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诊断和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8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28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穿孔修补术4例,穿孔修补术后3周~4周早期施行Ⅱ期根治性手术2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2例,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术14例,胃癌根治术6例.结果 本组死亡5例.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18,30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术式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或根治性手术.
作者:黄党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脑瘫患儿多数伴有手功能障碍,其主要由拇指内收、紧握拳、屈腕等,以及程度不一的前臂内旋、肩胛带内收引起,表现为不能抓握物品或抓握不灵敏、不稳,即没有手功能或手功能不灵敏、不协调.在康复过程中,更需要注重手功能问题的处置,针灸治疗、针刺治疗和作业治疗[1-3]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过于强调医务人员的专业性,而对家长在实施康复训练中的作用重视力度不够.多年来我科在儿童康复工作中,十分重视家长的指导工作,通过指导家长进行长期的家庭训练,收到满意效果.事实上,家长在掌握一些康复训练方法后,均能做到合理训练,这有助于患儿手功能达到佳水平.
作者:唐学兵;王远涛;刘芸;黄高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2008年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对我院麻醉镇痛药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析,评价该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1年中我院癌症患者使用美施康定、度冷丁、可待因片止痛,分别占各自消耗量的100%,39.5%,3.5%.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品种相对比较齐全,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在应用上较为合理,能够把握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规定,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麻醉药品.
作者:柳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总结,对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与冠心病相似,但治疗不同.结论 胆心综合征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为可逆性,祛除病因后可改善或恢复正常.
作者:王亮;刘敏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的操作体会和对弥散性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弥散性肺疾病患者行TBLB ,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弥散性肺疾病中有42例成功取得肺组织标本,24例明确诊断,确诊率达57.1%.患者耐受性良好,术后发生气胸2例(4.8%).结论 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散性肺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梁岩静;郝振婷;柳小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诊断胆管蛔虫并发症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8月间我院超声诊断68例胆管蛔虫并发症的资料.结果 18例行内窥镜胆总管取虫术,12例胆管蛔虫伴胆管结石并阻塞性黄疸行手术,38例胆管蛔虫并发症行药物治疗追踪观察,通过随访对照分析超声诊断胆管蛔虫并发症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结论 超声诊断胆管蛔虫方法 简便、实用有效,对胆管蛔虫并发症的追逆,超声检查确诊是主要手段,对并发症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灿琴;王丽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海市铁山港区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2008年铁山港区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铁山港区2008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525例,报告发病率为316.84/10万,辖区各乡镇均有病例发生,春夏两季为高发季节,发病率高的是学生(82.29%),其次是农民(7.24%).结论 铁山港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处于上升趋势,应做好监测和腮腺炎疫苗接种等工作.
作者:郑日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65例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及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于治疗前抽取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测定,并比较其临床意义.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C-反应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定C-反应蛋白能有效地帮助临床对新生儿细菌感染进行诊断.并且动态检测C-反应蛋白可作为感染程度和疗效的判断标准,从而提高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率,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作者:彭心华;林红;肖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青春期少女常见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无排卵型功血,易导致贫血、乏力等身体不适,给生活、学习带来不便.传统治疗主要是应用大剂量雌激素或孕激素止血,胃肠道反应较重,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突破性出血,停药后撤退性出血多,患者难以耐受.本文旨在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寻求一种能迅速止血、调整周期和使用简便、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晓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产后出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中出血成为产科常见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起对术中出现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行子宫捆绑术治疗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胸部CR床旁摄影在新生儿已得到广泛应用,CR系统可显著降低X线曝光剂量,减少对新生儿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影响,提高所摄片的图像质量,对于急重症患儿的抢救尤为凸显优势,避免了传统摄片的一次成功率较低、废片率较高的弊端.CR系统的图像宽容度较大,可获得含有大量信息的高质量图像,对肺部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传统X线摄影,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得到各级医院的广泛重视.本文对我院新生儿CR胸部床旁摄片的应用作一总结,对CR成像技术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闫胜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肾上腺素能否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引起血栓形成,为今后研究肾上腺素过度脱氨损伤VEC机制研究和研发特异性防护药物打下基础.方法 将家兔分成3组,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和依诺肝素组.通过插管于股动脉游离段分别注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液、生理盐水,依诺肝素-肾上腺素液,保留25 min后,动脉插管连接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观察血压曲线,当曲线变为直线即为血栓堵塞形成,记录栓塞时间.取与药物接触的股动脉段做切片,观察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 肾上腺素组(20.08±1.72)min的栓塞时间显著短于生理盐水组(56.55±4.39)min和依诺肝素组(53.73±5.06)min(P<0.01),生理盐水组栓塞时间与依诺肝素组无明显差别.形态学观察股动脉血管显示,生理盐水组内皮质完整、光滑;肾上腺素组断裂、脱落较严重;依诺肝素组较完整,局部表面粗糙.结论 肾上腺素能够直接损伤VEC,导致动脉血栓形成.
