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丽华

关键词: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输卵管妊娠
摘要: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米非司酮组(A组)、单用甲氨蝶呤组(B组)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组(C组),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愈率76.2%,B组治愈率72.7%,C组治愈率90.4%,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β-HCG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16.21±2.23)d、(17.14±2.41)d和(12.69±2.12)d,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组临床各指标明显缓解(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是治疗异位妊娠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胆心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总结,对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与冠心病相似,但治疗不同.结论 胆心综合征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为可逆性,祛除病因后可改善或恢复正常.

    作者:王亮;刘敏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40例临床效果观察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青春期少女常见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无排卵型功血,易导致贫血、乏力等身体不适,给生活、学习带来不便.传统治疗主要是应用大剂量雌激素或孕激素止血,胃肠道反应较重,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突破性出血,停药后撤退性出血多,患者难以耐受.本文旨在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寻求一种能迅速止血、调整周期和使用简便、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晓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近年来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5年来本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仪器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鉴定仪,部分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分离到69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提高,痰液标本检出率高(81.2%),菌株多来源于重症监护室(ICU)(52.2%)和内科(29%).在常用的抗生素中,有亚胺培南(8.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6.3%)、头孢哌酮/舒巴坦(27.5%)和阿米卡星(34.8%)耐药率低于5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之一,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引起临床尤其是ICU室和内科的重视,规范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减少院内的交叉感染,正确选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十分重要.

    作者:刘婷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X线动态表现分析

    目的 了解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总结11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治疗过程与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11例患者治疗前影像学资料表现为肺淤血,心影普大,二、三尖瓣关闭不全等;治疗后心影明显回缩,肺淤血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其中3例心肺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当心动过速复发后,其影像学又表现异常.结论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X线在影像学诊断方面具有特异性,完全控制心率后影像学表现可无异常.

    作者:陈阵;史改英;李建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部CR床旁摄影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胸部CR床旁摄影在新生儿已得到广泛应用,CR系统可显著降低X线曝光剂量,减少对新生儿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影响,提高所摄片的图像质量,对于急重症患儿的抢救尤为凸显优势,避免了传统摄片的一次成功率较低、废片率较高的弊端.CR系统的图像宽容度较大,可获得含有大量信息的高质量图像,对肺部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传统X线摄影,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得到各级医院的广泛重视.本文对我院新生儿CR胸部床旁摄片的应用作一总结,对CR成像技术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闫胜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肾上腺素损伤内皮致动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肾上腺素能否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引起血栓形成,为今后研究肾上腺素过度脱氨损伤VEC机制研究和研发特异性防护药物打下基础.方法 将家兔分成3组,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和依诺肝素组.通过插管于股动脉游离段分别注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液、生理盐水,依诺肝素-肾上腺素液,保留25 min后,动脉插管连接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观察血压曲线,当曲线变为直线即为血栓堵塞形成,记录栓塞时间.取与药物接触的股动脉段做切片,观察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 肾上腺素组(20.08±1.72)min的栓塞时间显著短于生理盐水组(56.55±4.39)min和依诺肝素组(53.73±5.06)min(P<0.01),生理盐水组栓塞时间与依诺肝素组无明显差别.形态学观察股动脉血管显示,生理盐水组内皮质完整、光滑;肾上腺素组断裂、脱落较严重;依诺肝素组较完整,局部表面粗糙.结论 肾上腺素能够直接损伤VEC,导致动脉血栓形成.

    作者:肖素军;谢露;黎静;杨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胸部放射治疗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胸部恶性肿瘤88例患者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分别做心电图检查.左肺癌76例,右肺癌4例,其他肿瘤8例.常规放疗73例,大面积不规则野15例.<55 Gy 27例,≥55 Gy 61例.结果 本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3.2%(38/88),其中心动过速27.3%,心动过缓4.5%,ST段下移6.8%,传导阻滞4.5%.左下肺癌心电图异常率远远高于其他胸部肿瘤(P<0.01);≥55 Gy组高于<55 Gy组(P<0.05).结论 放射治疗期间可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心脏受照体积、放射剂量有关.胸部肿瘤放疗尤其是左肺癌时应当慎重.

