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量化功能锻炼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秀丽;唐玉萍;孙树萍;潘瑞;张洁玉;冯淑芬;徐慧芳;郭佩佩;李小峰;郭锦丽;李艳春;郭珍琳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量化功能锻炼, 关节活动度, 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量化功能锻炼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RA 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量化功能锻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周、干预5周、干预8周后测量两组病人生化指标及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年龄、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CRP)、肌力、健康评定量表(HAQ)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各关节活动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8周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肌力、HAQ 评分、ADL 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 <0.05),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量化功能锻炼可提高 RA 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多媒体健康教育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9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上增加多媒体形式的教育方法,对照组予以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所有病人均由同一组关节外科医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均纳入常规康复计划并行临床随访。比较两组病人 KSS 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术前及出院前1 d 的 K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病人术后1个月、6个月、1年 KSS 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媒体健康教育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可增强病人的主动锻炼意识、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作者:薛翌蔚;钱燕;董文君;胡平;汪菲;陈亚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护理方案在胆囊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100例胆囊炎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根据医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观察实施后两组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缓解了病人右胁胀痛症状,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胆囊炎病人右胁胀痛等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作者:吴继萍;张雅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直肠黏膜内脱垂PPH术后肛门坠胀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直肠黏膜内脱垂痔上黏膜环行切除钉合术(PPH)后肛门坠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直肠黏膜内脱垂 PPH 术治疗的病人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不同时间段肛门坠胀程度、肛门坠胀缓解时间、焦虑及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肛门坠胀程度、肛门坠胀缓解时间、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直肠黏膜内脱垂 PPH 术后病人肛门坠胀程度和焦虑症状,缩短肛门坠胀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郑毅;林荣杰;李国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前庭功能检查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前庭功能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检查,干预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前庭功能检查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心理变化、文化背景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干预组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检查成功率。[结论]在前庭功能检查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

    作者:王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再修订

    [目的]对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前期指标修订,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采用自评打分的方式对6所护理院(包括养老机构)进行指标的实施验证。[结果]再修订版指标体系专家判断系数、指标熟悉程度及权威系数均高于前2轮,积极性系数低于前2轮。三级指标协调系数高于第2轮,对6组自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再修订版更加完善和规范,可用于机构自评,也可用于第三方评价。

    作者:肖峰;赵庆华;张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士工作压力管理在护士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压力管理对护士情绪、应付方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就职于本院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层均衡法将12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士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护理工作压力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干预后两组应付方式评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护士焦虑、抑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应付方式评分、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工作压力管理可改善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应付能力、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季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更正

    2016年第30卷第5期中旬版第1758页“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摘要中“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改良无缝合固定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无缝合固定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血液透析临时置管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固定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比较两组病人临时导管的脱出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病人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可减少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疼痛度,是导管固定中较好的固定方式。

    作者:姚春瑛;陈蕾;曲晓璐;漆映辉;郭智慧;白联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救护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效果,为开展护理教学改革及社区普及急救知识的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急救护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用户评价表对社会学习者、校外教师及在校学生进行《急救护理》网络资源平台建设的效果测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急救护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教学改革,课程结束后评价学生的理论、操作技能成绩。[结果]社会学习者、校外教师及在校学生认为《急救护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效果较好。学生应用平台资源学习后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未应用平台资源学习的学生(P <0.05)。[结论]借助《急救护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教学,便于学习者学习,为自主远程学习提供了资源,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刘俊香;杨柳清;丁洪琼;张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模式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以胜任力理论为指导,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任务为导向,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培训模式。[方法]通过对我院近4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分析,总结不足,拟定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培训模式。将54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应急1组和应急2组。应急1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应急2组采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成绩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评价指标。[结果]应急2组培训后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标准化病人的反馈分值均优于应急1组(P <0.05)。应急2组2012年—2013年处置突发事件的时效指标:应急人员响应时间、院内分诊时间、红区输液通道开通时间、红区抢救措施落实时间、红区完成分流时间、红区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优于应急1组(P <0.05)。[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救援能力。

