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爱红;毛新敏
阐述分娩疼痛的机制,综述分娩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包括体位护理、精神预防性护理干预、头部按摩护理、放松法、导乐分娩、个体化饮食指导、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等.
作者:张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1例,发生率24.4%,死亡7例(15.6%);对照组肺部感染21例,发生率为46.7%,死亡16例(35.6%).[结论]对脑出血病人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培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6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为证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佳护理.[结果]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萍娟;龚春柱;龚乐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针对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存在人文素养不足的情况,从护士的素质、语言、慎独方面分析护士的人文修养,认为加强护士的人文修养是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
作者:刘婷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 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8例,观察组病人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死率.
作者:高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我院是1所煤矿基层医院,承担着井下一线煤矿工人工伤救护任务.在抢救工伤中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大限度地减少伤残率是医院的工作重点.这不仅要求有规范的急救流程和合理的管理制度,还要有1个高效的救护团队.由于以往的抢救中护士不能合理分工,职责不够明确,出现操作相互影响而等待和发生冲撞现象,既增加了护士体力消耗,又不利于抢救措施的及时落实.我科在急救配合中采用护士定位分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小香;杨红霞;陈秀青;马芳庆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强迫障碍病人的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强迫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8周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CL-90、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强迫障碍病人强迫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许瑞芹;李旭;胡庆秀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重症监护病房(ICU)综合征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2例老年ICU综合征病人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强调建立ICU特色评估体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完善术前、术后关爱访视制度,加强护患沟通;创建温馨的监护环境,提供舒适护理;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加强人文关怀;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塑造护士优良形象.[结果]19例病人精神状态恢复正常,1例因经济问题强烈要求出院,2例死亡,其ICU综合征病人易感因素评分均>18分.[结论]在老年ICU综合征病人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病人健康、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更好地夯实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胡慧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在50例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应用PICC,同时加强护理.[结果]本组病人PICC置管成功率100%;出现穿刺部位渗血3例,自动脱管1例,静脉炎4例;均顺利完成化疗任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应用PICC,具有方便、安全有效、创伤小、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的优点,而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包永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宫颈癌常见并发症之一.有资料表明,宫颈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而死亡[2].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了生存期.我科收治1例宫颈癌病人综合治疗后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萍;欧利芳;李亚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急救护理.[方法]对48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及早处理合并伤,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急救护理.[结果]治愈43例,死亡5例.[结论]加强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作者:赵文雅;林爱仙;关小丽;谭彩凤;罗盛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洋地黄是强心苷类药物中的一种,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洋地黄对于心腔扩大、舒张期容积明显增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1].这类病人如同时伴有心房颤动则是应用洋地黄的好指证[2].由于洋地黄治疗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剂量的60%,而且生物利用度及对其敏感性的个体差异较大,故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因此,临床上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时,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很重要.
作者:吴香梅;陈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在临床护理中发现,遇到病人突发痰液堵塞时,对于临床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护士,往往会出现手忙脚乱现象,准备吸痰物品有时存在不能一次性到位,从而延误抢救时间.针对此现象,我们通过自制紧急吸痰箱,很好地解决了此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章亚青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结石性胆囊炎等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变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在多数大中型医疗机构内成熟开展并代替了传统的开放胆囊切除术.但在基层、小型医疗机构内还是以开放胆囊切除术为主.与腹腔镜手术比较,开放手术对病人创伤较大.病人术前要经历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时期;术后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体能、精神方面的恢复过程.因此,在围术期对病人实施精心、细致的护理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2008年6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48例胆囊良性病变行开放胆囊切除术病人,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钱世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留置胃管是普外科常见的操作,固定好胃管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曾多次出现胃管挪位或滑脱,影响胃肠减压效果.如需重新留置胃管,则增加病人的痛苦.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发现2种胃管固定方法比较妥当.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一对一视频指导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院外维护中的应用.[方法]将78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携带PICC出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一对一QQ视频指导方式进行PICC院外维护,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PICC院外维护.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PICC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一对一QQ视频指导方式进行PICC院外维护,可减少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作者:刘友花;彭莉贞;曾嫔嫔;熊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士、病人与家属共同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病人出院4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JQOL-74)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J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采用护士、病人与家属共同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燕莉;罗美宜;沈曼璇;袁知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在新护士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方法]将新录用的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人,观察组61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采用SP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P 模式有利于新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临床新护士培训中可以运用的方式.
作者:刘燕;董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人工流产刮宫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接受人工流产刮宫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情况及手术后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情绪稳定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和缓解人工流产刮宫术病人的紧张、恐惧、焦虑等程度,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张立新;张玉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也称压力性溃疡[1].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质量检查将压疮作为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并作为提供一个符合标准的护理行为依据.为了更有效地防治压疮,我院2010年成立了压疮管理小组,对住院病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实施系统的跟踪、监管,效果满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卫旭青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