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40例临床效果观察

蔡晓云

关键词:妈富隆, 治疗过程, 青春期功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无排卵型功血, 胃肠道反应, 突破性出血, 青春期少女, 治疗方法, 止血, 临床效果, 传统治疗, 整周期, 孕激素, 副作用, 大剂量, 雌激素, 常见病, 学习, 停药
摘要: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青春期少女常见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无排卵型功血,易导致贫血、乏力等身体不适,给生活、学习带来不便.传统治疗主要是应用大剂量雌激素或孕激素止血,胃肠道反应较重,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突破性出血,停药后撤退性出血多,患者难以耐受.本文旨在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寻求一种能迅速止血、调整周期和使用简便、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近年来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5年来本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仪器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鉴定仪,部分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分离到69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提高,痰液标本检出率高(81.2%),菌株多来源于重症监护室(ICU)(52.2%)和内科(29%).在常用的抗生素中,有亚胺培南(8.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6.3%)、头孢哌酮/舒巴坦(27.5%)和阿米卡星(34.8%)耐药率低于5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之一,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引起临床尤其是ICU室和内科的重视,规范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减少院内的交叉感染,正确选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十分重要.

    作者:刘婷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CPM)的特殊CT表现,提高其与肺部其他空洞型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报告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转移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的特点.结果 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出各种空洞样,其中小环状空洞27枚,囊样空洞6枚,不规则空洞9枚,厚壁空洞5枚,薄壁空洞伴壁结节者1枚.结论 CPM的CT表现具有空洞的混合性以及与实性瘤的并存性.

    作者:王素平;王秀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

    目的 通过对胸部结节病的回顾性分析,认识典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 复习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中,10例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占16.7%,低于统计资料.结论 胸部结节病影像不典型时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资料或治疗中动态观察.

    作者:邢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X线动态表现分析

    目的 了解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总结11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治疗过程与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11例患者治疗前影像学资料表现为肺淤血,心影普大,二、三尖瓣关闭不全等;治疗后心影明显回缩,肺淤血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其中3例心肺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当心动过速复发后,其影像学又表现异常.结论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X线在影像学诊断方面具有特异性,完全控制心率后影像学表现可无异常.

    作者:陈阵;史改英;李建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静滴乌拉地尔治疗急性左心衰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心功能Ⅱ~Ⅲ级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电监护及一些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100~400 μg/min;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15~50 μg/min,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5 min、30 min、1 h、2 h心率、血压、呼吸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静滴乌拉地尔治疗急性左心衰安全、有效.

    作者:王书敏;郭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胆管蛔虫并发症68例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诊断胆管蛔虫并发症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8月间我院超声诊断68例胆管蛔虫并发症的资料.结果 18例行内窥镜胆总管取虫术,12例胆管蛔虫伴胆管结石并阻塞性黄疸行手术,38例胆管蛔虫并发症行药物治疗追踪观察,通过随访对照分析超声诊断胆管蛔虫并发症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结论 超声诊断胆管蛔虫方法 简便、实用有效,对胆管蛔虫并发症的追逆,超声检查确诊是主要手段,对并发症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灿琴;王丽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院2008年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2008年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对我院麻醉镇痛药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析,评价该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1年中我院癌症患者使用美施康定、度冷丁、可待因片止痛,分别占各自消耗量的100%,39.5%,3.5%.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品种相对比较齐全,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在应用上较为合理,能够把握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规定,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麻醉药品.

    作者:柳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80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Ⅰ组,n=40)和气管插管组(Ⅱ组,n=40),监测2组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拔管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拔管期出现呛咳、体动等发生率.结果 Ⅰ组置入喉罩即刻及拔管期HR、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低(P<0.05);Ⅱ组气管插管后即刻及拔管期HR、SDP、DBP有显著变化(P<0.05),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高(P<0.05).结论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全身麻醉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平稳,能维持有效通气,呼吸道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安全性比气管插管明显提高,对呼吸道损伤小,适合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

    作者:刘玉琼;古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钙调神经磷酸酶与AD的关系研究及运动干预

    老年痴呆病(AD)的两大主要病理特征老年斑外周和神经纤维缠结的结构都是由NFT构成的,NFT的主要成分是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钙调神经磷酸酶是目前已知的惟一一个Ca2+/CaM调节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是脑内tau蛋白去磷酸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磷酸酶.本文主要目的 是综述一下目前关于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与AD关系的研究现状,并且通过运动对CaN活性的影响来预测运动对AD的预防与治疗的可能影响.