    作者:王芝;任国庆;贾珏;尹江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量化功能锻炼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量化功能锻炼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RA 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量化功能锻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周、干预5周、干预8周后测量两组病人生化指标及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年龄、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CRP)、肌力、健康评定量表(HAQ)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各关节活动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8周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肌力、HAQ 评分、ADL 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 <0.05),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量化功能锻炼可提高 RA 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丽;唐玉萍;孙树萍;潘瑞;张洁玉;冯淑芬;徐慧芳;郭佩佩;李小峰;郭锦丽;李艳春;郭珍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无创血红蛋白检测在急诊贫血病人分级分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血红蛋白检测在急诊贫血病人分级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急性贫血病人65例。2015年1月医院为我科购进 Welch Allyn 生命体征监护仪一部,此监护仪除了可以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外,还可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无创血红蛋白监测。按病人就诊时间以2015年1月为界线将其分为对照组(n=31例)和观察组(n=34例),对所有病人行分级分诊处理,其中对照组行有创血样采集检查,观察组用 Welch Allyn 生命体征监护仪行无创血红蛋白检查,比较两组病人候诊时间、护理满意度、分诊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生命体征监护仪进行无创血红蛋白检测,在急性贫血病人分级分诊中具有实用性、无创性,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潘茵玘;黎春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新护理模式下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目的]探讨新的护理服务模式下提高临床带教师资综合水平的有效方法,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护理带教人员,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方法]建立并实施符合新模式下的临床护理教学体系。[结果]通过严格规范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使师资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完善临床护理教学体系、严格临床教学管理是培养临床带教师资、加强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淑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缓疗护在社区居家晚期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缓疗护对社区居家晚期肿瘤病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居委会管辖内的晚期肿瘤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居家舒缓疗护“蒲公英护理团队”,评估病人及家属需求,根据需求每月提供1次或2次上门个体化护理,每周1次电话随访,为期6个月。运用舒适度调查表、团队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对象进行服务前后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晚期肿瘤病人舒适度提高(P <0.05),家属焦虑程度下降(P <0.05),对蒲公英护理团队的服务满意度达到100.00%。[结论]对社区晚期肿瘤病人开展居家舒缓疗护能有效提高晚期肿瘤病人舒适度、减轻家属焦虑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姚梅梅;周丽凤;王欣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作为研究组,给予快速外科理念及中医特色围术期护理,选取3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传统围术期护理的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研究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疗效评分高。[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中可加速病人康复速度,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廖春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宿州市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宿州市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宿州市农村老年人 GDS 评分为(9.46±5.95)分,有抑郁症状者180人(4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慢性病情况、经济保障、娱乐活动、家庭关系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S 评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39)。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非文盲、有经济保障、家庭关系好为保护性因素,高龄、患慢性病为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宿州市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问题较突出,通过增加社会支持、防治慢性病、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等可降低老年人抑郁发生率。

    作者:张双姣;杭荣华;刘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武汉市社区居民生活习惯及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居民生活习惯及行为现状,为社区健康促进和探索医学高等院校介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10个社区共2026位居民进行生活习惯及行为状况调查。[结果]75.6%居民不吸烟;79.6%不饮酒;每天摄盐5g~6g者占50.6%;66.7%食用油较少;53.7%不喝牛奶;48.2%每天睡眠时间7h~8h,56.6%每次运动时间少于30min。[结论]武汉市部分社区居民能基本做到限酒、低盐、低脂的日常饮食习惯,建议坚持健康、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

    作者:陈靖;贾迪;黄万琪;詹婷莉;曾露;司元;付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肝移植受者的失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肝移植受者术后失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测量233例门诊肝移植受者的失眠状况、焦虑及抑郁程度和社会支持程度,并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肝移植受者 AIS 得分为(5.82±4.22)分,83例病人 AIS 得分>6分,失眠发生率为35.6%。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重指数、经济负担、并发症、排异反应、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焦虑、抑郁、领悟社会支持与失眠有关。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异反应、抑郁、领悟社会支持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 <0.05)。[结论]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和情感障碍的肝移植受者更容易出现失眠,拥有较高社会支持的受者发生失眠的风险较低,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发生排异反应、情感障碍、社会支持较低的肝移植受者的睡眠情况。

    作者:林晓鸿;臧运金;王璐;张静;尚雅彬;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行为与心理干预对胃癌病人社会适应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行为及心理干预对胃癌病人社会适应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胃癌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如宣讲知识、饮食及药物指导等;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行为及心理干预。观察两组胃癌病人生活质量及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 <0.05);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干预组社会适应能力各项评分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胃癌病人进行行为及心理干预可缓解、消除病人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粟琼瑜;蔡琼;李淑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颈段髓外肿瘤术后脊髓损伤加重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高颈段髓外肿瘤术后脊髓损伤加重的早期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高位颈段髓外肿瘤切除术后4例因脊髓损伤加重病人的临床资料。护理中早期判断识别脊髓再灌注损伤加重的表现,维持颈椎局部的稳定性,及时实施呼吸道管理、用药观察、心理疏导及个性化康复训练。[结果]4例病人康复后步行出院。[结论]通过对脊髓再灌注损伤的早期观察与护理,第一时间发现和辨别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李喆雯;严虹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