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疗法预防病人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观察

柯卉;黄海燕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 四级早期活动, 康复锻炼, 机械通气, 住院时间, 压疮, 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探讨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疗法预防病人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 AW)的效果。[方法]选取综合 ICU 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 ICU 护理常规给予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疗法,干预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肌力、巴氏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和 ICU AW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肌力、巴氏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VAP 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和ICU 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疗法可提高病人的肌力和自理能力,减少 ICU AW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订单式培养模式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环境满意度的效果研究

    [目的]了解订单式培养模式对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环境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实习的171名护生,根据培养模式分为订单式组与非订单式组,比较两组护生对医院实习环境的满意度。[结果]订单组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满意度评分高于非订单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加大订单式护生培养比例,推进院校与医院之间的有效衔接,开拓医院人才建设的新途径。

    作者:王丽莉;边亚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前期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前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前期病人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前期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躯体疼痛维度外,生活质量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前期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水平,且提高病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淑青;张利霞;赵姜楠;余钫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疗法预防病人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疗法预防病人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 AW)的效果。[方法]选取综合 ICU 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 ICU 护理常规给予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疗法,干预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肌力、巴氏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和 ICU AW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肌力、巴氏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VAP 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和ICU 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疗法可提高病人的肌力和自理能力,减少 ICU AW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柯卉;黄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声明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广东省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的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广东省不同层次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对广东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和3家二级甲等医院的191名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自评总均分为173.38分±23.62分,他评总均分为176.25分±29.80分,总体处于中上水平;自评条目得分中,法律、伦理实践维度得分高,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维度得分低;不同职称和管理工作年限的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不同。[结论]广东省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处于中上水平,需加强对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对职称低和管理工作年限短的护理管理者的培训。

    作者:高园;李玉龙;魏兰义;苑航;许红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人类适转理论在高龄糖尿病抑郁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类适转理论在高龄糖尿病抑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类适转理论指导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病人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FBG、2 hPG、HbA1c、SDS评分和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类适转理论对高龄糖尿病抑郁病人进行护理,可改善病人血糖控制水平及抑郁症状,提高其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

    作者:周茜;葛兆霞;邓小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实习护生医护合作态度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医护合作态度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实习护生404人,采用医护合作态度量表及职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医护合作态度的总分为45.30分±4.4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自我效能感均分为3.33分±0.55分,处于中等水平;医护合作态度总分与职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以及护理教育者应采取措施提高实习护生的医护合作态度,进而提升其职业自我效能感。

    作者:李思;周礼;郭珊;毛雯凌;龚艳琳;王冬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社区远程康复服务模式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开展社区远程康复服务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从同一卒中单元出院的脑卒中病人,将自愿直接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的设为对照组,自愿直接进入社区康复管理的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实施社区远程康复服务,在病人入组第1天、发病后第60天、发病后第90天分别采用 Fugl Meyer 运动功能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病人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在入组第1天、发病后第60天、发病后第90天 Fugl Meyer 量表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的脑卒中病人实施社区远程康复服务模式能促进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郑舟军;钟素亚;张丽平;周珊红;龚戬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术前心理访视及预见性医疗和护理指导在高龄白内障病人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访视及预见性医疗和护理指导在高龄白内障病人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高龄白内障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术前心理访视并行预见性医疗和护理指导,比较两组病人预约手术时和入院当天下午的焦虑评分、心率和血压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下午,观察组病人的焦虑评分、心率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访视并行预见性医疗和护理指导应用于高龄白内障病人术前护理中,可使其生命体征平稳,焦虑情绪减轻。

    作者:吴九妹;刘勇燕;郜青叶;谭士君;马大光;王心淼;杨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网格化集中式管理在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探讨网格化集中管理在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闸北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局域性网络系统,将闸北区内28个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管理系统,进行网格化集中管理。[结果]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实行网格化集中管理后确保了物品的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且节约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网格化集中管理模式在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切实可行,既提高了基层医院消毒物品的质量,又节约了成本。

    作者:方运珍;张洁;金泽凤;戴琳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一种新型注射器的制作与应用

    一次性注射器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工具,但其在推注药液后注射器内常会残留药液[12],这样不仅会造成药物浪费,还会为处理过程带来不安全和不方便的因素,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3]。此外,注射器针头与病人体液接触,在进行销毁处理前,易将工作人员刺伤,造成交叉传染,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45]。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注射器。现介绍如下。

    作者:柴守霞;雷美容;王春雷;朱树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外阴白斑病变部位雾化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外阴白斑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指妇女外阴皮肤黏膜因营养障碍而导致的组织变性、色素改变的一种疾病[1]。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外阴皮肤黏膜变白、变薄、失去弹性、干燥易皲裂。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外阴局部皮肤病变,病因既包括刺激因素、神经血管营养失调及代谢紊乱等局部因素,也包括感染、免疫、性激素、遗传以及氧化与抗氧化作用等因素。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本研究尝试研制一种用于外阴白斑病变部位雾化治疗的装置并将其应用于临床,通过雾化配置的中草药方,达到解毒止痒、清热利湿、通络活血、消斑收敛等功效,起到治疗外阴白斑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尉志鹏;何航远;邵倩倩;杜文智;杨帅;孙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基于学习风格的个体化教学在《人体结构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学习风格的个体化教学在高职护生的《人体结构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护理1班和2班的学生,1班为试验组,2班为对照组,试验组在《人体结构学》教学中采用基于学习风格的个体化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学习风格的个体化教学应用于《人体结构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作者:周瑞芳;金建明;朱蓓;张黎明;俞大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师生评价的差异分析

    [目的]对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自评与教评的差异进行分析,为改进护理教学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150名本科实习护生及其所实习科室的81名临床总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总体教评得分高于自评(P<0.01)。[结论]在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评价中应加强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的沟通交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更好地促进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作者:邓秋园;林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自我护理培训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培训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培训,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培训能够有效降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芬;胡赟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加坡中央医院护理进修见闻及体会

    新加坡中央医院是一家集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拥有1597张病床,隶属于新加坡新保集团,新保集团还包括眼科中心、心脏中心、癌症中心,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及护理服务。笔者于2014年10月7日到中央医院进行了为期4周的进修,通过课程培训、现场讨论、临床参观及实训室观摩等方式,与该院护理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现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的见闻及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钱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在老年卧床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方式(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在老年卧床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 SBAR 沟通方式建立老年卧床病人标准化床边交班表,规范护理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在实施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前1周及实施半年的后1周评价交接班质量和科室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并统计实施前后的床边交接班时间。[结果]实施半年后,护士交接班质量、科室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交接班时间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老年卧床病人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有助于提升交接班质量和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交接班时间。

    作者:徐永能;卢少萍;黄巧;罗春艳;赵雪琴;肖艳;柳晓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化疗期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化疗期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癌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1d后,干预组病人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整体健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恶心呕吐、疲乏、气促、失眠症状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乳腺癌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使临床护理干预从医院延伸至家庭,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瑾;周春兰;李文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家属参与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无家属陪护,观察组家属参与护理,于病人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病人的社会功能情况,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病人自知力及精神症状。[结果]出院时观察组PSP评分和 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和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增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朝英;胡筱峰;张家美;王从杰;陈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理性情感行为疗法在癌症病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理性情感行为疗法在癌症病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癌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疼痛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理性情感行为疗法,采用简明 McGill 疼痛问卷调查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的疼痛得分均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疼痛强度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学科合作癌痛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理性情感行为疗法可更好地控制癌痛。

    作者:周瑛;彭美芳;张玲玲;张军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