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冀敏;曾红俊;孙富
急性会厌炎发病急,来势凶险,可突发上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为耳鼻喉科急症之一.笔者对我院1990年10月~2004年4月诊治的23例成人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闫玲卿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引言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有: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诱发和加重胃溃疡、医源性肾上皮质功能不全、诱发和加重感染、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行为与精神异常表现为多方面的、如神经质、失明、情绪异常乃至抑郁、狂躁或精神分裂.
作者:杨春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促,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大是其突出的特点.常需就地急救或抢救,如延误诊断或治疗措施不力,会危及生命或引起残废.笔者1995年2月~2004年5月间在乡卫生院无CT、非开颅器械条件下进行姑息性开颅抢救31例患者,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作者:杨旭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治急性脑梗死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结合基层医院的特点,自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试用了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士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外科合并症,如处理不当,将会引起流产或早产,甚至造成孕妇及胎儿死亡.我院自1992~2003年共收治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20例,其中急诊手术14例,现就手术期处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宏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临床表现,是严重的血管及神经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我院近6年来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6例,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水平,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果冠心病患者中低胆红素者58例(≤11.9μmol/L),占85.3%,与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冠心病组对TBIL与TG,CHOL,HDL-C的相关性分析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BIL浓度与CHD存在负相关性,可作为CHD的又一危险因素.
作者:白书堂;黄留祥;王纪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黄连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主要治疗肠道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对黄连素的临床应用又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黄连素与其它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作一简述.
作者:秦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胸腺肽联合干扰素及单用干扰素在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肝功能和抗病毒方面的疗效.方法对72例慢乙肝应用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36例慢乙肝单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这两种药物在改善肝功能和抗病毒方面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72例慢乙肝经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6个月,联合组与干扰素组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与干扰素组血清HBAg/抗HBe转换率方面差异显著P<0.01.结论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有协同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
作者:王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近四年来,我们对外伤性前房积血33例病人,应用了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在进行治疗时,我们将前房出血按照国内分法分为四级;一级积血占前房1/4;二级积血占前房1/4至1/2;三级积血占前房1/2以上,但前房积血未满;四级前房积血为前房充满积血.
作者:安萌;安中卫;孙金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护理管理是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对护理工作进行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一个医疗单位的护理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笔者总结十几年的管理经验,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贺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腹腔镜胆囊切降术(LC)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项新的微创外科技术,是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利用特殊器械,通过腹壁小戳口在腹腔内施行的胆囊切除术.这项手术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是近年来胆道外科重要的发展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我院在2002年1月~6有共实施LC 212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4例,效果好.现将老年人LC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患者,男,51岁,于2003年7月23日因驾驶三轮车不慎翻车致颈部屈曲受伤,当即觉颈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休息后不能好转,同时自感双上肢无力,故来院行颈椎X线片示:C5椎体骨折、C4、5附件关节骨折、C5椎体脱位.颈椎CT示:C4椎体骨折伴滑脱、椎管狭窄,C5、6椎小关节间隙增宽.
作者:贾勇锋;冯兴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以往小儿麻醉常用羟丁酸钠加氯胺酮麻醉,但术中小儿易躁动,咽反射活跃,苏醒较慢.而异丙酚起效快,术中麻醉过程较平稳,抑制咽反射,苏醒较快,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两种麻醉药的临床比较,探讨一种适宜小儿麻醉的方法.
作者:周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通过直接抑制HBV的逆转录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部分慢乙肝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出现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YMDD变异病毒株,对拉米夫定耐药,为此单用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有局限性[1].根据国内联合疗法的观点,我们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旨在探索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风;梁红岩;赵晓晨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当前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因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共30例进行讨论,其中抢救成功26例,死亡4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王淼;邱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病例,患者,男,70岁,患贲门癌(腺癌、中晚期)8个月,发现癌瘤肝转移1个月.于入院前1小时家人发现其神志不清伴小便失禁,急送入我科.查体:体温35℃,脉博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90 mmHg,浅昏迷状态,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 mm,对光反射迟钝,唇红,口角无偏斜,颈软无抵抗,心肺无阳性体征.
作者:郝志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急性期后多数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失语.在恢复期进行适当的康复护理,可减少致残率,延年益寿,减少复发.虽然,在恢复期大部分病人已清醒,但由于生理上的改变到心理上的变异,加上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而有各自不同的心理变化,只有了解这类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有计划地做好护理工作.
作者:郭丽;冯宪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METRX(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椎间盘镜是一种后正中入路经椎管的内窥镜手术系统,我科于2002年9月至2004年3月共开展此项手术64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18~68岁,平均36.4岁.椎间盘突出平面L3、46例,L4、5 58例,L5~S1 43例,其中5例为2个平面同时突出.旁侧型41例,中央型5例,中央旁型6例,极外侧型3例,合并侧隐窝狭窄9例,脱出髓核游离于椎管内18例.
作者:高冀敏;曾红俊;孙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呼吸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继发于严重感染、创伤、大出血等疾病,病情凶险,变化迅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于今年5月份成功抢救1例因剖宫产后并发Ⅰ型呼吸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人,现将监护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雪芬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