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思金华;洪菲菲;刘芃汐;商洪才
急救体系急危重症多、仪器设备复杂、家属情绪急躁,应急突发事件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病人法律意识增强,医患不协调因素增加,护生临床实践机会减少,护生应急能力培训在新医疗环境下面临着严峻考验。本研究在急救体系护生临床教学中引入教师标准化病人,探索出一种有医疗环境无医疗风险的培训模式,在实践中提高护生临床应急能力。
作者:龙春花;姚礼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现状与挑战,对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作者:倪瑞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培养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效果。[方法]严格实训课堂纪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训课采用集体备课模式,增加护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结果]激发了护生学习护理技能操作的热情,培养了护生的动手能力、护患沟通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结论]针对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现状所采取的对策,有利于护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作者:宋晶;黄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8例同期手术治疗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方法]选择18例同期手术治疗漏斗胸合并先心病病人,除做好术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外,重点是疼痛的护理及干预,术后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和护理、术后病人体位与活动的康复指导等。[结果]18例病人同期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胸廓 NUSS 手术矫正和心脏矫正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其中1例患儿伤口延迟愈合,经治疗均顺利出院。[结论]采用同期手术治疗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较分期手术具有更多优势,不仅可以避免因广泛粘连而增加的二次手术风险,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减少病人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作者:陈春梅;耿峰;陈少娟;崔伟力;张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病人1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94例病人实施全程护理模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病人的焦虑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人的抑郁状况,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HAMA 评分、HAMD 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病人 HAMA 评分、HAMD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手术病人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作者:胡艳敏;虢新莲;李英姿;李莉;彭顺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通过省赛逐级培养提高整体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的方法和有效途径。[方法]以2013级护理专科共572名学生为对象,以省赛为依托,建立三级培训体系,逐级培养,全面强化练习操作技能,并将2013级护理专科班实习前的操作考试成绩与2012级、2011级、2010级进行比较。[结果]2013级参加省赛的6名选手全部获奖。2013级与2012级、2011级、2010级实习前的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2013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的三级培训体系,可以把省赛的效应大化,全面提高整体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真正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作用,助推人才培养。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使其尽快掌握儿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方法]将招聘入院的新护士分为两组。2011年7月—2014年7月毕业的新护士45人为观察组,实施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方法,采取儿科5个科室的岗位培训、导师一对一培训、理论授课、操作培训及统一考核。2007年7月—2010年7月新毕业儿科护士39人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为期1年的新护士培训方法,由护理部组织集中授课、操作示范、练习及考核。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新护士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为(87.32±3.27)分,操作成绩为(89.78±2.99)分,综合测评成绩为(34.16±1.8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能有效提升理论知识、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有利于新护士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儿科临床工作。
作者:李艳青;韦琴;李君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对于手术室护理这一章节采用任务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探索手术室护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胜任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能力。
作者:植娟;孙国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家庭功能的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方法,应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对170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总分为64.59分±13.78分,家庭功能总分为8.53分±0.51分,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家庭功能与其自我效能呈正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有待进一步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周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下手术室内高危药品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手术室内药品药房专人管理的模式,化学危险品防爆柜基数交接登记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室内的管理,保障手术用药安全及病人和环境的安全。