉输液的一种方法。内科老年患者由于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病程长,多需长时间输液治疗。我科从2011年开始,对一些由于长期反复输液导致血管条件较差、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采用离心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其经验体会浅述如下。

    作者:王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