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芹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终止妊娠,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2组患者终止妊娠结局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终止妊娠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能提高终止妊娠率,加快产程,减少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NPH 患儿进行HFOV 治疗,对上机前及上机后2,6,12,24 h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比较.结果 30例NPH治愈23例(76.7%),包括4例常频机械通气无效及1例常频机械通气发生气漏改为HFOV治疗治愈者,死亡5例(16.7%),自动出院2例.肺出血时间(14.4±7.6)h,机械通气时间(77.4±21.2)h,无发生气漏,发生脑室内出血4例(17.4%).存活患儿HFOV后2,6,12,24 h FiO2、OI、PaCO2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HFOV治疗可以明显改善NPH患儿氧合功能,迅速改善高碳酸血症.HFOV治疗NPH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成海;江鹏;黄暖潮;刘庆日;高润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异丙嗪和氨溴索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抗病毒、抗感染、吸氧、平喘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异丙嗪和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异丙嗪和氨溴索辅助治疗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异丙嗪和氨溴索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缓解严重喘憋、咳嗽及缺氧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广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利用低剂量FOLFOX-4复合用药方案作为一线药物,对6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晚期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在现有条件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肿瘤科2006年-2009年之间4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低剂量FOLFOX-4疗法治疗情况,评估治疗结果.结果 共有3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 可以评估,总体反应率为43.75%,总体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4.1个月,无疾病进展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4.9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所有的疗程中出现率分别为21.4%和16.7%.结论 低剂量FOLFOX-4 疗法毒性低,耐受性好,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有较高的有效性,在国内一般三甲医院现有条件下可行性较高.
作者:闫丽莎;郭英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妇科门诊患者102例分为2组,治疗组51例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口服谷维素片10 mg,每日3次治疗.2组均以3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5%和74.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少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器复位法纠正子宫过度倾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在我站施行负压吸宫术或清宫术中,因子宫过度倾曲者73例采用宫颈扩张器复位法纠正子宫过度倾曲.结果 73例均成功纠正子宫位置,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纠正子宫过度前倾前曲显效率为53.3%,有效率为46.7%;纠正子宫过度后倾后曲显效率为42.9%,有效率为57.1%.所有受术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颈扩张器复位法纠正子宫方位效果满意,可明显降低宫腔手术操作风险,有效减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减轻受术者痛苦,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
作者:赵东梅;应石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7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吸入布地奈德组(治疗组)29例和地塞米松组(对照组)18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观察2组症状缓解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声嘶、犬吠样咳嗽、喉鸣、呼吸困难的时间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较明显.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能有效缓解喉部炎症,解除喉梗阻,缩短病程,临床疗效优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作者:侯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为了进一步深化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创新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针对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改进教学手段、改变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就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
作者:魏海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1 痛经患者,女,17岁,2010年6月26日就诊.主诉:经前及经期腹胀痛持续2年.患者平素月经不调,先后无定期,初潮15岁,月经周期28 d~35 d,每次行经4 d~6 d,经量少,色红挟少许血块.经前乳胀,腹痛甚时伴有恶心呕吐,影响学习.常服去痛片方才缓解.
作者:崔晶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在基层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引起肝脓肿较为少见,而脓毒血症引起肝脓肿较为常见.我院近2年内出现因胆囊炎胆结石手术切除胆囊后引起肝脓肿1例,因下肢创伤感染引起脓毒血症1例,经抗感染、抽脓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启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中药炮制是祖国中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历代中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对药物的减毒、增效及转变药性,产生新的药效具有确切的作用.数千年来,中药炮制在防病治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而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炮制的目的则是为了用药安全和更好地发挥药效.
作者:秦瑞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2010年9月3日运城市盐湖区某幼儿园发生一起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共有25例患儿,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诊断结果后确定为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要点.方法 对36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经积极的抢救治疗及完善的护理,均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结论 应用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后饮酒或使用含乙醇的药物、食品时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安全用药行为,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庆军;高芳;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门诊药物咨询质量和儿童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对我院门诊药物咨询窗口接待的396例儿童用药咨询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儿童用药咨询内容按所占比例排序依次为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饮食、推荐和选择药物、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和其他.其中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占到咨询总数的73%.结论 儿童用药咨询是药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此项工作,对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崇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因慢性输卵管炎引起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西药抗生素、α-糜蛋白酶、胎盘组织液、泼尼松和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综合治疗.结果 经2个月~4个月治疗,有效38例,有效率为82.6%,治愈31例,治愈率为67.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输卵管炎导致的输卵管阻塞,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彩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个病种800例皮肤病患者使用微波治疗仪治疗.结果 380例寻常疣1次治愈320例,2次治愈50例,3次治愈10例;85例扁平疣1次治愈70例,2次治愈10例,3次治愈5例;其他病种均1次治愈.1次治愈共725例占90.62%,2次治愈60例占7.50%,3次治愈15例占1.88%,总治愈率为100%.结论 微波治疗仪止血效果极佳,具有无烧灼臭味、不产生汽化、不污染环境、组织损伤极小、愈合快等优点,治疗皮肤疣、化脓性肉芽肿、皮赘、蜘蛛痣、老年性血管瘤、老年斑、粟丘疹、汗管瘤等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闭合性肝创伤伤情多严重而且复杂,合并多器官损伤和多处伤者常见,手术后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当前肝创伤处理的重点仍然是降低严重肝创伤的病死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1995年-2011年共收治创伤所致的闭合性肝损伤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军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生素临床应用行为.方法 分析2010年我院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一类切口预防使用率.结果 2010年下半年抗生素使用强度降低到40DDD,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生素使用率为21%,抗生素药物金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2%.结论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临床医生与临床药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作者:范红;袁蕾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3年5月1日颁布了<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合理产前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第二道防线,能够预防先天缺陷儿的出生.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 DS)1866年由英国外科医生John Langdon Down首先发现并报道.1959年法国儿科医生Jerome Lejeune 发现该综合征主要由21号染色体三体所导致,故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其是人类常见、重要的先天性遗传病之一,发病率均为1∶600 ~1∶800,主要特征为先天智力障碍,表现为特殊面容,常伴有先天性畸形.
作者:赖晓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 82例患者在检查当中使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病变检出情况较为准确;使用高频电波刀(LEEP)进行治疗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恢复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临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可以使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使用宫颈锥切术或是LEEP刀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爱芹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