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抗凝方式对心力衰竭超滤病人使用超滤透析器凝血的效果观察

汪辉丽;耿丽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抗凝剂, 脱水装置FQ-16, 透析器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抗凝方式在心力衰竭超滤病人使用超滤透析器脱水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病人60例,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30例,观察不同的抗凝方式对心力衰竭超滤脱水透析器凝血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抗凝剂的有效治疗时间、净超滤量、超滤透析器使用第8小时及第24小时管道凝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方式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增加净超滤量,降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脑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脑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应用疏血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脑钠肽(BNP)水平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及认识、运动和功能综合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BN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识评分、运动评分和功能综合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配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可以有效缓解梗死症状,降低由于脑梗死而升高的BNP,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江萍;赵正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抗凝方式对心力衰竭超滤病人使用超滤透析器凝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抗凝方式在心力衰竭超滤病人使用超滤透析器脱水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病人60例,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30例,观察不同的抗凝方式对心力衰竭超滤脱水透析器凝血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抗凝剂的有效治疗时间、净超滤量、超滤透析器使用第8小时及第24小时管道凝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方式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增加净超滤量,降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

    作者:汪辉丽;耿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教考结合法在新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教考结合法在新护士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11月观察组采用教考结合法对100名新护士进行CPR培训,即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的基础上增加课堂随机技能考核和纠错环节+观看CPR录像;于2015年10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教师多媒体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对102名新护士进行CPR培训.两组新护士均于1周后进行CPR相关理论及双人CPR操作考核,比较两组教学方法对CPR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观察组CPR理论考核成绩、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一次性通过理论考核优良率和一次性通过技术操作考核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教考结合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新护士掌握CPR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一次性通过优良率明显提高.

    作者:赖开兰;姚蓝;张蓓蓓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人文关怀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初次穿刺的3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将人文关怀运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穿刺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可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明显提升其对穿刺的疼痛阈值,减轻疼痛,提高静脉穿刺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王红歌;孙雪义;屈清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介绍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断与治疗、自我管理行为的定义、自我管理行为评价工具及OSAHS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的研究.指出目前缺乏OSAHS病人自我管理现状以及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为了更好地对OSAHS病人进行自我管理干预,促使其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了解病人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作者:宋文芳;刘亚男;王卫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改良清洁灌肠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清洁灌肠效果.[方法]将需实施清洁灌肠的病人6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橡胶鼻胃管、抬高臀部10 cm及增加插管深度的改良清洁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灌肠,比较两组病人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灌肠次数、每次灌肠液的量、手术直视下的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每次灌肠液的量、手术直视下的肠道清洁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灌肠次数、病人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较传统法的灌肠效果好.

    作者:陈瑞玲;郑香;郭植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1例肺淋巴管肌瘤病伴围生期心肌病病人的护理

    肺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以弥漫性肺囊性病变为特征的极少见的肺部肿瘤性疾病,多发于成年女性,发病率为1:400 000,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偶见咯血,常并发肾脏的血管肌脂肪瘤.该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尚不明确,目前治疗上主要是对症的支持治疗,近些年研究表明西罗莫司对于该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

    作者:程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概述、职业倦怠的界定、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的策略.指出我国的护士职业倦怠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干预策略的系统化研究相对而言较少.对认知行为疗法对护士职业倦怠作用的研究虽有,但较薄弱,且多为定性研究,尚缺乏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建议明确认知行为疗法的操作定义及运用技巧,加强其在对护士职业倦怠中的纵向研究,以更确定、更深入地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在缓解护士职业倦怠中的作用.指出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众多护士积极行为的障碍,系统探索研究我国护士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策略将是我国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陈梦丽;王雨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病人良好的血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调查大连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360例门诊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结果]中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1.04分±9.19分,处于中等水平;回归分析显示,疾病共性自我效能、学历、社会支持利用度和吸烟状况是中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应着重提高初中以下、家庭人均收入小于3 000元、病程超过5年、患有合并症及吸烟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重视改善疾病管理效能,增加病人社会支持来源和利用度,促进病人自我健康管理行为的形成.

    作者:桑甜;丁淑贞;王建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髂动脉瘤出血栓塞术引发下肢动静脉血栓的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atitis,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及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2],髂动脉瘤具体病因仍未明确,但感染也是可能引发的病因[3].髂动脉瘤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子脱落至动脉,形成下肢动脉血栓,由于病人下肢动脉血栓制动原因,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吕玲;苌芳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综合征下颌骨牵张成骨术中的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总结24例 Pierre Robin序列综合征新生儿行手术下颌骨牵张成骨治疗时全身麻醉配合的护理经验.在麻醉前护理中环境温度准备是护理配合的重点.麻醉诱导期体位摆放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尤为重要,在气管插管过程中护士需配合麻醉医生完成气管插管并固定.转运中护理配合的重中之重就在于防止气管导管的移位和脱出.24例患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麻醉护理配合准确默契,保证此类先天畸形困难气道的患儿麻醉诱导插管及转运ICU过程的安全.

    作者:贺丽萍;刘佩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应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等待治疗时间及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成功率及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梗死再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抢救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及病人满意率.

    作者:华秀琴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分析

    [目的]调查西安市中专、大专、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西安市2015年7月毕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应届护理专业学生1 062人,应用《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中专、大专和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结果]中专、大专、本科护生中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人数分别为358人(78.5%)、312人(58.8%)、45人(60.0%).不同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76,P<0.001).[结论]中专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向高,其次是本科、大专护生,应针对不同层次护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不同,优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区护理就业意向.

    作者:李娟;蒋文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流程管理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流程管理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病人给予护理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病人心血管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8%,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采用护理流程管理能够缩短病人抢救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李颐;祝玲娟;王任红;钟雯;朱剑;吴延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行双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病人行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病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选择性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术后7 d 27例病人白细胞基本正常,3例略低于正常;术后7 d血小板显著升高20例,其中17例基本正常.术后30 d CT复查肝脏肿瘤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行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护理上仔细观察,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练贤惠;周雪玲;吴春;赵静;孙浩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介绍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指出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已走进护理专业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但仍存在众多问题,有关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发移动学习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移动学习与传统的学习形式有机结合,学生也应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杨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旨在为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5月-2016年8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通过目的抽样法抽取的15例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主题提炼.[结果]受访者的体验包括3个主题:起搏器困扰、起搏器适应、起搏器护理需求;包括8个分主题:焦虑和担忧、躯体功能障碍、社交障碍、性生活障碍、强制性接受起搏器、对起搏器满意、家庭护理需求和延续护理需求.[结论]关注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心理问题,采用家庭护理和延续护理帮助病人处理与起搏器相关的问题,使病人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使用起搏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璇;刘晔;周晓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以师徒制为模式的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与实践

    [目的]探讨临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不断提高培训效果.[方法]根据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要求和学员能力现状,通过大量阅读文献、邀请专家进行讨论、问卷调查等,进行培训项目设计,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考核方式.评估培训方案实施前后学员在理论、临床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教育与咨询、护理查房、科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均通过各项考核;通过师徒制的培训学员各方面的能力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以师徒制为模式的临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因需施教与因材受教相结合的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

    作者:陈锐;孙青青;王婧;陈春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轮状病毒肠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服务满意评分以及护理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可提高护理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张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1例溃疡性结肠炎伴截瘫病人的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以侵犯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其病程缓慢、迁延难愈.药物保留灌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和乙结肠部位)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药物与病变部位直接接触,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发挥疗效[1].

    作者:王岚;张桂珍;丁霞芬;严春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