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凤仙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24 h、48 h、72 h 2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差异显著,副反应情况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净化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一般护理,统计2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甫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手术完成后即进行介入逆流溶栓治疗,通过脉冲法缓慢推注尿激酶。患者术后均服用华法林、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均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给药时需对患者膝上扎止血带进行加压。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股静脉穿刺溶栓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患侧疼痛感全部消失,下肢无水肿和紫黑色现象。患者均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周均可自如行动。结论介入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较好,且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而科学的临床护理是保证其疗效的关键,可有效预防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的形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雷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护理工作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心理护理逐渐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妇对分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分娩过程中除了需要保证母婴的安全外,还要求无痛分娩,以减轻分娩带来身体上的痛楚。而且疼痛会引起应激反应,使产妇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终使得产程延长,甚至发生婴儿在宫内缺氧等不良后果。为此,降低分娩带来的痛苦是产科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无痛分娩已经成为了现实,无痛分娩分为非药物无痛分娩和药物无痛分娩两种。非药物无痛分娩主要指: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优点是对产程和婴儿无任何影响,但是镇痛效果较差。药物无痛分娩主要指: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其中,椎管内分娩镇痛法是迄今为止效果好的方法。本文主要讨论无痛分娩中的心理护理。
作者:郭瑞芬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87例骨折术后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郭士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术前访视的效果,为提高手术安全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择期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照组进行术前常规准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变化及手术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调查患者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
作者:何淑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教育指导、动静脉内瘘护理、服药教育、运动指导。结果80例患者中73例(91.25%)对动静脉内瘘护理、体重血压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自护行为有较全面的认识,能够进行规律血液透析78例(97.50%),血液透析并发症7例(8.75%),护理满意79例(98.7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医嘱,提高血液透析依从性,达到充分透析,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也能激发护士继续教育再学习的热情,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
作者:刘学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更为高效、安全的手动静脉推注大剂量药物操作方法。方法783例用76%复方泛影葡胺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其中631例行大角度静脉穿刺、加热并推注对比剂、妥善固定针头和拔针后大面积压迫止血等改进措施,统计注射速度、患者不良反应及处理、CT扫描增强效果,并与常规方法注射的152例进行比较,总结并优化其技术方法和经验。结果改进组穿刺点皮下瘀血和注射漏液的病例数显著少于常规组,注速≥1.5 mL/s和扫描部位近心端大动脉CT值≥150 Hu的病例数多于常规组,尤以使用直接针头注射者效果佳;发生高渗性不良反应的病例数较多。结论改进后的手动静脉推注大剂量药物速度快、CT增强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美芬;刘开芬;李开庆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红琴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入侵,导致人体的免疫缺陷,从而产生的一种病程较长、消耗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于目前艾滋病可防不可治,患者在发病后,可以说直接面对死亡的威胁;同时由于患者的教育背景、家庭和社会环境各异,在发病和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笔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针对其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显群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分析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其早日康复,疗效显著。
作者:文湘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对产前门诊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按建卡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析按时产检依从性并对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的影响。结果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按时产检依从性提高,就诊满意度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门诊产前建卡孕妇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按时产检率,也可提高建卡孕妇的就诊满意度。
作者:张莉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2011年9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上添加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结果2组心率、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试验组术则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来看,试验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内护理可影响到手术效果、术后恢复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家属主要在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住院环境等方面存在需求。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秦卫文;张爽;魏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体质是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从生理机能、形态结构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近年来,诸多医家开始深入研究儿童体质,在研究中发现,同一年龄段的儿童有胖瘦高低、喜静好动之分,也有睡眠好差、多汗无汗之分,还有食量多少、便干便稀之分,而这些不同的体质使得儿童在同一致病条件下会出现病与不病,对同一药物出现不同反应的情况[2]。由于儿童五脏六腑成而未全、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脾胃易伤、神气怯弱的特点,决定了儿童在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特点,这些理论为儿童体质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结合诸多医家的研究进展,对儿童体质形成的因素及养护特点进行探讨。
作者:王凌卿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海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根据笔者在精神科二十余年的临床观察,住院精神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便秘一般都会程度不同地对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致患者食欲不佳、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了解精神科患者便秘常见的原因,综合应用各种措施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郭强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肠内营养的不同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空肠造瘘置管,对照组应用鼻十二指肠置管,分析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下床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空肠造瘘置管实施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缩短,并发症降低。
作者:郭志蕾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产程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的意义。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按奇偶数选择法,筛出400例,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产妇产程中的护理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将人文关怀理念运用于产程护理中,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分娩体验的满意度。
作者:王琳;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执行力的方法。方法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工作流程及沟通技巧和心理素质的培训。结果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护理执行力。结论上述措施是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执行力的较好方法。
作者:孙东毅;胡芳英;唐静玉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