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林荣杰;李国栋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自我评价、护生评价以及护士长评价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别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其带教老师各40人、带教老师所在科室护士长3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及带教满意度评分均低于带教老师自评及护士长评分,其中临床实践教学风格和方法、临床实践教学态度3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生评分高和低的条目分别为全面、系统掌握本科室疾病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3.47分±0.50分)、能够指导护生进行与临床实践有关的科研(2.14分±0.44分)。[结论]应尽快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准入标准,严格带教老师选拔,同时加强带教老师相关培训,提高其科研能力;引导护生正确进行自我定位,提高带教老师的他评满意度。
作者:王晓芬;王丽朵;黄蓉;廖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病人狂犬病防治知识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主城区21个狂犬病暴露门诊977例病人进行狂犬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同时对21个门诊的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现场观察。[结果]病人狂犬病相关知识总体合格率为43.2%,答对率较高的依次是狂犬病是否是传染病(95.5%)、能否预防(89.5%)和被猫狗伤害后要打疫苗(85.3%);正确率较低的依次为严重伤是否要注射免疫球蛋白(40.6%)、被打过狂犬病预防针的动物咬伤后也要打狂犬病疫苗(47.5%)、伤后的首要处理措施(49.1%);影响病人狂犬病防治知识认知的因素是文化程度、暴露级别和有动物伤害史;21个犬伤门诊没有建立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制度,犬伤病人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42.5%)、亲朋好友(41.4%)、电视和广播(35.5%)获取狂犬病相关知识。[结论]狂犬病暴露者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有待提高,应在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开展首诊护士负责制下的“三环节”健康教育综合干预,以提高病人的认知度。
作者:欧志梅;朱昆蓉;陈超;周晓静;罗远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感知的障碍因素,为发展急危重症循证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8月—10月采用中文版循证护理实践障碍量表对云南省15所省市级医院214名 ICU 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 护士循证护理实践障碍总分为(2.84±0.81)分,研究报道的时效性与系统性得分高,为(3.06±0.99)分,其次为开展循证护理的资源条件(2.92分±0.97分),第三为研究报道的质量(2.90分±0.98分),而护士对循证护理主观态度及能力得分低,为(2.49±0.91)分。ICU 护士感知中度、重度障碍人数多的3个条目为“难以获取具有科研价值的报道和文章”“科研结论未必能在护理实践中施行”和“难以评价科研结论在临床的实用价值”。[结论]ICU 护士认识到循证护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医院提供的资源条件不足、缺乏科研能力强的护理专家和骨干的带领以及护士缺乏实施与运用循证护理的基本能力,成为循证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不能有机结合的主要阻碍因素。
作者:冯丽萍;杨华;施尔谨;辜斐;汤琼;张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执业环境与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抽取云南省6所三级医院845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问卷及关怀能力评级量表(CA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与所得到的家庭、单位和同事关心呈正相关关系;执业地域、科室和培训等对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有影响。[结论]护理管理者应积极为护士营造充满关爱的生活、工作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范卢明;梁桂仙;董佩娴;余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家长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就诊于北京某儿童医院内分泌门诊的87名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家长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家长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解决问题、幻想、求助、合理化、回避、自责。月收入<2000元的家长回避得分高于其他家长,打工/务农的家长自责和回避得分高于其他家长,初中及以下学历患儿家长回避得分高于其他家长,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血糖控制的患儿家长解决问题得分高于其他家长。[结论]初中及以下学历、低收入、打工/务农患儿家长更倾向于使用自责或回避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使用胰岛素泵将有助于患儿家长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王锐;张琳琪;李凤婷;王旭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析老人失能程度对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I)、Zarit 护理负担量表(ZBI)和健康调查简表(SF 36)对135例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评估。根据 BI 得分将失能老人分为轻度失能组(41分~60分)42例、中度失能组(21分~40分)55例和重度失能组(0分~20分)38例。对3组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和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对 ZBI 得分、SF 36得分与 BI 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照顾者 ZBI 总分及个人负担、责任负担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 SF 36量表中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I得分与 SF 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 <0.01),与 ZBI 总分及其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 <0.01)。[结论]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生存质量与老人失能程度具有密切关系,对失能程度重的老人,医护人员应需同步评估老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生存质量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轻照顾负担,提高家庭照顾功能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汤娟娟;王俊杰;汪永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成品手消毒剂的敏感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消毒剂对细菌杀菌效果及低抑菌浓度(MIC)的检测方法,评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3种成品手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3种手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杀菌效果为100%。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稀释比从高到低依次是:正丙醇和乙醇成分、氯己定和乙醇成分、季铵盐类成分其 MIC 分别为:0.17%和1.02%,0.03%和2.35%,0.03%。[结论]3种手消毒剂可以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但抑菌作用以正丙醇和乙醇成分的手消毒剂好。
作者:吴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 Orem 护理教学法在微创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在微创外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按随机配对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教学法,观察组实施 Orem 护理教学法,观察两组学生实习前后护理技能成绩。[结果]实习后两组护生微创外科护理技能成绩均高于实习前,观察组护生护理技能得分为(85.47±1.23)分,高于对照组(72.50分±2.11分)。[结论]在微创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采用 Orem 护理教学法可提高护生护理技能。
