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姚敏红
[目的]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升新护士的沟通能力。[方法]将2013年8月招聘的新护士37人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8月招聘的新护士32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课方法,观察组除了传统讲课之外,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后3个月采用自制的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两组新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沟通能力总分为87.41分±6.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5分±7.19分(P<0.01)。[结论]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精神科新护士的沟通能力。
作者:刘晶;姚敏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我院2014年6月10日收治1例宫颈癌病人,在2014年7月16日放疗过程中阴道大量出血,给予积极处理后病人出血停止,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豆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评估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与自我效能水平现状,探讨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与自我效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调查,于2015年5月—2015年7月选择深圳市8所医院160名眼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简体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C JC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眼科护士 GSES评分为23.31分±5.15分,处于中低等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C JCQ问卷评估结果显示:眼科护士在工作要求、工作自主、社会支持模块标准分分别为6.53分±1.12分、5.53分±1.15分、6.23分±1.62分;工作要求自主性比值(D/C)为1.43±0.42;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中工作要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1),职业应激中工作自主、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有必要对眼科护士职业应激状态进行预测,及时给予自我效能水平增强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职业应激状态的水平。
作者:刘芳艳;程灿;毛桂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协同心理护理程序在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接受协同心理护理程序干预,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SPB)、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负担感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生活质量及功能子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症状子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协同心理护理程序对肿瘤化疗病人实施干预,有利于减轻其自我负担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瞿银菊;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对感染期耳前瘘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新癀片口服联合外敷同时进行治疗感染期耳前瘘管32例。[结果]32例病人7 d内治愈21例,7 d~10 d治愈6例,>10 d治愈5例。[结论]采用新癀片对感染期耳前瘘管进行保守治疗疗效明显,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海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脊索瘤病人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及3D打印椎体置换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3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及3D打印椎体置换术治疗高位颈椎脊索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前术后护理与观察要点。[结果]3例病人手术均顺利,术后3个月复查:3D打印人工椎体固定确切,无松动、移位,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术前精心的准备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李芳;王卫星;仇铁英;谭晓菊;蒋河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分析老年糖尿病病人家属自护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以方便抽样法调查老年糖尿病病人家属116人。[结果]老年病人家属自护相关知识58.62%来源于医护人员,明显高于其他来源;老年糖尿病病人家属对总自护行为问卷得分为80.06分±11.31分,得分指标为53.89%,病人家属总体认知水平较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陪同病人入院次数是影响病人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因素(F=73.514,P<0.001)。[结论]老年糖尿病病人家属自护相关知识认知较低,应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病人家属对糖尿病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冯欣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进行干预,采用功能活动调查表(FAQ)、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区人群功能测定量表(COOP/WONCA)、生命质量评价量表(QL index)、卡氏评分(KPS)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技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 ADL、FAQ、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COOP/WONCA、QL index、KPS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干预,在提高其生活技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具备积极效应。
作者:秦轶灵;罗旭东;林举达;彭伟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在血液透析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季度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各项生化血标本的采集和血液透析专科质量指标评估是血液透析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的生化血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工具都存在一些缺点,以致会对血细胞造成破坏、标本易污染等而影响实验结果,护士容易发生针刺伤使护理质量下降。本研究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化血标本采集方法和工具存在的难题,采用新设计的一次性转接型采血针可以较好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志力;谭祯琦;林璟华;陈秀梅;温跃强;梁剑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POEMS综合征是一种极少见的副肿瘤综合征,可导致潜在的浆细胞功能障碍,也被称作骨硬化性骨髓瘤、Crow Fukase 综合征[1]。