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各种药物血液检验对血样的要求探讨

牛兴凤

关键词:药物动力学, 血液检验, 药物监测, 生物样品, 临床, 患者, 定量检测, 代谢产物, 测量仪器, 治疗, 体液, 浓度, 理论, 方法
摘要:临床上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利用药物动力学的理论,通过灵敏的现代分析测量仪器或方法,定量检测患者用药后的生物样品(特别是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浓度,为临床上更好地对患者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1]。本文就其对血样的要求进行探讨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征象。结果11例中,肿瘤位于胃部6例,小肠3例,肠系膜2例;良性3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5例。肿块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可发生囊性变或坏死,少数可见出血。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肿瘤实质部分中到明显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对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作者:樊晓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各代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应用的药理变化分析

    目的通过对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依索拉唑等五代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性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其药理变化对医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本文以40例溃疡性患者作为临床病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并泮托拉唑针剂治疗,治疗组常规性治疗基础上予以依索拉唑,观察以泮托拉唑与依索拉唑为代表的两代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胃内维持pH值的时间也较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溃疡性疾病的有效药物,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对溃疡性疾病的治疗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其药理作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作者:王婕鹏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海安县2008年-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原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海安县2008年-2011年13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28‰,新生儿死因前3位顺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婴儿死因前3位顺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和出生窒息并列第三;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3位顺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溺水,肺炎。结论威胁我县5岁下儿童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溺水和肺炎。

    作者:陈淑芸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类似急性脑血管病的糖尿病低血糖反应36例分析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表现有时类似急性脑血管病,如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肢体瘫痪等,易于被误诊。我院2002年-2012年诊治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敏;朱慧敏;陈廷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糖尿病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探讨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需要截肢。据WHO统计,在各种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截肢占50%。其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疼痛、化脓感染、溃疡、坏疽,一旦发病,由于治疗复杂、困难大、病程长、不易愈合,患者会面临截肢、死亡等严重后果。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足的症状特点,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米改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服西药泼尼松、阿司匹林和维生素C;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消抗汤。2组治疗期间均采用避孕套避孕。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其中妊娠率为52.1%;对照组痊愈12例,好转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3%,其中妊娠率为25.5%,2组总有效率和妊娠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梁晋芳;原苏琴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医院信息系统在中药管理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逐步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1]。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系统是指计算机的软硬件、网络、通讯设备、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终工作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作为一个流动性比较强且工作复杂的公共场所,医院管理更需要信息系统的辅助。目前,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医院的管理工作当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将现代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中,特别是药剂科的管理,其通过局域网使药品信息的储存、处理、传送和输出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从而达到医院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院将信息系统应用于药剂科中药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南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血糖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血糖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的差别。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糖仪测定其指尖血血糖水平,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使用半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比较两者的差别。结果血糖仪测定的空腹血糖,低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糖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糖仪测定的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糖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糖仪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自己监测血糖,但其检测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适用于糖尿病确定诊断。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是临床确诊糖尿病的可信依据。二者各有优势,可互相配合,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翠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后循环梗死1例诊治心得

    1病例介绍患者,男,67岁,主因“头晕1周,加重伴意识不清1 d”于2012年7月30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12年7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眩晕,伴有轻微恶心、复视、站立不稳,无呕吐、耳鸣、耳聋,持续约10 min~20 min后可自行缓解。就诊于××县人民医院,行头颅MRI示双侧底节区、放射冠区多发斑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门诊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具体不详)后头晕症状有所好转,基本恢复正常。26日患者再次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感,无恶心、呕吐,并伴有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不适感,症状持续存在,再次就诊于××县人民医院,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静滴“丁咯地尔、长春西汀、银杏叶提取物、甘露醇”等治疗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27日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有言语不利,很快转为持续存在,治疗方案未作特殊调整,29日患者主诉头痛,以后枕部为主,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呕吐,意识水平无明显改变。30日晨起后家人发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能唤醒,能简单对答,但很快进入睡眠状态,无明显发热、肢体抽搐,未进一步诊治,遂转入我院。

    作者:王瑞锋;王丽丽;郭学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胶囊内镜检查后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研究

    与传统胃镜检查相比,胶囊内镜具有无痛、无创、无导线等很多优点,且胶囊内镜能够对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病变的具体情况予以客观反映,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提供具一定价值的临床参考资料。但我院在胶囊内镜的应用中,出现了检查后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现象,本文对其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上有所帮助。

