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ECIA法药敏试验在晚期卵巢上皮癌化疗中的应用

杨满;李利平;侯涛;唐侨飞

关键词:卵巢上皮癌, 药敏, TECIA法, 个体化化疗
摘要:目的 探讨TECIA法药敏试验在晚期卵巢上皮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54例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予TP化疗方案化疗,B组根据TECIA法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化疗方案化疗.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复发率、肿瘤复发时间和无瘤生存期.结果 B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有效率、肿瘤复发率、肿瘤复发时间和无瘤生存期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根据TECIA法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感性的化疗方案,对晚期卵巢上皮癌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化疗能显著提高化疗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胆管疾病患者术后继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胆管疾病患者术后继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581例老年胆管手术患者术后继发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胆管术后继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4%,病死率为11.1%;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27.8%)、血液系统(22.2%)和泌尿系统(20.8%);病原茵分布上依次为G-杆菌(47.0%)、真茵(28.3%)、G+球茵(24.7%).结论 老年胆管术后患者生理特点是继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急诊手术、合并症、营养不良、侵袭性操作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的重点监测,重视围术期处理,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吴平;高莉娜;陈强;周明;汪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冠心病猝死及心脏复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痛发生猝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心脏复苏对冠心病猝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2年-2008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发生猝死的患者117例分为心脏复苏成功39例(对照组)和失败78例(猝死组),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先兆症状表现、诱因、猝死时间等因素统计结果显示,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猝死的诱因、猝死先兆的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到猝死发生的时间等因素与猝死后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有密切关系.

    作者:喻俊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第一讲现场急救与转运

    1 概述由于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肇事伤时有发生.现代交通事故呈现多发态势,重大、恶性事故多见,其特点:群死群伤(指数量),伤情多发而严重(指个体),致伤机制复杂,多属高能量致伤,场面凄惨,人车共毁.

    作者:刘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神经症误诊92例分析

    目的 探究神经症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神经症患者确诊前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结果 患者的误诊时间为4个月-13年,易被误诊为血管系统疾病及胃肠疾病.经过治疗后,86例患者症状好转,治疗的有效率为90.75%.结论 神经症误诊极为常见,医生缺乏精神科知识及询问病史简单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神经症患者一旦正确诊断,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马长卿;夏祥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625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4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为5.44%,其中有18例伴有玻璃体脱出,发生率为2.88%,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占后囊膜破裂的52.94%.有8例破口较小,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发现人工晶状体明显偏斜移位,后将人工晶状体取出.后囊膜破裂的原因:术前降眼压不充分;上直肌吊线过紧;结膜囊过浅者睑裂撑开过大使眼内压升高;截囊口过大或悬韧带断离;娩核时切口过小或手法用力不正确;水分离不充分;注吸皮质时前房消失误吸后囊膜;注吸时前房过深、压力过大撑破后囊膜等.结论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膜破裂是常见的操作性并发症,与手术者手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破口不大仍可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如有玻璃体脱入前房,则应行前段玻璃体切除以解除瞳孔区玻璃体牵引,防止术后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瞳孔重度上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力.

    作者:杨克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22例)和卡马西平组(21例),分别单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托吡酯组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总有效率为86.36%,卡马西平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76.1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X2=7.342,P<0.05).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炎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恙虫病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恙虫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25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确诊后经氯霉素或加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均治愈.结论 临床医生应全面了解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尽可能减少误诊并给予及时诊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梁锦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经皮穿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颈骨折26例体会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所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闭合手法进行骨折整复,经皮穿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颈骨折26例,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4岁-61岁,平均年龄37岁,均为闭合性新鲜肱骨外髁颈骨折,均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作者:郑吉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实施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行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8例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进行对比.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阴道手术组(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痛率、术后镇痛、住院时间与开腹手术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卵巢良性囊肿施行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创伤小,无腹壁瘢痕,术后恢复快,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徐汶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的牙周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检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与健康人的牙周指标,分析RAU的发生与患者牙周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RAU组收集10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对照组为前来体检、结果表明身体健康的40例健康者,2组间年龄、性别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匹配.临床记录牙周状况检测指标:茵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牙龈退缩程度(GR)、松动度(M).结果 PLI指数的大值、松动度的大值在2组人群的分布情况不相同,KAU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U组牙齿的牙周袋深度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KAU组的茵斑指数、松动度、牙周袋深度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的牙周状况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发病可能与牙周炎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何剑玲;夏娟;陈怡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CT增强致造影剂外渗的两种注射方法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对人工推注与高压注射器注射CT增强致造影剂外渗的差异分析,指导医护人员预防造影剂外渗及对外渗后的处理,避免或减少外渗对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 对外周静脉人工推注或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各20 000例致造影剂外渗的128例的推注过程、外溢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造影荆外溢128例中人工推注发生66例,均为轻度外溢;高压注射器推注发生62例,其中轻度外溢46例,中度外溢12例,重度外溢4例.结论 使用高压注射器推注,由于人机分离,不能及时观察注射情况,造成造影剂中、重度外溢几率明显高于人工推注;用静脉套管针及双管高压注射器推注,能有效减少CT增强时造影剂外渗的发生.