作者:肖素军;谢露;黎静;杨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mdm2和p53基因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3例大肠癌和13例正常对照组结肠标本分别进行mdm2、p53基因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肠癌的发生与mdm2高表达、p53低表达有关,mdm2与大肠癌局部发展、浸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53起负调控作用.结论 mdm2、p53基因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性.mdm2、p53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力鹏;董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米非司酮组(A组)、单用甲氨蝶呤组(B组)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组(C组),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愈率76.2%,B组治愈率72.7%,C组治愈率90.4%,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β-HCG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16.21±2.23)d、(17.14±2.41)d和(12.69±2.12)d,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组临床各指标明显缓解(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是治疗异位妊娠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对我院1997年1月-2008年12月亚急性甲状腺炎(SAT)误诊5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42例,年龄18岁~61岁,20岁以下4例,20岁~40岁39例,40岁以上9例.病程8 d~1.5年.
作者:林鸿城;王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80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Ⅰ组,n=40)和气管插管组(Ⅱ组,n=40),监测2组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拔管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拔管期出现呛咳、体动等发生率.结果 Ⅰ组置入喉罩即刻及拔管期HR、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低(P<0.05);Ⅱ组气管插管后即刻及拔管期HR、SDP、DBP有显著变化(P<0.05),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高(P<0.05).结论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全身麻醉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平稳,能维持有效通气,呼吸道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安全性比气管插管明显提高,对呼吸道损伤小,适合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
作者:刘玉琼;古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第一掌背设计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黄河,吴迪,王义平,等.第一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远端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1):64-65.],皮瓣面积大为3.5 cm×4.5 cm,小为2.0 cm×2.5 cm,修复创面大面积为3.0 cm×4.2 cm,小为1.8 cm×2.0 cm.结果 自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们对5例拇指创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及3例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全部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这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供不足及坏死的情况,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只有1例皮瓣需Ⅱ期整形.结论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适合部分拇指创面及虎口附近创面的修复,皮瓣具有简单易取、安全、技术要求低、成活率高和外形较满意等优点.
作者:钟世祥;李锦荣;李浪;李振强;赵双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CPM)的特殊CT表现,提高其与肺部其他空洞型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报告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转移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的特点.结果 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出各种空洞样,其中小环状空洞27枚,囊样空洞6枚,不规则空洞9枚,厚壁空洞5枚,薄壁空洞伴壁结节者1枚.结论 CPM的CT表现具有空洞的混合性以及与实性瘤的并存性.
作者:王素平;王秀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现代药物治疗学不仅要求药物治愈疾病,并且要求防止发生可能或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即用药要安全、有效、合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类有害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
作者:袁素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西米替丁、水溶性维生素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把诊断为小儿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比较其疗效、疗程.结果 治疗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3.54±0.83)d,大便性状改变(0.87±0.51)d.治疗组72 h总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米替丁、水溶性维生素联合治疗小儿腹泻能减少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缩短疗程.
作者:夏苦功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