    作者:温瑞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52例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52例老年胆囊炎患者,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50例。结果50例手术患者胆囊已呈化脓或坏疽型者40例,水肿型10例;无胆管损伤病例,术中出血量平均(170.14±20.34)mL,手术时间平均(87.40±11.52)min;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28.85%),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死亡1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住院时间平均(18.11±5.77)d。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具有其临床特点,术前准备充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恰当,围术期加强处理,是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钧陶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病原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为了进一步了解创伤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现将我院2012年1月-12月患者创伤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出的428株病原菌分析如下。

    作者:李国庆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进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0例患者中前列腺癌22例,其中高分化癌5例,中分化癌3例,低分化癌1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开始时间、大信号强度、早期强化率显著高于BP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前列腺癌患者,癌肿发生于外周叶21例,发生于中央叶1例。肿瘤穿破包膜17例,精囊腺受侵犯13例。其中9例动态过程中癌灶强化不均匀,前列腺增生动态过程中有8例表现为尿道周围腺体早期强化,至延迟扫描时中央腺体信号趋于一致。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及范围、肿瘤穿破包膜及肿瘤侵犯精囊腺方面明显优于平扫,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度及特异性,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有较明确的价值。

    作者:张林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技术,观察小肠肿瘤性病变的CT征象。结果12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腺癌3例,主要CT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或分叶状肿块,可伴近端肠梗阻;间质瘤4例,1例良性,3例恶性,表现为富血供的大肿块,1例空、回肠2个恶性间质瘤,伴肝转移;淋巴瘤3例,表现为肠壁增厚或肠腔内肿块;平滑肌肉瘤2例,表现为腔内、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东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探讨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详细观察患者的症状、CT扫描病变特点和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效果。结果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患者治愈率为96.7%,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患有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此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时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手术视野,术后患者一般都能彻底摆脱鼻窦炎带来的痛苦,并且此种手术方式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黏膜造成过大的损伤,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陆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西医人工周期疗法,黄体酮+乙烯雌酚+安宫黄体酮,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50例在人工周期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促卵泡汤和促黄体汤,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8.2%。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0%,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1.7%;随访24个月治疗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2%,对照组复发14例,复发率为30.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刘爱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鼻窦炎的中药治疗经验

    目的观察鼻通汤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鼻窦炎患者50例,给予宣通鼻窍,解毒清热,散风发表的鼻通汤加减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结果治愈3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结论采用中药鼻通汤治疗肺经风热型鼻窦炎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成中河;郭晓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基层卫生院治疗前列腺增生180例

    目的总结基层卫生院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病情严重者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178例经过服药以及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症状得到缓解;2例因反复发生尿潴留,药物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结论基层卫生院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产生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积极应用药物治疗能够显著缓解症状,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困难1例分析

    1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主因绝经1年余,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而就诊。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心、肝、肾疾患及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史。查体:体温36.4℃,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60 mm Hg,心肺听诊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婚产型,阴道通畅、黏膜色泽正常、分泌物少量,宫颈光滑、未见尾丝,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度好,附件对合好、未触及包块。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示:白细胞(+),上皮细胞(+),清洁度Ⅰ级,滴虫阴性,霉菌阴性。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节育器位置正常。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再次双合诊确定宫体前位,予施行取宫内节育器术,术中探针无法进入宫腔,给予吸入笑气与利多卡因宫颈局麻复合应用后,再次用探针探测宫腔,探针仍无法通过宫颈内口。用一次性导尿管探至宫颈内口,导尿管无法进入宫腔,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经导尿管缓慢注入宫颈管,见宫颈外口有少量液体流出即停止推药,等待30 s后尿管仍无法探入宫腔。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导尿管进入宫腔,将导尿管停留在宫腔片刻以扩张宫颈,取出导尿管,用探针顺沿宫体前位方向探测宫腔7 cm,然后用取环钩取出“O”形节育器1枚。术中出血约3 mL。

    作者:高燕芳;吕锋青;郭彩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46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计划怀孕夫妇的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12年4月-10月在我院进行孕前健康检查的夫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46例检查者中,评估为高风险136例,占6.64%。结论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计划怀孕的夫妇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丽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