作者:曾小冰;刘秋英;方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行为及心理干预对胃癌病人社会适应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胃癌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如宣讲知识、饮食及药物指导等;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行为及心理干预。观察两组胃癌病人生活质量及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 <0.05);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干预组社会适应能力各项评分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胃癌病人进行行为及心理干预可缓解、消除病人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粟琼瑜;蔡琼;李淑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凡属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中的析出文献以及电子报刊的析出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分别按“文后参考文献表”中4条、2条、1条和3条中的有关规则处理。除此而外的电子文献根据下述规则处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作为研究组,给予快速外科理念及中医特色围术期护理,选取3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传统围术期护理的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研究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疗效评分高。[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中可加速病人康复速度,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廖春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路径在肝硬化腹腔积液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56例肝硬化腹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基础治疗+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路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体重、腹围、24 h 尿量。[结果]2周后干预组共完成121例,对照组完成118例,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体重、腹围、24 h 尿量明显改善;治疗后干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总体健康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肝硬化腹腔积液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路径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体重、缩小腹围、增加24 h 尿量,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程雪花;王丽钧;徐丽萍;冯瑞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前庭功能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检查,干预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前庭功能检查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心理变化、文化背景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干预组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检查成功率。[结论]在前庭功能检查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
作者:王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本科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法,观察两组护生干预前后临床评判能力及评判性思维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评判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实践在培养护生临床评判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何花;蒋谷芬;董大立;高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压力管理对护士情绪、应付方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就职于本院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层均衡法将12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士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护理工作压力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干预后两组应付方式评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护士焦虑、抑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应付方式评分、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工作压力管理可改善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应付能力、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季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以胜任力理论为指导,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任务为导向,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培训模式。[方法]通过对我院近4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分析,总结不足,拟定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培训模式。将54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应急1组和应急2组。应急1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应急2组采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成绩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评价指标。[结果]应急2组培训后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标准化病人的反馈分值均优于应急1组(P <0.05)。应急2组2012年—2013年处置突发事件的时效指标:应急人员响应时间、院内分诊时间、红区输液通道开通时间、红区抢救措施落实时间、红区完成分流时间、红区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优于应急1组(P <0.05)。[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救援能力。
作者:王芝;任国庆;贾珏;尹江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复合式技能强化培训对专科护生职业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我校2013级658名专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30人)和观察组(328人)。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护生实际情况,在实习前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复合式技能强化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职业能力。[结果]观察组技能操作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7.8%的护生对“复合式技能强化培训”效果表示满意,自我评价满意度达90.5%。[结论]复合式技能强化培训提高了专科护生实习前职业能力。
作者:要雪晴;师艳萍;陈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宫颈癌高危人群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2月经体检确认为宫颈癌高危人群的广州地区健康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人群对宫颈癌高危因素的认知、相关态度及行为,干预组给予知信行干预,对两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进行追踪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宫颈癌高危因素知晓率(90%)高于干预前(30%);截至2015年7月对照组和干预组确诊为宫颈癌的病人分别为10例(20%)和4例(8%)。[结论]对宫颈癌高危人群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病人对宫颈癌高危因素的认识,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作者:周小平;罗宇玲;李娟;贺丹红;赵倩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宿州市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宿州市农村老年人 GDS 评分为(9.46±5.95)分,有抑郁症状者180人(4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慢性病情况、经济保障、娱乐活动、家庭关系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S 评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39)。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非文盲、有经济保障、家庭关系好为保护性因素,高龄、患慢性病为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宿州市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问题较突出,通过增加社会支持、防治慢性病、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等可降低老年人抑郁发生率。
作者:张双姣;杭荣华;刘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前期指标修订,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采用自评打分的方式对6所护理院(包括养老机构)进行指标的实施验证。[结果]再修订版指标体系专家判断系数、指标熟悉程度及权威系数均高于前2轮,积极性系数低于前2轮。三级指标协调系数高于第2轮,对6组自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再修订版更加完善和规范,可用于机构自评,也可用于第三方评价。
作者:肖峰;赵庆华;张颖 刊期: 2016年第20期