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文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多,急诊手术频繁,很多病人意识不清、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夜间病人病情常发生变化,常规治疗工作和基础护理多,护理任务十分繁重,且对神经外科病人的夜间护理要求较高,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的相关医学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操作技术,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现就我科夜间病房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秋芳;田雅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产后护理中发现,初产妇易发生乳头皲裂.乳头皲裂后,产妇因婴儿吸吮而发生疼痛,惧怕哺乳,导致乳汁不能及时排空而滞留引起乳腺炎,影响母婴健康.采用蛋黄油外涂,能有效保护乳头,改善乳头皲裂.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口腔修复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探讨病人认可的健康教育时间和方式.[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对307例口腔修复科就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307例调查时象中,认为健康教育时间在诊疗前、中、后分别占47.2%、41.4%、11.4%,病人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支持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主动讲解,提出问题给予解答,提供宣传册,健康教育宣传栏以及观看电教片.[结论]口腔修复科病人健康教育时间应侧重于诊疗前和诊疗中,方式应以主动讲解和提问解答为主,其他方式为辅,也应根据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芳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围生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给予产前、产时及产后监测和护理,及早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及胎心音异常,及时予对症处理及急救措施,强调产褥期的自我调养与随诊.[结果]101例病人经正确、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母婴平安出院.[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做好围生期的护理可降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关北平;吴京来;谢春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医院规模扩大,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状况日渐突出[1],如何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是值得研究的.结合本专科特点,根据工作量不同,病人需要不同,季节不同,实行弹性排班,在不同时段增设护士班次,缓解了病人治疗高峰期,坐等时间延长的矛盾,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梁晓红;耿艳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对150例神经症住院病人在治疗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病人有强烈的求治心理,其次为对药物治疗有怀疑心理.针对病人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了相应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彭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凡是短时间内发生或加重的、意料之外的、渴望紧急就医的病人,不管其严重程度如何,都可以促进个体进入急症情境,并自认为身心健康遭遇威胁,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反应,甚至造成机体持续的应激状态,若得不到及时的调节、控制,可加重病情,也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对急症病人施以先进、有效的诊治措施的同时,也应加强心理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李建华;侯桂红;宋光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护士在治疗活动中,实施介入性检查和治疗较多,接触病人的机会多,有创监测和护理操作频繁,可意外地被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了自己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造成职业损伤.护士的职业损伤主要为锐器刺伤和黏膜暴露,常见的是血液性传播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原因是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防护用品不到位或防护措施落实不严格.因此,要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强综合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
作者:郭双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糖尿病患儿82例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2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全面而个性化的家庭护理干预,半年后对两组患儿的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规律锻炼、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儿的HbA1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规律锻炼、自我监测指标执行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小儿糖尿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孙莹;孙金秀;王晓杰;崔凌云;李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防止药物丢失及联合用药时配伍禁忌的发生.[方法]将需要输液的150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Y型一次性输液器,将两根穿刺针分别插入含药及无药液体瓶内,输液前用无药液体排气冲管,换瓶续滴时,用无药液体冲净输液器内原带药液体再换瓶,输液末再用无药液体冲管至药液全部输入体内,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观察两组病人的输液反应,收集输液前排气冲管丢失的液体量及输液终末输液内残留液体量,对比两种输液法丢失液体量中所含的药物量及对有效治疗量的影响.[结果]新输液法优于传统输液法.[结论]新输液法安全有效,能提高输液质量,并能减少药液浪费.
作者:苏文雁;吕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人工流产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拟的调查表随机抽取300例人工流产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对两组病人术后进行心理反应、下床时间、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不适、恐惧、焦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小于1 h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病人存在明显的肾张不适、恐惧、焦虑等心理,针对性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精神不适状态,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提高其舒适度和满意度.
作者:陈秀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医患矛盾的升级,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门诊手术室是门诊手术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保证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是手术室护士的重要职责.病人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虽短,但若不加强管理,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引起医疗纠纷.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关键,现将我院门诊手术室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王菊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现察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对16例肝肾移植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人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4例出现肾功能异常,12例出现高血糖,6例出现高血压,1例出现精神症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应重视用药史、用药健康教育、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监测,注意对肝肾功能、高血糖、高血压、精神症状等药物不良反应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作者:高明榕;邝燕华;陈仙;王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两者合并易引起脑血管意外.对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以获得佳身心状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例1]病人,陈某某,男,53岁,入院时体温36.2℃,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140/100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状态尚可,自诉2006年12月体检发现肝脏占位,2007年3月在东方肝胆医院介入治疗,出院后肝功正常,乙型肝炎病毒载量阴性.近半月自觉乏力明显、腹胀、恶心,为明确诊断来我院.门诊以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术后收入我科治疗.2008年1月23日,病人在静脉输注薄芝糖肽后5 min左右,出现寒战、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共约250 mL,40 min后,体温上升到40.2℃,恶心加重,浑身酸痛,极度乏力.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实质性肿瘤.也是妇女全身常见的良性肿瘤[1].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由于开腹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中的牵拉、钳夹等暴力可能导致腹腔脏器损伤、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近年来开腹手术疗法临床应用在逐渐减少,已经有微创或无创的治疗方法可选择.放射介入治疗就是其中的一种.放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可取代外科手术并保留子宫.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15例子宫肌瘤病人采用放射介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对其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赵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人,采用电动洗胃机洗胃时并发胃穿孔,现将发生胃穿孔的原因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杨淑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总结了6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性护理,通过加强心理、尿管、尿道口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结果尿路感染发生6例,占9.68%.
作者:曾伟萍;潘喜梅;杨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肝癌的并发症常出现在肝癌晚期,由肝癌本身和并存的肝硬化引起,是常见的致死原因.肝癌结节破溃出血是肝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0%,2.5%~20.0%可有肝癌组织坏死、液化,自发性破裂或受外力作用而破裂.由于少数首发症状不典型,原发性肝癌伴有发热或并发癌肿破裂出血,临床上常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腹膜炎或阑尾炎.2007年10月成功地救治1例肝癌结节破溃大出血的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耿云艳;翟拥华;赵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从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和心理等方面介绍了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及康复期的护理方法,使脑卒中康复期的病人大限度地减少残疾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陈少旅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