    作者:郑悦海;方红;郑作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45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的操作体会和对弥散性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弥散性肺疾病患者行TBLB ,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弥散性肺疾病中有42例成功取得肺组织标本,24例明确诊断,确诊率达57.1%.患者耐受性良好,术后发生气胸2例(4.8%).结论 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散性肺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梁岩静;郝振婷;柳小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

    目的 通过对胸部结节病的回顾性分析,认识典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 复习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中,10例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占16.7%,低于统计资料.结论 胸部结节病影像不典型时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资料或治疗中动态观察.

    作者:邢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10例分析

    产后出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中出血成为产科常见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起对术中出现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行子宫捆绑术治疗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分离细菌菌株及细菌耐药情况,为重症医学科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院ICU所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年共分离获得菌株322株,分离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有227株,占70.5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5.6%)、鲍曼不动杆菌(14.91%),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有50株,占15.5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9%),其次分别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有45株,占13.98%.体外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呈多重耐药特性;嗜麦芽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天然耐药;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均有很强抗菌活性,敏感性均达到100%,但屎肠球菌出现耐药菌株.结论 我院重症医学科近1年来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各种细菌呈多重耐药特性,应予以高度重视,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黄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静滴乌拉地尔治疗急性左心衰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心功能Ⅱ~Ⅲ级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电监护及一些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100~400 μg/min;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15~50 μg/min,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5 min、30 min、1 h、2 h心率、血压、呼吸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静滴乌拉地尔治疗急性左心衰安全、有效.

    作者:王书敏;郭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80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Ⅰ组,n=40)和气管插管组(Ⅱ组,n=40),监测2组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拔管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拔管期出现呛咳、体动等发生率.结果 Ⅰ组置入喉罩即刻及拔管期HR、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低(P<0.05);Ⅱ组气管插管后即刻及拔管期HR、SDP、DBP有显著变化(P<0.05),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高(P<0.05).结论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全身麻醉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平稳,能维持有效通气,呼吸道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安全性比气管插管明显提高,对呼吸道损伤小,适合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

    作者:刘玉琼;古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部患者均采用5-Fu、EPI、DDP方案化疗,3周后重复第二程化疗.治疗组于化疗同时应用天地欣2 mg静滴,每周1次,连续6周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化疗总有效率46.9%,对照组化疗总有效率40.0%,差异无显著性.CD3、CD4阳性细胞数上升,CD8阳性细胞数下降,CD4+/CD8+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天地欣作为化疗的辅助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胃癌化疗的客观有效率.

    作者:蔡俊;马德;杨武;于立江;陆网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得宝松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6年3月-2009年5月采用复方倍他米拉(商品名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5例急性荨麻疹,同时2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作对照,现将2组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碧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院2008年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2008年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对我院麻醉镇痛药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析,评价该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1年中我院癌症患者使用美施康定、度冷丁、可待因片止痛,分别占各自消耗量的100%,39.5%,3.5%.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品种相对比较齐全,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在应用上较为合理,能够把握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规定,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麻醉药品.

    作者:柳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如何提高十二指肠镜操作的安全性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经成为治疗胆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操作的精细度要求很高,首先要求掌握好十二指肠镜的操作,提高十二指肠镜的操作,是ERCP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十二指肠镜操作的安全性,下面作一简要概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曹毅;赵芳;杨军红;李惠玲;续彦青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急性穿孔28例的选择性治疗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诊断和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8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28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穿孔修补术4例,穿孔修补术后3周~4周早期施行Ⅱ期根治性手术2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2例,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术14例,胃癌根治术6例.结果 本组死亡5例.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18,30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术式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或根治性手术.

    作者:黄党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西米替丁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米替丁、水溶性维生素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把诊断为小儿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比较其疗效、疗程.结果 治疗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3.54±0.83)d,大便性状改变(0.87±0.51)d.治疗组72 h总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米替丁、水溶性维生素联合治疗小儿腹泻能减少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缩短疗程.

    作者:夏苦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咽鼓管吹张术在耳鼻喉科应用的重要性探究

    目的 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术在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上的优劣及改进方法 .方法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43例(226耳)采取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同步注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愈率59.7%(135/226),好转率31.9%(72/226),无效率8.4%(19/226),总有效率91.6%.结论 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是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扬长避短,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郭晓民;高会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