POEMS 这一缩写基本涉及了这一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即多发性神经病(P)、脏器肿胀(O)、内分泌系统的病变(E)、单克隆浆细胞的功能障碍(M)以及机体皮肤发生改变(S )[2],常有一些伴随症状,如全身凹陷性水肿、胸腹腔积液、杵状指及心力衰竭。POEMS 综合征在临床上是一种极少见的疾病,但其病死率较高。POEMS 综合征的病因尚未得到证实,因此医生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应对病人提供科学的优质护理,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我院收治1例四肢肌力下降、双下肢发麻、多汗及皮肤色素沉着、干燥粗糙的POEMS综合征病人,经过治疗及护理后病人病情得到了控制,并逐渐好转,遂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范燕华;刘重斌;靳剑峰;张彦平;王瑞;罗小红;范美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以原生药为主的中草药毒副反应少,甚至无毒副反应,但是目前因中草药中毒引起的病例酿成的悲剧日益增多。2016年2月11日我科收治1例特重度烧伤用中草药外涂创面而中毒的患儿,现将其临床情况、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黄鸿深;冯小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分析健康体检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及风险因素,发现体检中存在因政策不完善、体检质量难于保证、急症处置不当、沟通缺陷、恶意体检及告知不到位等方面的风险,指出体检机构应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加强体检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管力度,确保体检过程安全有序。
作者:谢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高位截瘫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医学上一般将第2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3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高位截瘫一般会出现四肢瘫痪,预后多不良[1]。高位截瘫合并妊娠极为少见。2014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1例高位截瘫孕产妇,该病人曾经历地震后多次盆腹腔手术,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母婴平安,顺利康复出院。现将该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徐秀梅;刘宝远;杨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公立医院临聘护士职业倦怠现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04名临聘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深圳市某公立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为69.31%,其中轻度、中度、重度职业倦怠护士分别为138名(34.16%)、112名(27.72%)、30名(7.43%);护士自觉工资满意度、主观支持及工作压力源的相关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病人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为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影响因素。[结论]深圳市某公立医院临聘护士工作职业倦怠现况较严重,管理者应基于职业倦怠三因子的不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许芸;谢小华;李东如;王佳莹;陈园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赫赛汀量表化管理模式对乳腺癌病人药物管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经静脉输注赫赛汀治疗的65例乳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管理方法,将2015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经静脉输注赫赛汀治疗的81例乳腺癌病人作为观察组,在传统的药物管理的基础上采用量表化管理模式规范赫赛汀的用药,对比两组病人对药物管理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药物管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乳腺癌时应用赫赛汀量表化管理模式可提高病人的药物管理依从性。
作者:付攸缘;陈凯霓;李静;蒋翠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疾病宣教对哮喘患儿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的影响。[方法]将儿科收治的110例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护合作式疾病宣教,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对雾化吸入、规范用药、合理饮食、规范锻炼、定期复诊等疾病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式疾病宣教能有效提高哮喘患儿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预后。
作者:杨娟;申高梅;徐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7月经动脉药盒导管系统行动脉化疗治疗膀胱癌的门诊病人,观察其在化疗推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掌握拔针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结果共有118例病人顺利接受治疗,102例注射地塞米松过程中出现肛周瘙痒感,38例注射吉西他滨过程中出现腹部发热,1例注射吉西他滨过程中出现腹部及左腰部持续疼痛,通过减慢药物推注速度均能缓解症状。
作者:廖昆仑;邓少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下床时间、术后疼痛、心理状态、自理能力、遵医行为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JOA下腰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心理状态、自理能力、遵医行为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缓解病人焦虑和抑郁状态。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在肝性脑病病人中应用单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方法]采用单双日分组方法将100例肝性脑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单手操作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双手操作穿刺法,对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手操作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简单易掌握,可提高肝性脑病病人的穿刺成功率。
作者:沈延琴;张秀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小儿仰卧位手术中的体位约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其中上肢的妥善固定历来是护理配合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常规手术床主体宽度为50 cm,而1岁~12岁小儿标准肩宽仅为23 cm~31 cm,加之幼儿肌肤娇嫩、四肢短小、合作性差,手术床配备的约束带和托手板难以适应小儿手术的需求。目前临床上小儿手术多采用3种上肢约束方法:其一是床单包裹法,即用小儿身下所铺手术床单的侧边部分卷曲包裹双臂,并将边缘多余部分平塞于小儿身下,利用其自身体重下压床单来固定上肢;其二是自制“大”或“一人”字型木板进行肢体约束;其三是直接用约束带打套结以束缚肢体并牵拉固定于手术床侧。实践证明,上述传统固定方法效果欠佳,其中方法一在麻醉不佳时常会因为小儿身体挣扎扭动使床单松脱而影响上肢固定的牢靠性,手部输液针头和血氧饱和度探头也易受包裹床单的牵拉蹭擦导致脱落。方法二因板型固定,难以应对幼儿胖瘦体围及肢体长短的差异,使用中往往会遇到板型大于或小于幼儿体型的窘境,造成小儿上肢过度外展或板型固有绑带与小儿手臂所需约束部位脱节。方法三则易造成小儿皮肤勒痕或上肢肌肉拉伤。鉴于以上弊端,我科设计了一种束缚间距可选,适合不同体围幼儿手术用的上肢约束垫单,以满足手术需求,方便小儿上肢的保护性约束固定。现介绍如下。
作者:樊俭;陆宏伟;姚红玉;王裕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