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涛;元占玺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NPH 患儿进行HFOV 治疗,对上机前及上机后2,6,12,24 h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比较.结果 30例NPH治愈23例(76.7%),包括4例常频机械通气无效及1例常频机械通气发生气漏改为HFOV治疗治愈者,死亡5例(16.7%),自动出院2例.肺出血时间(14.4±7.6)h,机械通气时间(77.4±21.2)h,无发生气漏,发生脑室内出血4例(17.4%).存活患儿HFOV后2,6,12,24 h FiO2、OI、PaCO2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HFOV治疗可以明显改善NPH患儿氧合功能,迅速改善高碳酸血症.HFOV治疗NPH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成海;江鹏;黄暖潮;刘庆日;高润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同时伴有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发生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及中鼻甲整形术.观察2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至少1年,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可以减少粘连,提高对慢性鼻息肉、鼻窦炎的治愈率.
作者:武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闭合性肝创伤伤情多严重而且复杂,合并多器官损伤和多处伤者常见,手术后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当前肝创伤处理的重点仍然是降低严重肝创伤的病死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1995年-2011年共收治创伤所致的闭合性肝损伤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军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引起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年1-12月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12例,其中5例治愈,7例死亡.结论 引起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疾病为脑创伤、脑出血、恶性肿瘤晚期多器官衰竭和重度感染(败血症),对此类患者进行预防性抑胃酸治疗,可防止或减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作者:杨君;张艳;吴宏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减轻小儿应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Erythromycin)时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临床应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输液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A组63例,输入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在输液的配制中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B组63例,在输入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时未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观察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 A组病例输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的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患儿应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治疗时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可以大大减少该药物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明显胃肠道反应,为合理阶梯应用该抗生素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俊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头孢匹胺是一种新型半合成头孢烯类抗生素,血中浓度高且持久,且无连续给药所致蓄积性,在体内几乎不代谢.虽不良反应少,但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1周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品可出现硫醒样反应.我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因应用头孢匹胺后饮酒致硫醒样反应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顺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在基层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引起肝脓肿较为少见,而脓毒血症引起肝脓肿较为常见.我院近2年内出现因胆囊炎胆结石手术切除胆囊后引起肝脓肿1例,因下肢创伤感染引起脓毒血症1例,经抗感染、抽脓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启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因慢性输卵管炎引起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西药抗生素、α-糜蛋白酶、胎盘组织液、泼尼松和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综合治疗.结果 经2个月~4个月治疗,有效38例,有效率为82.6%,治愈31例,治愈率为67.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输卵管炎导致的输卵管阻塞,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彩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类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累及唾液腺、泪腺及其他外分泌腺外,还可影响腺体外组织,可出现如关节炎、肌痛、皮疹以及内脏损害等症状.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基层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因而误诊率高.现将我院2010年-2011年4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韩月仙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法 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时间多在手术后1周内,发生原因主要为切口受到挤压,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挤压和包扎时受到的挤压情况等.通过对患者伤口包扎的拆除、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引流和Ⅱ期缝合后,58例患者的切口均得到愈合.结论 泌尿外科术后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切口包扎,加强在操作过程中的标准,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作者:宋有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如何利用连续监测夜间血氧饱和度(SpO2)简易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因存在打鼾、嗜睡等症状患者18例连续监测夜间SpO2.结果 18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结论 在基层医院利用监测夜间SpO2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简易而实用的方法.
作者:何美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产妇近期及远期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期间行剖宫产术患者226例随机分为2组,A组114例行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B组112例行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两种剖宫产术患者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近期情况:A组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情况:随访3年A组出现并发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较新式剖宫产术优势明显,其手术方式更适合剖宫产患者.
作者:张绍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1 痛经患者,女,17岁,2010年6月26日就诊.主诉:经前及经期腹胀痛持续2年.患者平素月经不调,先后无定期,初潮15岁,月经周期28 d~35 d,每次行经4 d~6 d,经量少,色红挟少许血块.经前乳胀,腹痛甚时伴有恶心呕吐,影响学习.常服去痛片方才缓解.
作者:崔晶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gn 空腹血糖(FPG)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291例糖尿病患者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英国DS5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用低压阳离子交换色谱法联合梯度规避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存在正相关关系,FPG越高,HbA1c增高越多.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
作者:陈雪梅;汤国培;赵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肩袖损伤患者均采用小切口下肩峰成形加骨锚修复缝合肩袖的方法 治疗,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术后3 d内肩外展支架固定患肩于外展60°~75°位,1周后开始患肢主动功能锻炼,随访并进行评分.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优16例,良7例,差2例.结论 正确的诊断和合理治疗,适当的功能锻炼是提高肩袖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蒋涛;元占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终止妊娠,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2组患者终止妊娠结局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终止妊娠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能提高终止妊娠率,加快产程,减少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肾穿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其与免疫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整理60例原发性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IgA肾病Lee分级方法,计算组织学活动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疾病活动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半定量评分,观察肾组织NF-κB表达与PCNA表达的相关关系.结果 NF-κB表达与PCNA表达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B在IgA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IgAN肾病的免疫活动相关.
作者:孙世珺;彭瑶;菅宏蕴;曹晓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死亡的129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筛选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体重<1.5 kg新生儿年均病死率9.2%;胎龄≤32周早产儿年均病死率为9.4%;死亡新生儿中出生48 h内病死率达34.9%.2004年-2009年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先天性畸形、其他疾病.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及母亲高龄始终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死亡高危时段在出生后48 h内.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是主要的直接死因,先天性畸形致死率增高,疾病谱有扩大趋势.
作者:邵予;祝万君;李有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个病种800例皮肤病患者使用微波治疗仪治疗.结果 380例寻常疣1次治愈320例,2次治愈50例,3次治愈10例;85例扁平疣1次治愈70例,2次治愈10例,3次治愈5例;其他病种均1次治愈.1次治愈共725例占90.62%,2次治愈60例占7.50%,3次治愈15例占1.88%,总治愈率为100%.结论 微波治疗仪止血效果极佳,具有无烧灼臭味、不产生汽化、不污染环境、组织损伤极小、愈合快等优点,治疗皮肤疣、化脓性肉芽肿、皮赘、蜘蛛痣、老年性血管瘤、老年斑、粟丘疹、汗管瘤等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别嘌醇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主要药物,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尤其是老年人口服别嘌醇后引起各种类型的皮疹及其他损害更需关注.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浅谈别嘌醇引起严重皮肤损害的临床特点、机制及治疗原则.旨在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袁秀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