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体会

李月艳;常建力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以进一步加强此病的护理,掌握更多护理技巧.方法 对71例患者进行护理总结.结果 71例患者病情控制良好,复发率降低.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科学护理后,致残率大大减少.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TAT皮内试验液配制方法阳性率观察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须做过敏试验.

    作者:闫金秀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切开内固定术后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切开内固定术后护理.方法 对36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疗效满意,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正确的护理,如及时监测血糖水平、加强基础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等,可促使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常鲁晓;李汝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本组患者均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从心理护理、膀胱冲洗护理、导尿管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31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后,均顺利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痊愈出院.结论 只有充分了解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感受,针时性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心理及临床护理,消除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文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用无菌纱线预防血透穿刺针眼渗血及相关对策

    目的 探讨采用无菌纱线预防血液透析中穿刺针眼渗血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3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15例在血液透析中穿刺成功后,采用无菌纱线包绕针眼处的穿刺针再用胶布常规固定,无菌纱线可堵塞皮肤与穿刺针之间的空隙,防止血液渗出.对照组15例在血液透析中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常规固定穿刺针.对2组进行观察,并实行各项护理对策预防透析中穿刺针眼渗血.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共进行6 240例次血液透析,其中有70例次在血液透析中穿刺针眼渗血,其中试验组出现23例次针眼渗血,对照组出现47例次针眼渗血,给予及时处理,防止渗血,继续透析.结论 采用无菌纱线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中穿刺针眼渗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也是防止透析中穿刺眼渗血的关键.

    作者:曹玉兰;王惠珍;吴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目的 介绍24例SSSS的护理体会.方法 配合治疗,根据不同创面采用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病室环境管理,出院指导等.结果 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7.8±0.9)d,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使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患儿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党红茹;祁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期望需求的分析

    目的 探讨RICU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期望需求及其针对性护理的作用.方法 对近年入住RICU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护理访谈,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期望需求.结果 患者在心理、人文、生理、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分别为100%,92%,840%和78%.其中,老年患者在费用、预后、人文交流等心理、人文需求较高,中年患者在发展方面需求较高,青年患者在生理方面的需求较高;单身患者在人文、生理方面的需求较高;多次入住RICU患者在心理方面需求较高.结论 了解RICU患者的不同方面需求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和疗效.

    作者:李智娟;肖芳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母婴同室健康教育的观察分析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产妇产后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服务,还迫切希望懂得一些自我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方面的知识,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通过2年多的母婴同室护理实践证明,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能大程度地满足她们的需要,均能在产后康复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姜晓菊;张米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盆腔理疗对输卵管因素不孕症204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输卵管因素不孕是不孕症常见病因,多由于产后、流产或经期不洁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病菌逆行感染而造成输卵管炎症、扭曲积液甚至阻塞.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WLH-D盆腔炎治疗仪加阴道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上述病症20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秋荣;朱爱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助产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 调查助产士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因素,以寻求降低助产士职业感染危险性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52名助产士在1年内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环节、发生率及与护龄的关系.结果 助产士职业暴露几率为100%,且发生率与护龄有关(P<0.01),常见的为血液、羊水污染及针刺伤,针刺伤常见环节是会阴缝合.常见原因有工作量大、心理压力超负荷、技术不熟练、违反操作规程等.结论 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严峻,加强防范教育,降低压力源,规范操作行为,熟练操作技术,强化暴露处理流程,做好暴露人群的心理疏导,是防范职业暴露的重要环节.

    作者:胡炜烨;林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NIPPV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42例呼吸衰竭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经鼻/面罩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 42例呼吸衰竭患者BiPAP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同时及早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使呼吸衰竭治疗疗效得到了提高.结论 虽然NIPPV使用便利装卸快捷,患者舒适易于接受,费用低,可减少有创通气时易发生的并发症,但仍要慎重选择患者.良好的认知教育、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严密的监护以及有效的防止不良反应措施,保持气道通畅等护理干预也是NIPPV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诊留观患者的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患者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将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急诊对留观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邢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观察及预防老年患者不易发觉的夜间低血糖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避免造成中枢不可逆损伤.方法 住院期间采用四段、七段血糖监测(必要时加测凌晨02:00~03:00血糖).需要睡前注射胰岛素患者应进食,禁止自行增加或减少降糖药,实施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结果 能有效预防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结论 糖尿病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监测睡前和凌晨血糖,可有效预防老年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作者:傅开兰;陈敏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预后差,并且患者非常痛苦,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其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早期仅在劳动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轻度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通过临床经验观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严重程度、急性发作与健康教育有很大关系.

    作者:梁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理职业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护理职业风险是从事护理服务中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护士承受的危险.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而现阶段对护理风险的管理体制仍缺少现成的经验.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管理经验,供护理管理者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珠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ICU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对策

    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如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中存在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如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放射线、利器等.随着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护士的职业危害也逐渐被关注.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成为各国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对ICU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张秀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护理体会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市农村较为常见,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加高压氧治疗,运用有效的舱内、舱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姚聪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规律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重点与护理措施.方法 时2000年1月-2004年1月所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不间断心电监护,及时准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并进行积极救治,了解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规定剂量用药,并进行有效的生活、心理、饮食和氧疗护理,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结果 64例患者虽并发各种心律失常,但经过积极救治,全部转危为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极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且心律失常的发生日间及清晨均较夜间睡眠时多见,不间断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薛水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05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精心护理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郭小惠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部分心内科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服务观念不到位、护士综合素质较低及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是心内科护理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精神;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等四项改进措施,旨在有效提高心内科的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作者:谢幸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影响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病院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是形势所迫.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我们每个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必须探讨的课题.笔者在临床工作近30年,现就影响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主要凶素作一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冯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