    作者:张少华;苏玉慧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西米替丁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米替丁、水溶性维生素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把诊断为小儿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比较其疗效、疗程.结果 治疗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3.54±0.83)d,大便性状改变(0.87±0.51)d.治疗组72 h总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米替丁、水溶性维生素联合治疗小儿腹泻能减少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缩短疗程.

    作者:夏苦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DSA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在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DSA在减轻医生和患者所受X线剂量及提高影像学诊断质量方面的优势.方法 对360例患者在DSA机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记录曝光时间和影像质量,与常规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曝光时间一般15 s~30 s,采集一系列图像动态观察,可全程、多角度反复观察子宫、输卵管的情况.结论 DSA机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比常规X线摄影法更具优越性及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医生和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

    作者:邱模良;陈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米非司酮组(A组)、单用甲氨蝶呤组(B组)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组(C组),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愈率76.2%,B组治愈率72.7%,C组治愈率90.4%,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β-HCG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16.21±2.23)d、(17.14±2.41)d和(12.69±2.12)d,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组临床各指标明显缓解(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是治疗异位妊娠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咳嗽性哮喘,是以慢性刺激性干咳为主要或惟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本文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庄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咽鼓管吹张术在耳鼻喉科应用的重要性探究

    目的 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术在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上的优劣及改进方法 .方法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43例(226耳)采取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同步注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愈率59.7%(135/226),好转率31.9%(72/226),无效率8.4%(19/226),总有效率91.6%.结论 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是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扬长避短,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郭晓民;高会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瘫患儿手功能障碍训练中的家庭指导

    脑瘫患儿多数伴有手功能障碍,其主要由拇指内收、紧握拳、屈腕等,以及程度不一的前臂内旋、肩胛带内收引起,表现为不能抓握物品或抓握不灵敏、不稳,即没有手功能或手功能不灵敏、不协调.在康复过程中,更需要注重手功能问题的处置,针灸治疗、针刺治疗和作业治疗[1-3]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过于强调医务人员的专业性,而对家长在实施康复训练中的作用重视力度不够.多年来我科在儿童康复工作中,十分重视家长的指导工作,通过指导家长进行长期的家庭训练,收到满意效果.事实上,家长在掌握一些康复训练方法后,均能做到合理训练,这有助于患儿手功能达到佳水平.

    作者:唐学兵;王远涛;刘芸;黄高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部患者均采用5-Fu、EPI、DDP方案化疗,3周后重复第二程化疗.治疗组于化疗同时应用天地欣2 mg静滴,每周1次,连续6周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化疗总有效率46.9%,对照组化疗总有效率40.0%,差异无显著性.CD3、CD4阳性细胞数上升,CD8阳性细胞数下降,CD4+/CD8+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天地欣作为化疗的辅助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胃癌化疗的客观有效率.

    作者:蔡俊;马德;杨武;于立江;陆网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10例分析

    产后出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中出血成为产科常见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起对术中出现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行子宫捆绑术治疗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mdm2和p5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mdm2和p53基因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3例大肠癌和13例正常对照组结肠标本分别进行mdm2、p53基因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肠癌的发生与mdm2高表达、p53低表达有关,mdm2与大肠癌局部发展、浸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53起负调控作用.结论 mdm2、p53基因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性.mdm2、p53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力鹏;董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和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第一掌背设计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黄河,吴迪,王义平,等.第一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远端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1):64-65.],皮瓣面积大为3.5 cm×4.5 cm,小为2.0 cm×2.5 cm,修复创面大面积为3.0 cm×4.2 cm,小为1.8 cm×2.0 cm.结果 自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们对5例拇指创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及3例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全部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这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供不足及坏死的情况,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只有1例皮瓣需Ⅱ期整形.结论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适合部分拇指创面及虎口附近创面的修复,皮瓣具有简单易取、安全、技术要求低、成活率高和外形较满意等优点.

    作者:钟世祥;李锦荣;李浪;李振强;赵双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老年人胆心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总结,对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与冠心病相似,但治疗不同.结论 胆心综合征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为可逆性,祛除病因后可改善或恢复正常.

    作者:王亮;刘敏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