    作者:钟永青;陈惠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人工晶状体度数误差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误差的原因.方法 对800例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前的白内障患者,应用A超测量眼轴、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根据SRKⅡ公式计算及预设IOL度数.分析其术后的屈光状态与术前IOL度数预设的误差.结果 术后3个月非高度近视患者大部分获得良好的屈光状态及裸眼视力;部分患者因术前IOL度数检查误差,术后屈光度在+3.00-4.00D.结论 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术前反复、精确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尤其对检查欠合作者及高度近视患者),根据SRKⅡ公式计算,可以提高预设IOL度数的准确性.

    作者:吴晓强;林玉琼;罗德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适应证、方法、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3月我科123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经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明确胆总管结石,腹腔镜镜下胆总管切开经纤维胆管镜取石后,置T管引流102例,I期缝合19倒.结果 121例成功行LCBDE,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5±40)min,住院时间6d-10d,T管引流4周-8周拔管.5例出现轻微胆瘘,保守治疗4d-10 d治愈;残余结石15例,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管镜取出.病例随访6个月-22个月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 LCBDE具有微创、低并发症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晋波;索运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温病条辨之神昏

    神昏指昏迷、谵妄、昏蒙等意识异常的表现,是温病常见的急危重证之一.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中,关于神昏的论述甚详,至今不失为辨治的规范,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价值,兹略要探讨如下.

    作者:王卫东;王建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几种药物皮损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观察分析

    目的 观察采用不同药物做皮损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患者分别采用藻酸双酯钠注射液(PSS)、肝素钠注射液和盐酸平阳霉素稀释液做皮损内注射.对治疗的疗程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三种药物皮损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以盐酸平阳霉素治疗次数少,肝素钠的人群接受度大,提出针对范围较大的瘤体可使用平阳霉素与肝素钠或者PSS联合的方法.结论 眼睑黄色瘤皮损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瘤体范围和隆起度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以及联合使用.

    作者:马宇;周利晓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抗肿瘤药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过去对肿瘤的研究多集中在癌细胞本身基因结构及功能的变异上,在治疗策略上也主要是针对破坏癌细胞.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形成、分化、演进、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例如:肿瘤血管生成、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旁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及蛋白酶等,并期望以肿瘤微环境作为肿瘤治疗的标靶,其中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肿瘤治疗中药物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作如下综述.

    作者:仇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超声引导下穿刺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结核性及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的特点.方法 对87例结核性和16例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病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定位穿刺.结果 8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中19例穿刺2次,68例穿刺3-7次不等;16例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病例中14例一次穿刺成功.结论 采取不同穿刺点定位方法对结核性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有着更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彤;乔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90Sr-90Y敷贴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90Sr-90Y敷贴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90Sr-90Y敷贴器放射性核素敷贴照射皮肤血管瘤表层.结果 对324例儿童血管瘤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并追踪观察,发现总有效率达94.8%.结论 90Sr-90Y敷贴法可作为治疗浅表性儿童血管瘤的首选方法之一,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愈后通常无瘢痕的特点.

    作者:邓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面神经炎4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高压氧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85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高压氧组)和单纯药物组(对照组),高压氧组患者每天行高压氧治疗1次,舱内压1.6 ATA.吸氧20 min×3,间歇吸空气5min,舱内时间80 min.结果 高压氧组44例,总有效率95.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8.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面神经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国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TECIA法药敏试验在晚期卵巢上皮癌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TECIA法药敏试验在晚期卵巢上皮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54例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予TP化疗方案化疗,B组根据TECIA法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化疗方案化疗.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复发率、肿瘤复发时间和无瘤生存期.结果 B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有效率、肿瘤复发率、肿瘤复发时间和无瘤生存期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根据TECIA法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感性的化疗方案,对晚期卵巢上皮癌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化疗能显著提高化疗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满;李利平;侯涛;唐侨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