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芹
目的 探讨社区卒中后患者的一般状况、社会支持度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26例社区脑卒中患者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无抑郁障碍组与抑郁障碍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与社会支持度.结果 抑郁障碍组女性、中学或以上教育程度、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无抑郁障碍组(P<0.01或P<0.05);抑郁障碍组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的比例低于无抑郁障碍组(P<0.05);抑郁障碍组患者总的社会支持度低于无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其中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血管性危险因素及社会支持度可能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
作者:丁莲;张明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异丙嗪和氨溴索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抗病毒、抗感染、吸氧、平喘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异丙嗪和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异丙嗪和氨溴索辅助治疗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异丙嗪和氨溴索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缓解严重喘憋、咳嗽及缺氧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广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结合我学院医学营养专业筹建工作中的感悟,文章论述了构建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具备的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二是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建立课程体系;三是理出一条具特色、可操作的技术路线图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安排.
作者:刘璎婷;徐轶彦;吴星禄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整理我院2011年3月-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56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出现水肿,通过对症治疗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其他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常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为老年住院人群医疗费用的合理制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医院统计信息系统采集汇总我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60岁以上共6 212例住院患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我院老年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中位数为6 214.90元,人均药费中位数为2 531.23元,日均费用中位数为206.31元.影响老年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为住院天数、手术、死亡、疾病、院内感染、入院次数、身份及并发症等.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住院费用不断增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尤其是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医院应加强标准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临床用药和临床检查,采取综合措施切实降低老年患者住院费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
作者:张行涛;李冬林;甄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大多数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的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此外,还可利用隐匿房室旁路.在全部室上速的病例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见,约占病例总数的90%以上.
作者:王林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减轻小儿应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Erythromycin)时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临床应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输液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A组63例,输入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在输液的配制中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B组63例,在输入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时未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观察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 A组病例输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的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患儿应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治疗时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可以大大减少该药物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明显胃肠道反应,为合理阶梯应用该抗生素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俊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2010年9月3日运城市盐湖区某幼儿园发生一起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共有25例患儿,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诊断结果后确定为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引起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年1-12月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12例,其中5例治愈,7例死亡.结论 引起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疾病为脑创伤、脑出血、恶性肿瘤晚期多器官衰竭和重度感染(败血症),对此类患者进行预防性抑胃酸治疗,可防止或减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作者:杨君;张艳;吴宏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为了进一步深化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创新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针对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改进教学手段、改变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就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
作者:魏海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术后常规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1,3,7,14 d血中hs-CRP的浓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1,3,7,14 d血清hs-CRP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脑出血炎症反应.
作者:江家志;李溥;黄月娜;张海;王砚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门诊药物咨询质量和儿童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对我院门诊药物咨询窗口接待的396例儿童用药咨询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儿童用药咨询内容按所占比例排序依次为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饮食、推荐和选择药物、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和其他.其中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占到咨询总数的73%.结论 儿童用药咨询是药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此项工作,对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崇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放疗可引起放射局部软组织纤维化、软组织变硬,血管变细,弹性消失,甚至引起软组织坏死.四肢近端肿瘤放疗后引起远侧端肢体水肿较为少见,自我院组建肿瘤科以来,仅发现1例因左大腿软组织肉瘤术后放疗后引起远端水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在基层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引起肝脓肿较为少见,而脓毒血症引起肝脓肿较为常见.我院近2年内出现因胆囊炎胆结石手术切除胆囊后引起肝脓肿1例,因下肢创伤感染引起脓毒血症1例,经抗感染、抽脓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启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临床上多见,损伤比较严重,处理不当可导致骨髓炎、骨质外露及骨不连,且发生率较高,在治疗上又比较棘手.2001年1月至今我们采用局部持续灌洗加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18例,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原高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要点.方法 对36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经积极的抢救治疗及完善的护理,均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结论 应用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后饮酒或使用含乙醇的药物、食品时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安全用药行为,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庆军;高芳;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类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累及唾液腺、泪腺及其他外分泌腺外,还可影响腺体外组织,可出现如关节炎、肌痛、皮疹以及内脏损害等症状.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基层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因而误诊率高.现将我院2010年-2011年4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韩月仙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平顶山市2006年-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情况.方法 对平顶山2006年-2010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2006年-2010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1 272例,2006发病率为25.57/10万,2007年发病率17.39/10万,2008 年发病率38.58/10万,2009年发病率为29.57/10万,2010年发病率12.33/10万.结论 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表现为季节性强,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聚集性,多发生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免疫水平低,易感人群多.
作者:赵克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早产一直在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占据重要原因.在我国,除畸形外,围生儿死亡中早产占70%以上.存活早产儿可以并发严重疾患,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我国新生儿科住院患者中早产儿占19.7%,故早产备受产科学界的重视.有研究发现对于宫颈缩短的先兆早产孕妇进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早产率,自2008年我院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来预测早产,现报道如下.
作者:隋冬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器复位法纠正子宫过度倾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在我站施行负压吸宫术或清宫术中,因子宫过度倾曲者73例采用宫颈扩张器复位法纠正子宫过度倾曲.结果 73例均成功纠正子宫位置,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纠正子宫过度前倾前曲显效率为53.3%,有效率为46.7%;纠正子宫过度后倾后曲显效率为42.9%,有效率为57.1%.所有受术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颈扩张器复位法纠正子宫方位效果满意,可明显降低宫腔手术操作风险,有效减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减轻受术者痛苦,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
作者:赵东梅;应石端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