[结果]改变模式后,药品的随意放置率降低,医生满意度提高,核对时间缩短;化学危险品严格管理提高了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保障了环境安全,管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手术室内高危药品化学危险品实施规范化、制度化、专人化管理,对各大医院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作者:张丽;李秀丽;邵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危重症病人急诊就诊连续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急诊科自2015年4月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急危重病人急诊就诊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比较连续性护理模式构建及应用前(2015年1月—2015年3月)和应用后(2015年7月—2015年9月)两组病人的焦虑(SAS)得分、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应用后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应用前,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 <0.05)。[结论]急危重病人急诊就诊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有利于降低急危重急诊就诊病人及其家属的焦虑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急诊护理满意度。
作者:关欣;林慧绒;陈小荷;张兴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产妇自由体位分娩的管理,提高产妇顺产分娩率,减少分娩并发症,提高人口出生素质。[方法]研究并形成适合基层医院特点的产妇自由分娩体位管理方案。随机抽取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20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自由体位分娩的指导及研究,减少分娩的人为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体位分娩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顺产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顺产分娩率、总产程时间、分娩损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研究适合基层医院产科的运作模式,对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指导,能促进产妇回归自然分娩的机制与状态,对提高顺产分娩率、缩短产程、减轻分娩宫缩痛的痛苦、减少分娩并发症起到有效作用。
作者:区彩庆;黄莉;魏晓儒;唐春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是一种泌尿先天性发育异常,发生率约为0.8%,多为单侧,双侧较少见[12]。在女性,当输尿管开口异位于外阴前庭、阴道等处时出现漏尿,常来就诊;当输尿管开口于膀胱内,常很难被发现[3]。多数无临床症状且双肾功能良好者可暂不治疗,当合并严重积水、反复尿路感染者则需手术治疗[4]。笔者于2015年6月护理1例女性双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左侧肾输尿管梗阻伴积水病人,住院期间行输尿管镜膀胱探查术和左侧重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珊;温贤秀;雷花;杨显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对家属共同参与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接收治疗的脑卒中病人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只对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和与家属同步的视频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家属同步进行视频健康教育,更有利于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煜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2010年卫生部明确提出要在临床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让病人、社会和政府满意,门诊部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技术服务初的重要途径。
作者:苏永平;苏丽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 roidism,CH)又称呆小症,是导致患儿智力低下的较为常见的儿科内分泌疾病。CH 在全球的平均发病率为1/3000~1/4000[1]。而妊娠合并呆小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及产褥感染极为少见,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谢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湿性疗法治疗肿瘤病人难愈性伤口的效果,以期为寻找治疗肿瘤难愈性伤口的佳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的32例具有难愈性伤口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A(湿性疗法),对照组 B(负压引流技术)和干预组(联合治疗组)。在基础处理阶段后,A 组病人给予系统的湿性疗法,采用的湿性敷料为藻酸盐和水胶体敷料;B 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疗法;干预组采用负压联合湿性序贯疗法,根据伤口创面分期动态选择适当的疗法。干预结束后,观察伤口面积缩小率及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75%的时间,随访2个月,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伤口愈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在伤口面积缩小率及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75%的时间均优于单一治疗组(P <0.05)。A 组伤口愈合率为60%,B 组愈合率81.8%,干预组愈合率90.9%,干预组在愈合率上优于湿性疗法组,与负压引流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负压引流联合湿性疗法进行交替序贯治疗,可显著改善肿瘤病人难愈性伤口治疗效果,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刘粉玲;郭燕;张玉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通过有创血压监测病人动脉置管采集动脉血的正确方式。[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病人20例,通过对同一病人分别用四种不同方法各采集动脉血标本一份,将由动脉置管处抽取标本的三种方法得出的血气结果分别与直接穿刺法比较。[结果]通过分别比较,三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血压监测病人通过动脉置管采集动脉血可采用弃去2 mL 血液的方法,可确保血气结果准确可靠,减少病人血液的浪费。
作者:曹岚;唐春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基于新医改视阈下,对高专护生就业空间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高专护生就业的诸多因素,如择业理念、择业地域、择业过程等方面的缺陷,建构包含护生自身、学校、政府、学生家庭的面向基层为主的多维就业空间,并使各维度的宽度达到大化,终实现高专护生在广阔的就业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有效促进护生就业。
作者:吴堃;张丽娇;张丽霞;李定梅;曹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针刺手法针疗仪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查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手法针疗仪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手法针疗仪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效果叠加,提高了总有效率。
作者:张端香;马锦兰;苗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