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宝童
头孢菌素发生过敏反应并不少见,在过敏反应的人群中,多数为迟发性过敏反应,往往皮试时阴性,输液后发生过敏反应,部分患者静滴头孢菌素数日后再用头孢类抗生素时发生过敏反应.我科2012年1月6日发生2例头孢呋辛钠迟发过敏反应患者,经停药脱敏对症处理后缓解,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丁咯地尔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丁咯地尔;对照组用706代血浆与脉络宁静脉点滴,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706代血浆、脉络宁,且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张琪;梁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抗感染、营养对症等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200 mg/(kg·d),治疗组早期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400 mg/(kg·d).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病程缩短,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大剂量、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建明;渠建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近年来,阴道分娩时分娩干预不断增加,为确保母婴安全,当产妇会阴弹性差、外阴水肿、胎儿巨大、臀牵引、需做胎头吸引等,常需采用会阴侧切术.据报道,阴道分娩助产时70%采用会阴侧切术,它是产科助产常用的一种手术.
作者:张翠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病理诊断是临床医疗活动中的后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理质控是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求非常严格.病理质控分为科内质控和科外质控,而病理质控中的核对与双签字制度在病理诊断流程中可使工作更有序地进行,分工明确,责任细化,做到工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标本的运行情况都一目了然,有效地减少差错的发生,是病理科科内质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白金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eh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简称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男性老年人排尿困难原因中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 病因病理前列腺增生发病有两个必要条件,即有功能的睾丸和老龄.男性在3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多在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作者:尹国君;文志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3例(15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观察记录术后前节及眼底反应.结果 视力>0.3者128眼,85眼出现角膜水肿,66眼出现前房反应,7眼出现术后高眼压,上述前节反应均可自行消退或药物有效控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毛细血管渗漏明显.结论 在血糖控制平稳达标的情况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作者:朱旻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一直一来是人类社会对药物治疗的理想与追求.实际上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问题相当严重,要想推行合理用药,必须对不合理用药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不合理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法,杜绝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杭树娥;侯雄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关键的环节之一,其对减少实验室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要素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检验报告中,80%可溯源至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操作程序的不规范所致.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作者:武翠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随着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许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在实验室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重复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各医院检验科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种类较多,有进口的、国产的、全自动的、半自动的、简单的、复杂的等等.一般规模医院的检验仪器配置少则十几台,多则几十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仪器设备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些工作人员只使用、不维护;重视维修、不重视维护;重视仪器品牌、不重视操作者素质的提高,这些现象极不利于仪器管理.疏于管理,会造成检验结果不可靠,甚至出现仪器故障,不仅检验科工作会出现瘫痪,还可能会引发医疗事故,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活动.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仪器,提高检验质量,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之更有效地为临床服务,是检验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牛玉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2010年1 000例患者应用抗菌治疗的病历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细菌耐药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有50%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时使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有40%的患者使用了左氧氟沙星,有90%的患者采用了联合用药的方式,另外还存在约7.2%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现象.有55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其他抗菌药品不能比拟的较广的抗菌谱,临床应用较广泛,但也有其相应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时要时刻注意观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翠环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漏诊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学检查作出评价,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漏诊的客观因素为症状隐匿、影像学检查的局限和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限制;主观因素为对胆囊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足、腹腔镜术中对标本的观察粗疏.结论 提高对意外胆囊癌的诊断意识,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可有效减少意外胆囊癌的漏诊.
作者:牛鸿九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检查,分析超声声像图特点,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评估超声诊断与临床符合率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98例患者中92例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相符,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9%.结论 超声对妇科急腹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因其声像图缺乏特异性,存在异病同图、同病异图现象,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鉴别.
作者:王香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石椒草咳喘颗粒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减少哮喘儿童的用药副作用.方法 首次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初期均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按常规处理,A组口服石椒草咳喘颗粒8 g/次,1日3次;B组口服缓释茶碱0.1 g/次,12h1次;2组均用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每日1次,125 μg/次,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后A、B 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A组、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石椒草咳喘颗粒与缓释茶碱相比,在儿童哮喘的防治上无显著差异,且未发现副作用.
作者:杨淑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特点及原因.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医源性皮肤损伤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创面经治疗均愈合.结论 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可以避免医疗纠纷,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作者:齐琼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在逐年提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新统计表明,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9.7%,而处于糖尿病前期者高达15.5%,但人们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国家提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希望通过对糖尿病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给予分类干预和连续性、综合性健康管理,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作者:郭顺心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酮症酸中毒(DKA)的救治心得.方法 对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从发病诱因、误诊以及治疗要点归纳总结.结果 34例患者中,32例治愈,治愈率为94.1%,死亡2例,占5.9%.结论 在接诊过程中,放开思路,提高对糖尿病酮症不典型临床症状的认识,把握该病治疗中的四大要点,完全可以提高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水平.
作者:张彩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合并电解质紊乱的防治措施.方法 35例老年人肺部感染合并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血症)患者依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后,30例于4 d~7 d内逐渐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纠正,2例死于感染加重,2例死于恶性肿瘤,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电解质紊乱若能早发现、早治疗可缩短病程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海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及处理体会.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胎儿宫内窘迫560例,总结其发生原因,并且与同期正常胎儿组500例分娩方式及产后发生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 223例是由于脐带异常造成,248例是由于胎盘及羊水因素造成,52例是由于母体及胎儿因素造成.37例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组剖宫产率为70.1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5.17%.结论 胎儿宫内窘迫应重视窘迫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措施终止妊娠,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保护母婴健康.
作者:薛艳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部分无偿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时,血红蛋白初筛不合格的原因.方法 对我站2009年8月-2011年3月再次献血者中初筛血红蛋白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占98%,男性占2%;因长时间劳累和睡眠不足占14%;妇女月经不正常或痔疮等原因慢性失血占18%;胃肠功能弱,影响营养消化和吸收的占26%;由于减肥等原因限制饮食的占42%.结论 无偿献血无损身体健康,长时间劳累、精神压力大、慢性失血、胃肠功能紊乱、减肥等是再次献血者血红蛋白达不到无偿献血标准的真正原因.
作者:段红玲;赵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