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贤
目的 应用超声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本文应用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比较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失代偿组高于代偿组(P<0.05).脾大组结石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非脾大组(P<0.01).结果 ①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②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代偿期和脾不大患者.结论 随肝硬化病情的加重,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也在升高.
作者:乔赫男;郝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4治疗ICD植入是目前对SQTS惟一有效的治疗和猝死预防的手段.药物治疗的效果不能肯定,研究表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能抑制Ikr的药物(sotalol)但不延长SQTS的QT和ERP(有效不应期).Ⅰ a、Ⅰ c类药和B受体阻断剂是否有效尚不能确定[19、20].
作者:宁爱民;刘兆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地尔硫卓早应用于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几年来渐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等治疗领域,而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相对有一定局限性,现将近2年来笔者在静脉应用地尔硫卓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安洪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型鼻塞式CPAP(N-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及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新生儿科住院的16例HMD和20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新型鼻塞式CPAP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 36例患儿中有效33例,有效率91.7%,3例无效,无效病例均为Ⅳ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后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3例治疗有效的患儿治疗后4 h、12 h、24h pH、PaO2、SaO2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PaCO2治疗后4 h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12 h、24 h后与治疗前比较PaCO2明显改善(JP<0.01).结论 新型鼻塞式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呼吸衰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无创伤、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价廉、疗效显著等优点,作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呼吸衰竭的一项有效方法,新型鼻塞式CPAP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沈玉才;黄维本;巢伟聪;郑志凌;许志松;杨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提供一种对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行剖宫产73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2例(53个肢体),均给予溶栓抗凝药物、中草药活血化瘀并以中草药汤剂湿敷患肢治疗,平均随访18个月(6个月~24个月).结果 32例患者均治愈,无1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治愈率100%.结论 中西药物联合治疗剖官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中草药的治疗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建议积极推广.
作者:王雪梅;聂希连;宋国红;王玉珠;张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院1997年10月~2007年10月,共行胃大部切除305例,均为毕Ⅱ式,术后发生功能性残胃排空障碍16例,占5.24%.现就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卫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完善医院内部民主制度来实现医院和谐.方法 医院引入听证会制度,由医院工会负责具体实施.既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强化工会维权职能,又丰富工会组织的日常活动,提升工会地位与影响力.结果 畅通职工诉求渠道,有效完善了职工的日常表达机制,营造医院和谐氛围.结论 医院尝试引入听证制度,搭起职工与管理层沟通对话的平台,构建日常的个人诉求机制,充实、深化医院民主管理内涵,促进了医院的平安与和谐.
作者:徐荣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m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甚高,一直以来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是有开放性鼻音、进流食反流入鼻腔、咽异物感等并发症,并使得术后咽腔失去正常形态,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对手术方法的改良同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多种临床尝试.我们对保留悬雍垂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a remaining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RPPP)患者手术前后腭咽腔大小进行测量及疗效评定,进一步探讨咽腔的解剖学形态改变与OSAHS的关系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段慧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颅脑损伤中常见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导致颅脑创伤后加重继发脑损伤(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液等)的主要因素.我科2003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73例tSAH患者,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作者:姜大宇;朱首峰;董克辛;曲波;姚远庆;卢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镜分类计数法渐被血细胞分析仪所替代.但有时因感染源及反应原的不同,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血细胞分析仪无法准确显示,需临床检验工作者用显微镜进行白细胞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如不熟悉血细胞形态学,易将异形淋巴细胞误认为白血病细胞,造成诊断错误.为提高准确率,现将有关文献及笔者遇到的情况作一简述.
作者:余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经方,药证相投取效甚捷.现将临证效验录于下:
作者:王润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 应用日本Plasauto IQ免疫吸附机对2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32例次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5例患者经PE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食欲增加、乏力改善、腹胀减轻、意识转清、尿量增多等;PE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PE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
作者:林文;欧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草酸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确诊晚期胃癌患者32例,均为先前行DF、ECF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治疗方案为:L-OHP85 mg/m2iv gtt,h 0~2,d1;CF 200 mg/m2,iv gtt,2 h,d1~2;5-Fu 400 mg/m2,iv bolus 2 h,d1~2;5-Fu 600 mg/m2,civ gtt,d2~24,d1~2,2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3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经3个周期以上治疗后,CR 1例,PIK 14例,NC 8例,PD 9例.总有效率46.9%,主要毒副反应为神经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轻度损害.结论 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骆益宙;廖辉;黄璜;刘曼佳;赵怡;于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术式与术后效果,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1080年~2006年42例十二指肠损伤惠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为判断标准.结果 术后总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76.2%、31.0%、16.7%,十二指肠一空肠Roux-Y吻合术式分别为93.3%、13.3%、6.7%,效果好.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后,以十二指肠-空肠Roux-Y吻合术式效果较好,其次为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十二指肠单纯缝合和(或)造瘘术,对于较小的损伤仍有其应用价值.
作者:杨引明;高志清;李开宗;付由池;周景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联合普奈洛尔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探讨两药联合应用能否增强疗效.方法 146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50例,氟桂利嗪每晚睡前5 mg一次口服,普奈洛尔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Ⅱ组49例,氟桂利嗪每晚睡前5 mg一次口服;Ⅲ组47例,普奈洛尔每次10 mg,每日3次口服.3组均以90 d为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平均每月头痛发作次数、程度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Ⅰ组总有效率92.0%,Ⅱ组总有效率69.4%,Ⅲ组总有效率63.8%,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v值分别为2.64、3.45,均P<0.01,3组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 氟桂利嗪与普奈洛尔联合应用能提高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副作用无增加.
作者:柯东风;沈锦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吉妮宫内节育是一种具有无支架、周定式、可变性的新型IUD,它的特点是一次性放置,多年有效,放置和取出方便,副作用小[1],是广大育龄妇女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但由于它放置时间通常局限在月经干净后几天内(常规3 d内),常使许多育龄妇女多次就诊才能如愿.为了探索在月经周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能放置吉妮IUD,我们选择月经的3个时期放置吉妮,作对比性研究,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不伴胸痛症状的ACS,是指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由于患者缺乏特征性胸痛,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通过本组21例患者分析,希望对这类患者更快地作出诊断,给予适当的治疗,改善其预后.
作者:徐月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主动脉夹层是少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常因病情凶险和延误诊治而短期内死亡,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可使部分患者度过急性期,为手术提供机会,降低病死率.现将近年来我科经治的9例主动脉夹层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马燕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于发达国家30%~60%及发展中国家60%以上人群,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引起90%的消化性溃疡,在胃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明,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治愈胃炎及胃溃疡,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标准临床治疗的一部分.在过去10年,已有几种有效的方法被评价并推荐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一方面,一些治疗方法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根治率,但也伴随着多重药、大剂量、长疗程、副作用多及耐药性等缺点.另一方面,一些新的疗法可能克服以上缺点但存在治疗费用高等问题.
作者:傅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Dieulafoy病是指消化道恒径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多位于胃近端.1884年Gallard首次报道了Dieulafoy病,于1898年由法国外科医生GeorgesDieulafoy命名[1].由于病灶小,位置隐匿,导致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既往病死率较高.我们检索了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共收集了关于本病的论文共814篇,其中1994年以前我国关于本病的报道较少,而国外报道的较多,从1994年以后我国关于本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原因主要与近几年由于对消化道出血病变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及对该病认识的提高,致使该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病死率较前比也明显下降.本文就结合所检文献对该病的诊治进展加以简述.
作者:张振宙;赵风兰;檀素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